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雅如

作品数:7 被引量:26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植被
  • 2篇三峡库区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土壤
  • 2篇土壤保持
  • 2篇退耕
  • 2篇库区
  • 2篇功能价值评估
  • 1篇植被净初级生...
  • 1篇植被指数
  • 1篇陕北黄土高原
  • 1篇生态
  • 1篇生态脆弱性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变化
  • 1篇适应性
  • 1篇通用土壤流失...
  • 1篇土壤流失
  • 1篇土壤流失方程

机构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陈雅如
  • 4篇康慕谊
  • 3篇宋富强
  • 2篇肖文发
  • 2篇刘阳
  • 1篇徐广才
  • 1篇邢开雄
  • 1篇滕明君
  • 1篇贺丽娜
  • 1篇李亚飞
  • 1篇杨朋
  • 1篇冯源
  • 1篇王强

传媒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延安市退耕还林前后土壤保持功能价值评估被引量:9
2013年
为研究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选取退耕还林前的1995年、退耕还林初期的2000年以及退耕还林后期的2007年作为研究时点,采用USLE模型测算退耕还林前后延安市的土壤侵蚀量变化,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从不同时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2个方面对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从1995—2007年,延安市的土壤保持总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2)1995、2000、2007年延安市农林牧业土壤保持功能价值总量分别为1 076.84亿、911.04亿、1 341.59亿元,在此3期的价值量评估中,土壤肥力保持的价值量占总价值量的98%以上;3)1995—2007年的10余年中,延安市耕地和草地的土壤保持功能价值量互为消长,疏林地(包括灌木林地)的土壤保持功能价值较平缓,而有林地的土壤保持功能价值在1995—2000年较为平缓,2000—2007年则大幅提高;4)有林地单位面积的土壤保持功能价值量最大,其次是疏林地、草地,最小的是耕地。上述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带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增强研究区土壤保持功能起到了明显作用,促进了研究区环境的改善。
陈雅如康慕谊宋富强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三峡库区1992—2012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以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1992—2012年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为森林景观恢复、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基础研究。[方法]利用5期代表三峡工程不同建设阶段的遥感影像,揭示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并从斑块面积分级和景观指数两个角度分析景观格局的破碎化过程。[结果]1992—2012年间,耕地和林地始终是三峡库区最主要景观类型,耕地大幅减少,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森林景观结构比较稳定,呈现出针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的态势。森林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库区库首和腹地西部,20年间森林景观格局空间变化呈"首尾平稳、腹地迅速增加"的趋势。森林景观斑块面积分级存在明显的两级分化,细碎斑块数量多面积小,100 hm^2以上大斑块数量少面积大,但20年间两极分化的情况明显缓解,零星散布的森林斑块显著减少,集中连片的森林斑块数量增加且面积增大。20年间库区森林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了54%,最大斑块指数提高了1.34倍,平均邻近指数提高了3.02倍,其中针叶林的景观优势度明显增加。[结论]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已初见成效,库区森林景观逐渐恢复,破碎化程度缓解,连通性提高,但在景观格局上仍分布不均:库首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但以马尾松林居多、景观多样性欠佳,库尾都市区及长江沿线森林覆盖率还有待提高,地带性植被的比重应进一步提升。
陈雅如肖文发冯源滕明君
关键词: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三峡工程是人类对地球表面的一次重大改造,形成了三峡库区这一特殊区域,探讨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对维护库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总结了1990—2016年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不同发展阶段,并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包括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与重金属污染、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生态系统服务这3方面进行研究综述。提出今后的主要研究趋势是走向综合,研究的关键挑战为宏观格局变化的环境效应、微观机理与过程研究、尺度效应与尺度推绎以及模型构建与模拟预测。
陈雅如肖文发
关键词: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
