韩茜
-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种神经阻滞方法治疗胸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硬膜外神经阻滞、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外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有效性,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3~2015年我科收治的PHN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0例。 A组为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B组为硬膜外神经阻滞组;C组为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阻滞组;D组为肋间神经阻滞组。 B、C、D组分别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有创治疗方法注射药物。观察患者治疗前1d、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记录加巴喷丁及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药物使用量。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有效。组间两两比较,有创治疗B、C、D组较A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VAS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背根神经节阻滞组、硬膜外神经阻滞组、肋间神经阻滞组;B、C、D组在治疗期间盐酸曲马多及加巴喷丁药物使用量较A组明显减少(P<0.05),日均药物使用量由少到多依次为背根神经节阻滞组、硬膜外神经阻滞组、肋间神经阻滞组。结论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对缓解PHN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显著。
- 袁燕申海燕申文韩茜梁栋陈立平殷琴朱雯许恒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硬膜外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
- 细银质针与普通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细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5年11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银质针治疗组(P)及细银质针治疗组(X),每组30...
- 袁燕申文韩茜梁栋陈立平殷琴朱雯许恒
- 关键词:银质针导热疗法颈源性头痛
- 文献传递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TDF)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晚期癌症伴中重度癌痛30例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72h更换,每24h评估1次,记录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滴定剂量为50μg/h的6例,75μg/h的18例,100μg/h的8例;达CR的8例,PR的19例;有效率为90%,镇痛效果好,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不良反应:头晕、恶心、便秘最常见。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具有持久稳定的镇痛疗效,且不良反应轻,使用方便,可作为口服吗啡类药物的替代治疗药物。
- 韩茜
- 关键词: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癌症疼痛
- 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最终入选的61例伴有重度疼痛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组(A组)30例,单纯硫酸吗啡缓释片组(B组)31例。两组患者根据疼痛程度逐渐增加药物用量,治疗目标为背景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3分,当出现爆发痛时采用盐酸吗啡片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吗啡的日均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疼痛缓解程度: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背景痛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在给药后第2、3、7和14天,A组患者平均背景痛NRS评分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给药后第2、3、7、14和28天,A组患者24小时爆发痛的平均次数也少于B组(P<0.05)。(2)吗啡的日均用量:综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和盐酸吗啡片的日均总用量,在给药第28天,A组患者日均吗啡用量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评分:在正规服药后,两组患者在情绪、失眠、恶心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在失眠、恶心等方面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能有效治疗癌性疼痛,减少吗啡的用量及副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陈立平申文韩茜袁燕梁栋殷琴朱雯许恒胡学铭
- 关键词:吗啡加巴喷丁癌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