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失禁
  • 9篇手术
  • 9篇便失禁
  • 8篇外科
  • 8篇小儿
  • 8篇儿童
  • 7篇外科手术
  • 7篇肛门
  • 6篇大便失禁
  • 5篇膀胱
  • 4篇新生儿
  • 4篇神经性膀胱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小便失禁
  • 3篇大小便
  • 3篇大小便失禁
  • 3篇术后
  • 3篇尿失禁
  • 3篇扩大术

机构

  • 31篇山东医科大学...
  • 4篇河南医科大学...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学院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荣成市人民医...

作者

  • 35篇陈雨历
  • 9篇张学衡
  • 8篇谭国华
  • 4篇张谦
  • 4篇王克来
  • 4篇董志行
  • 4篇范应中
  • 4篇崔新海
  • 3篇吴琍
  • 3篇李金良
  • 3篇王家祥
  • 3篇郭其莲
  • 2篇王汴云
  • 2篇李威
  • 2篇袁峰
  • 1篇杨传民
  • 1篇郭其领
  • 1篇宋东奎
  • 1篇林芃
  • 1篇王善政

传媒

  • 11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山东医药
  • 2篇齐鲁医学杂志
  • 2篇1987年第...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小...
  • 1篇中华医学会首...

年份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6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89
  • 1篇1988
  • 7篇198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粘膜肠管加强膀胱逼尿肌治疗小儿无反射性神经性膀胱
陈雨历张学衡
关键词:膀胱疾病排尿障碍神经性膀胱机能障碍泌尿系统外科手术
突触素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实验诊断肠神经发育不良症的价值被引量:3
2002年
为探讨肠神经发育不良症 (IND)的有效诊断方法 ,对 4 5例术前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 (HD)的慢性肠梗阻患儿行巨结肠根治手术 ,并对其结肠痉挛段标本进行突触素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 ,16例结肠标本可见粘膜下神经丛过度增生并有巨神经节 (诊断为 IND)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 .0 1,其中 14例有异位神经节 (9例合并 HD,下称 HAIND) ,其病理切片中发现有异位的神经节细胞 ,且部分神经节细胞有变形、空泡化 ;10例 IND(其中 8例 HAIND)可见固有层和粘膜肌染色增强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 .0 1。认为突触素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实验显示粘膜下神经丛过度增生、巨神经节可作为诊断 IND的硬性指标 ;异位神经节、固有层和粘膜肌染色增强可作为诊断 IND的辅助指标。在病理切片中应用突触素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实验 ,可清晰显示肠壁神经丛的发育情况 ,是诊断
吴琍陈雨历
关键词: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
肠管浆肌层补片膀胱扩大术治疗反射亢进型神经性膀胱(附21例报告)被引量:7
1995年
1986~1993年采用回肠或结肠浆肌层补片治疗反射亢进型神经性膀胱21例,17例随访0.5~7年,平均2.6年。通过临床、尿流动力学、血生化及膀胱尿道造影进行评价。治愈率58.8%(10/17),总有效率82.3%(14/17);无死亡病例。重点讨论了去粘膜肠管浆肌层膀胱扩大术的去粘膜技术和术后挛缩问题,说明应用该技术的特点,强调神经性膀胱综合治疗的必要性。
陈雨历李金良谈玲玲郭其莲
关键词:神经原性膀胱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远期肛门功能的综合评价被引量:44
1999年
先天性巨结肠(HD)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随着医学生物模式的转变,对其术后远期肛门功能的评价,已日益引起临床上的重视,笔者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对56例HD患儿的术后肛门功能进行了5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
李威陈雨历
关键词:巨结肠先天性肛门功能综合评价
肠神经发育不良症被引量:1
2002年
吴琍陈雨历
关键词:病因
婴儿耻、肛、尾三角的应用
1987年
自1986年6月至11月对我院和济南妇幼保健院出生5天内的正常新生儿114例行无选择的耻、肛、尾(PAC)三角测量.其中男女各57例,体重最重为4250g,最轻1900g.采用同一特制卡尺测量,以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肛门中点和尾骨尖为标志,测量耻骨处时略加压,触及耻骨联合,减少由于皮下脂肪层的厚薄造成的差别,但在尾骨尖则不要过分用力,以免改变耻骨的位置,其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如.
陈雨历谭国华张学衡
关键词:婴儿耻骨联合正常新生儿皮下脂肪层妇幼保健院尾骨
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治疗后排便功能的初步观察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观察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治疗后的排便功能。方法 本组28 例,年龄4 ~12 岁,手术方式为双侧髂腰肌转移盆底肌加强或替代术,术后第3 周起行康复训练,采用临床主观评定、钡灌肠以及直肠肛管测压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肛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后、术后2 年以及术后5 年以上的临床主观评分分别为1.7 ±0.4 、2.5 ±0.6 、3.5±0 .5 、4 .3 ±0 .4 和4.8±0.6;客观评分分别为2.2 ±0.5 、2.7 ±0.6、3 .4 ±0 .4、4 .1 ±0 .5 和4.0 ±0.7;耻肛尾(PAC) 三角的A 角由(92 .7±7 .2)°提高到(114 .3±11 .6)°。结论 髂腰肌盆底悬吊及术后康复训练是治疗小儿神经源性大便失禁的有效方法;应制定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治疗计划和肛门评定方案。
李威陈雨历董志行崔新海袁峰
关键词:大便失禁肛门外科手术排便功能
小儿神经源性大小便失禁手术方式探讨
1997年
对4~14岁71例神经源性大小便失禁患儿,采用在改良的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直肠悬吊、回肠去粘膜带血管蒂浆肌层补片加强膀胱逼尿肌的基础上,行膀胱扩大术和膀胱包裹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4月,71例中,大便控制明显改善67例,小便控制明显改善63例,8例术后经训练有改善。提示:此手术方法是治疗神经源性大小便失禁的一种较好方法。
范应中王家鑫王汴云张谦张谦樊灿
关键词:大小便失禁随访儿童
小儿应激性溃疡与上消化道出血
郑俊青陈雨历刘立成
关键词:胃肠出血抗酸剂内窥镜检结扎术胃切除术穿孔(病理)出血
改进带蒂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Ⅰ期修复小儿尿道下裂
1994年
采用改进带蒂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16例,结果均Ⅰ期修复。介绍了手术方式、适应症及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董志行陈雨历谭国华崔新海
关键词:尿道下裂外科手术儿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