延安市退耕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壤保持功能价值评估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乃至全球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该区域进行水土保持建设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退耕还林作为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政策之一,更是倍受关注。然而,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后,退耕前后土地利用...
陈雅如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脆弱性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172
2009年
生态脆弱性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有关生态脆弱性的研究,正逐渐从重点考察某单一生态要素发展到关注区域人地系统的整体性响应。当前生态脆弱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变化分析、系统自身的敏感性与外部扰动的潜在影响,人地系统的适应性等。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情景分析法、生态模拟法和指标评价法。目前生态脆弱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情景分析与模拟的不确定性、适应性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明晰、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脆弱性研究相对不足等。生态脆弱性未来研究的重点是推进脆弱性研究多学科、跨尺度的融合,加强脆弱性中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厘定和耦合研究,并开展基于历史变化史实的生态脆弱性实证分析。而作为脆弱性研究归宿,适应性研究不仅需要探讨能力建设和策略优化,还应深入研究适应性能力阈值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国家、区域和群体之间适应性能力的总体协调与管理。最后,需要加强人地系统对极端自然灾害事件的脆弱性的研究。
徐广才康慕谊贺丽娜李亚飞陈雅如
关键词:全球变化脆弱性敏感性适应性人地系统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估算被引量:30
2009年
基于MODIS和地面气象数据,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模拟分析了2005年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根据生态生理过程模型针对不同土地覆被类型选择不同的月平均最大光能利用率,比传统CASA模型中使用固定的全球月平均最大光能利用率进行NPP估算,更符合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估算植被参数时引入植被覆盖分类,以及利用陕北黄土高原2005年时序NDVI进行土地覆被分类的同时,结合1∶100万中国植被图和实地调查情况对分类结果进行修正,可提高分类的精度,从而提高模型估算的精度。2)通过不同模型之间和与陕北部分地区实际调查数据进行比较,显示改进后的CASA模型对区域陆地植被NPP的模拟效果较好,可应用于陕北黄土高原乃至周边地区NPP的计算中。3)2005年陕北黄土高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量估计值为4.76×1013gC,约占全国总NPP的1.5%,植被平均NPP为447.3gC.m-2.a-1,高于1992—2000年全国陆地NPP平均值323.8gC.m-2.a-1。4)在NPP的空间分布上,总体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其中最高值出现在东南部的黄龙山次生林区(1087gC.m-2.a-1);西北部的荒漠植被覆盖度极低,平均NPP仅为205.0gC.m-2.a-1。5)陕北黄土高原NPP的季节变化明显,其中4月中旬至10月中旬6个月生长季时间里的NPP可占到全年的91.5%,而7月中旬至8月中旬间该区的净初级生产力达到年内的极大值,可占全年的37.8%。
宋富强康慕谊陈雅如杨朋刘阳王强
关键词:陕北黄土高原净初级生产力CASA模型
陕北地区GIMMS、SPOT--VGT和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差异分析被引量:28
2010年
为了选择适合监测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最佳遥感序列数据,精确监测陕北黄土高原退耕前后的植被变化,选取GIMMS、SPOT-VGT和MODIS3种常用的遥感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均方根误差分析方法,比较3种遥感数据在陕北黄土高原植被空间分布、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3个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1)在植被空间分布方面,GIMMS/NDVI、SPOT-VGT/NDVI和MODIS/NDVI在大范围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但通过分布图分析可以看出,MODIS遥感数据由于其地物分辨率高及NDVI动态范围大的优点,比SPOT-VGT和GIMMS数据更适合于反映植被类型多样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空间分布。2)在季节变化方面,3种遥感数据NDVI季节变化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均方根误差分析结果表明,MODIS/NDVI与GIMMS/NDVI之间的差异明显大于MODIS/NDVI与SPOT-VGT/NDVI之间的差异;不同季节3种遥感数据NDVI差异也不同,夏季由于云雨较多,3种遥感数据NDVI之间差异最大。3)在年际变化方面,MODIS和SPOT-VGT数据反映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NDVI在1999—2007年间呈显著增加趋势,而GIMMS/NDVI却未呈现显著变化,说明GIMMS/NDVI在反映陕北高原地区植被年际变化方面存在显著缺陷。通过相关分析可以看出,GIMMS/NDVI和MODIS/NDVI年际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随植被覆盖度的升高而降低,尤其在针阔混交林区,其NDVI相关系数甚至为负值,表明GIMMS传感器对高覆盖度植被变化的响应不太敏感,与其他两者相比更易受水气和云的干扰。因此,GIMMS/NDVI不能作为历史均值NDVI直接应用到MODIS应用模型中,尤其在反映高覆盖度植被年际变化方面。
宋富强康慕谊杨朋陈雅如刘阳邢开雄
关键词:NDV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