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鑫 作品数:25 被引量:8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股骨干良性骨肿瘤刮除植骨术后早期病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正>目的探讨股骨干良性肿瘤术后早期病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7例经股外侧入路刮除植骨的股骨干良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13例发生术后早期病理骨折。骨折组:13例,男11例,女... 赵军 杨蕴 杨吉龙 张瑾 廖智超 邢汝维 韩秀鑫关键词:临床病理 文献传递 新型钛合金颈椎前路接骨板的三维稳定性试验 2012年 背景:目前,颈椎前路接骨板已经广泛应用于颈椎创伤、畸形、退行性变以及颈椎肿瘤的治疗。目的:应用新型钛合金研制颈椎前路多功能接骨板(multifunctional cervicalplate,MCP),并且对其进行三维稳定性试验。方法:收集24具6个月左右宰杀的猪颈椎标本随机分为4组,每组6具标本。在连续的4种状态下,即完整状态、植骨状态、接骨板固定状态以及疲劳测试后状态,对颈椎C3-C7施加2.0Nm的纯力矩,测量标本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范围(rang of motion,ROM)和中性区(neutral zone,NZ)。结果:所有节段在6个方向的ROM上,MCP固定状态、MCP疲劳状态、C-mark接骨板(C-markplate,CMP)固定状态、CMP疲劳状态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完整状态、植骨状态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前屈、左右侧屈方向的ROM上,植骨状态与完整状态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屈伸NZ上,MCP固定状态、MCP疲劳状态、CMP固定状态、CMP疲劳状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完整状态、植骨状态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侧屈NZ上,除完整状态与其他状态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他状态之间没有差异(P>0.05)。在旋转NZ上,所有状态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生物力学研究表明MCP能够给颈椎提供足够的三维稳定性,在进行扭转疲劳试验后仍然可以保持三维稳定性。 韩秀鑫 朱悦 吴亚俊 郝玉琳 赵卫东关键词:颈椎 生物力学 接骨板 前路 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肺癌脊柱转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患者进行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1例肺癌脊柱转移患者均行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先行后路椎板减压,在开放手术下对病变椎体射频消融后行椎体成形术,所有患者均行脊柱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统计骨水泥渗漏率。于术前、术后1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损伤、卡式(Karnofsky,KPS)评分系统评估功能状态,统计二便恢复情况,应用EORTC QLQ-C30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50.00±99.21)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10.00±102.23)mL,骨水泥渗漏率为27.3%。术后1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缓解(P<0.01)。术后1月,患者Frankel分级D、E级由术前的45.5%提高到81.8%。KPS评分(80~100)由术前的36.4%提高到72.7%。术前二便障碍的患者术后有55.6%(5/9)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前EORTC QLQ-C30评分为(84.09±9.48)分,术后为(54.64±15.17)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肺癌脊柱转移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水泥渗漏率低,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脊髓损伤和功能状态,部分患者二便功能得以恢复,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韩秀鑫 王国文 张超 滕胜 马育林 多健 杨吉龙关键词:脊椎肿瘤 椎体成形术 导管消融术 射频消融在离体椎体肿瘤模型中热场的分布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离体椎体肿瘤模型中射频消融(RFA)的热场分布及椎体后皮质的隔热作用,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椎体肿瘤的有效杀伤范围及椎体后皮质对脊髓的热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离体肿瘤模型共30具,选用10具,分别于75、80、85、90、95℃进行射频消融,测量不同作用针长(1.0、2.0 cm)、不同设置温度在离体肿瘤模型中有效射频消融范围.选用20具新鲜成年猪腰椎标本,随机分为椎体后皮质完整组和椎体后皮质破坏组,制作两组肿瘤模型,分别于95 ℃进行射频消融,对椎体后皮质前后侧进行实时测温并记录.结果 射频电极针裸露1.0cm时,温度控制在75、80、85、90、95℃时RFA在离体椎体肿瘤模型中有效消融范围半径均未超过5.0mm,分别为(3.80±0.79)、(4.10±0.74)、(4.30 ±0.82)、(4.40±0.84)、(4.50±0.71) mm.射频电极针裸露2.0 cm时,温度控制在75、80、85、90、95℃时RFA在离体椎体肿瘤模型中达到50℃的消融范围半径分别为(6.40 ±0.52)、(7.40±0.71)、(8.00±0.67)、(8.20 ±0.63)、(8.30±0.68) mm.椎体后皮质完整组椎体后皮质前侧、后侧温度分别为(50.28 ±4.21)、(38.26 ±4.47)℃,其前后侧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坏组椎体后皮质前侧、后侧温度分别为(51.07±4.23)、(49.27 ±3.84)℃,其前后侧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离体椎体肿瘤模型中,2.0cm作用针长在杀灭肿瘤过程中安全、有效,并且椎体后皮质对脊髓具有热保护作用. 韩秀鑫 王国文 张超 阚阳 单露玲 马育林 多健关键词:射频消融 椎体肿瘤 新型腰椎动态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新型腰椎动态内固定系统(D)ynamic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DIFS)对脊柱稳定性和间盘载荷的影响、系统内部应力分布、以及系统的疲劳性能。方法:利用新型钛合金材料(Ti-24Nb... 