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强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MN
  • 2篇电池
  • 2篇电化学
  • 2篇电化学性能
  • 2篇正极
  • 2篇正极材料
  • 2篇镍钴
  • 2篇锂化合物
  • 2篇锂离子
  • 2篇锂离子电池
  • 2篇离子
  • 2篇离子电池
  • 2篇化合物
  • 2篇反应物
  • 2篇反应物料
  • 2篇粉体
  • 2篇粉体材料
  • 2篇
  • 2篇CO
  • 1篇电池正极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作者

  • 7篇韩强
  • 6篇李运姣
  • 2篇孔龙
  • 2篇许虎
  • 2篇任苗苗
  • 1篇李普良
  • 1篇李林
  • 1篇薛龙龙

传媒

  • 1篇矿冶工程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Transa...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Feasibility of flue-gas desulfurization by manganese oxides被引量:3
2013年
For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 and economic desulfurization of flue-gas, the predominance area diagram of the Mn-S-O system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thermodynamic data obtained from the literatures. It is seen from this figure that flue-gas desulfurization by manganese oxides is feasible from the thermodynamic point of view. Additionally, the most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range for flue-gas desulfurization is between 600 and 800 K, and the reaction is strongly exothermic to maintain the heat balance. The natural manganese ores encompass large tunnels that exhibit large surface areas and highly chemical activity, which can provide a high enough SO2 removing efficiency. From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diagrams of Mn-S-O and Fe-S-O system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coexistent stability region of MnSO4 and Fe2O3, which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of desulfurization by selective sulfation without ferric sulfate forming. A multi-stage desulfurization system has been discussed briefly.
叶万奇李运姣孔龙任苗苗韩强
关键词:DESULFURIZATION
一种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粉体材料的合成方法
一种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粉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镍钴锰复合氢氧化物、锂化合物和水按一定配比加入反应器中,在一定温度下混合反应一段时间,使反应物料发生充分的物理化学作用;2)反应结束后,将料液排出,分离出固相...
李运姣韩强
文献传递
热处理过程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的结构变化及电化学性能被引量:8
2014年
将前驱体Ni0.15CO0.2Mn0.3(OH)2以及前驱体和碳酸锂的混合物分别进行热处理,初步探讨其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以及热处理方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一差热分析(TG-DSC)、扫描电镜(SEM)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技术对合成材料物理性能和电化学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在热处理过程中,其结构经历由Me(OH)2→NiCoOOH→Mn(Ni,Co)2O4的转变过程;而前驱体与碳酸锂的混合物则经历由两相混合物一三元材料+Li2CO3→三元材料的结构转变过程;相比于单-高温平台热处理而言,采用低高温双平台热处理所合成的材料可有效降低阳离子混排,使其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3.0~4.4V电压范围内,其在25℃、0.5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0.5mA·h/g,6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8.9%。
李运姣任苗苗韩强明宪权李普良许虎李林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低温预处理对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017年
以水热法制备的Li-Ni-Co-Mn-O锂化前驱体为原料,采用两段煅烧法合成了具有α-NaFeO_2型结构的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不同低温预处理温度制备的正极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温度为500℃时,制备的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3.0~4.3V电压范围内,0.1C下初始容量为169.4mAh/g,0.5C倍率下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45.3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5.5%。
李普良薛龙龙韩强李运姣徐春瑞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的反拖问题研究
闭式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具有传动平稳性好、结构紧凑和换向冲击小等优点,在行走机械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针对轨道车辆液压驱动走行系统工作中存在的反拖问题,以某型全断面清筛机为例,从反拖原因和反拖条件分析入手,对其反拖问题进行...
韩强
关键词:轨道车辆液压驱动
文献传递
Co掺杂改性尖晶石型Li_(1.035)Mn_(1.965)O_4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英文)
2014年
采用湿化学–后续热处理技术,合成了掺钴尖晶石锰酸锂材料。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钴的掺入没有改变材料的Fd3m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所合成的材料颗粒均匀,形貌规整,粒径分布较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Li1.035Co0.035Mn1.930O4具有完好的结晶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在室温下钴掺杂能够提高材料的电性能。当产物为Li1.035Co0.035Mn1.930O4时,其电性能达到最优:以0.5C充放电,首次放电容量为113 m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3.8%,经过4C放电后仍然能够保持0.5C放电容量的76.1%;而未掺钴的Li1.035Mn1.965O4经过4C放电容量仅保持0.5C放电容量的64.8%。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表明,钴离子的掺杂能够提高锰酸锂材料的锂离子扩散速率。
李运姣许虎孔龙李华成李春霞章贤臻韩强
关键词:钴掺杂水热法尖晶石锰酸锂
一种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粉体材料的合成方法
一种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粉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镍钴锰复合氢氧化物、锂化合物和水按一定配比加入反应器中,在一定温度下混合反应一段时间,使反应物料发生充分的物理化学作用;2)反应结束后,将料液排出,分离出固相...
李运姣韩强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