吴亚俊 朱悦 韩秀鑫 郝玉琳 赵卫东文献传递 初诊伴有脊柱转移的前列腺癌生存相关因素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初诊时伴有脊柱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与生存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脊柱转移患者49例,针对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治疗前有无骨相关事件(SREs)、Gleason评分、治疗后PSA最低值、激素敏感持续时间、有无化疗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存在统计学意义者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64.1个月,死亡4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是81.6%、40.8%、2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联合化疗、ALP水平、治疗前是否出现SRE、Gleason评分、治疗后PSA最低值及激素敏感持续时间与总生存率(OS)有关(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激素敏感持续时间≥19个月及联合化疗是较长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激素敏感持续时间及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后是否联合化疗是前列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预后独立因素。 单露玲 韩秀鑫 张超 任志午 梁守磊 王国文关键词:前列腺癌 脊柱转移 化疗 内分泌治疗 预后因素 高剂量氟对骨肉瘤细胞MCM3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6年 骨肉瘤细胞是氟的主要作用靶细胞,该细胞功能较为活跃,可通过异常增殖来增加骨量及骨基质形成量,进而引发骨皮质增厚及骨质硬化等多种不良症状。MCM3在真核生物的DNA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可反映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增殖情况。 阚阳 韩秀鑫 张超 王国文关键词:骨肉瘤细胞 高剂量 氟 异常增殖 细胞功能 三氧化二砷联合吉西他滨及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转移性骨肉瘤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_2O_3)联合吉西他滨及多西他赛治疗骨肉瘤肺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6例对一线化疗药物耐药的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11~62岁,平均31.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过传统规范化疗后出现肺转移。应用As_2O_3(剂量为10 mg/d,d1~28)联合吉西他滨(剂量为800 mg/m^2,d1、d8)及多西他赛(剂量为75 mg/m^2,d8)每3周重复给药,每2个化疗疗程复查疗效。结果:接受化疗的患者总体有效率(CR+PR)为34.6%(9/26)。中位随访时间28.2(1~4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6.7个月(95%CI:7.561~18.058)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3个月(95%CI:6.541~8.754),1、2和4年生存率分别是61.5%、38.4%和15.4%。治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而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心脏毒性、消化道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对症处理后均明显缓解。结论:As_2O_3联合吉西他滨及多西他赛作为二线化疗药物治疗骨肉瘤肺转移的近期临床疗效较好,且有较好的耐受性。 廖智超 王国文 邢汝维 韩秀鑫 赵军关键词:多西他赛 新型半硬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设计并探讨新型半硬性椎弓根螺钉固定器的力学稳定性。方法收集6具新鲜小牛脊柱标本,截取T11-L1作为试件,建立失稳模型后顺次安放新型硬性椎弓根钉固定器(new rigid device,NRD)、新型半硬性椎弓根螺钉固定器(new semirigid device,NSRD)及硬性椎弓根固定器(rigiddevice,RD),进行脊柱三维运动测试。结果3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均能在各个运动方向上显著增加失稳节段稳定性;屈伸及右旋转时,RD固定后明显增加了相邻节段的活动范围,而在各个运动方向上,NRD、NSRD固定后下相邻节段的活动范围均没有变化。结论NSRD在为失稳的脊柱节段提供即刻的稳定性同时,不会影响相邻节段的活动范围,符合半硬性固定的原则。 李春树 朱悦 崔显峰 韩秀鑫 郝玉琳 赵卫东关键词:椎弓根钉 生物力学 稳定性 固定器 腰椎后外侧融合与360°融合的系统评价 2009年 目的对腰椎后外侧融合与360°融合治疗腰椎疾病的疗效进行系统对比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1-2007.12,Ovid检索平台)、EMBASE(1984.1—2007.12)、Cochranc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4th Quarter 200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6.1-2007.12)等,手工检索Spine、European Spine Journal、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髓脊柱杂志》等相关期刊,检索两种融合术式的相关病例研究结果、综述等相关内容,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0.5.0软件对总体疗效、融合率、二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有4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符合纳入标准,共437例患者。在融合率[OR 0.47,95% CI(0.24,0.94)]、并发症发生率[OR 0.53,95% CI(0.32,0.87)]、术中出血量[加权均数差值(WMD)=-349.95,95% CI(-561.64,-138.26)]方面,360°融合组要高于后外侧融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10、0.001);在二次手术率[OR 2.28,95% CI(1.30,3.98)]方面,后外侧融合组要高于360°融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在总体疗效[OR 1.04,95% CI(0.64,1.68)]和手术时间[WMD=-90.24,95% CI(-190.20,9.71)]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0、0.080)。结论360°融合组相比于后外侧融合组,能显著提高融合率,降低二次手术率,但并发症、术中出血量也显著高于后者。本研奔结果尚需萼多中心大样本RCT讲一步证实。 崔璀 朱悦 韩秀鑫关键词:腰椎 脊柱融合术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