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蓉燕

作品数:26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肾病
  • 10篇肾病综合征
  • 10篇综合征
  • 9篇激素
  • 8篇耐药
  • 8篇耐药型
  • 8篇激素耐药
  • 8篇激素耐药型
  • 7篇肾小球
  • 7篇敏感型
  • 6篇患儿
  • 6篇基因
  • 6篇儿童
  • 5篇激素敏感
  • 5篇激素敏感型
  • 5篇PODOCI...
  • 4篇肾病综合征患...
  • 4篇肾小球系膜
  • 4篇肾小球系膜细...
  • 4篇系膜

机构

  • 20篇广州市第一人...
  • 4篇湖南省妇幼保...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陈蓉燕
  • 21篇于力
  • 20篇郝志宏
  • 15篇温跃强
  • 13篇王丽娜
  • 7篇温捷
  • 4篇胡雯辉
  • 4篇张瑶
  • 3篇张又祥
  • 2篇邓颖
  • 2篇杨湘峰
  • 2篇熊岚
  • 1篇张蕾
  • 1篇钟志强
  • 1篇于生友
  • 1篇黄逸辉
  • 1篇吴汪丽
  • 1篇翁志媛
  • 1篇张静

传媒

  • 5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大医生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 1篇中华医学会小...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下肾小球系膜细胞Smad2的表达与Ⅳ型胶原分泌的相关性研究及来氟米特的干预作用
2013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中Smad2的表达与Ⅳ型胶原(ColⅣ)表达的相关性及来氟米特(LEF)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大鼠GMC模型,经鉴定后第7代用于实验。按照对大鼠GMC模型处理方式将其分为:TGF-β1组(培养液+TGF-β1 5ng/mL),LEF-1组(培养液+LEF 5μg/mL+TGF-β1 5ng/mL),LEF-2组(培养液+LEF 50μg/mL+TGF-β1 5ng/mL)与对照组(仅加入培养液)。分别于15min,30min,1h,2h和6h收集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ColⅣ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磷酸化(P)-Smad2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Smad2mRNA表达。结果在各时点,①ColⅣ表达量比较:TGF-β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EF-1与LEF-2组均显著低于TGF-β1组(P<0.05)。②P-Smad2表达量比较:在对照组仅少量表达,TGF-β1组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LEF-1与LEF-2组的P-Smad2表达较TGF-β1组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Smad2mRNA表达量比较:在TGF-β1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LEF-1组与LEF-2组显著低于TGF-β1组(P<0.01);但LEF-1组与LEF-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GMC上清液中,ColⅣ与Smad2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707,P<0.05)。结论经TGF-β1刺激后,体外培养大鼠GMC中P-Smad2表达及ColⅣ表达量均增加,因此LEF可降低Smad2表达与ColⅣ表达水平,减轻细胞外基质(ECM)沉积。本研究结果为LEF的肾保护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胡雯辉于力温跃强张瑶郝志宏陈蓉燕
关键词: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2来氟米特
呼吸道合胞病毒致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分析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普儿科收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致毛细支气管炎的101例婴幼儿为观察组,根据《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分级方法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A组(轻度,41例)、B组(中度,32例)和C组(重度,28例)。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婴幼儿30例为对照组。采用细菌16Sr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方法测定各组小儿粪便中双歧杆菌(B)、大肠杆菌(E)数量,并计算B/E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肠道微生态与毛细支气管炎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双歧杆菌数(B值)、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值(B/E值)均低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E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A组患儿B、B/E值均高于B组和C组,E值均低于B组和C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毛细支气管炎病情严重程度与B、B/E值呈负相关性,与E值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伴有肠道微生态异常,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陈蓉燕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肠道菌群病情严重程度
儿童肾病激素耐药型与敏感型CLNS1A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郝志宏于力王丽娜陈蓉燕
来氟米特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的体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Smad2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_1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表达Smad2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模型,经鉴定造模成功后第7代用于实验。按照对模型大鼠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处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TGF-β_1组(TGF-β_1 5 ng/mL),LEF-1组(LEF 5μg/mL+TGF-β_1 5 ng/mL),LEF-2组(LEF 50μg/mL+TGF-β_1 5 ng/mL)和对照组(无血清RPMI 1640培养液+20%胎牛血清)。分别于15 min,30 min,1 h,2 h和6 h收集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磷酸化Smad2(phosphorylation-Smad2,p-Smad2)蛋白表达变化;采用荧光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Smad2mRNA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磷酸化Smad2蛋白少量表达,阳性细胞率为(21.40±1.51)%。TGF-β_1组阳性细胞率为(70.00±3.23)%,30 min时表达开始升高,1 h及2 h时表达明显增高,6 h表达开始下降。各时间点LEF-1组和LEF-2组磷酸化Smad2蛋白表达下降,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3.60±2.80)%和(25.81±1.29)%,细胞荧光强度呈减弱趋势。与TGF-β_1组相比,LEF-1组和LEF-2组磷酸化Smad2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LEF-1组和LEF-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肾小球系膜细胞中Smad2mRNA相对表达量,TGF-β_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 h时达高峰。LEF-1组和LEF-2组Smad2mRNA显著低于TGF-β_1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但LEF-1组和LEF-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LEF-1组和LEF-2组Smad2mRNA相对表达量1h时较低,之后逐渐升高,说明随时间延长,来氟米特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干预作用逐渐减弱。结论经转化生长因子-β_1刺激后,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磷酸化Smad2蛋白和Smad2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增加,来氟米特可降低Smad2蛋白和Smad2mRNA表达水平,为来氟米特的肾脏保护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胡雯辉于力郝志宏温跃强张瑶陈蓉燕张又祥
关键词: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2来氟米特
激素耐药型与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激素耐药型(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SRNS)和激素敏感型(steroid-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SSNS)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3例,SSNS患儿3例)和正常对照3名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纯化mRNA,逆转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探针与基因芯片杂交;GCOS软件分析各组基因差异表达情况;层次聚类和Gene Ontology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定量PCR验证芯片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与SRNS组和SSNS组相关的差异基因共157条;聚类分析显示SSNS组与对照组基因表达差异较小,SRNS组与前两者差异明显;功能分析发现与SRNS组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核内生物学活动和细胞信号转导。结论不同临床和病理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涉及多个不同的差异基因和生物学途径,其中HLADRB4和CLNS1A基因可能在不同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陈蓉燕于力郝志宏王丽娜温跃强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基因芯片
中国南方地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中两个基因的突变筛查
郝志宏于力陈蓉燕温跃强
Podocin与nephrin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皮质部的表达及共定位分布
温捷于力温跃强郝志宏陈蓉燕
激素耐药型与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患儿基因差异表达的初步分析
于力郝志宏陈蓉燕王丽娜温跃强
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型与激素敏感型患儿CLNS1A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型(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SRNS)和激素敏感型(steroid- 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SSNS)...
陈蓉燕于力郝志宏王丽娜温跃强
关键词:激素敏感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差异表达分析
文献传递
灵芝孢子粉对大鼠阿霉素肾病肾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正常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两次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5mg/kg)方法建立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给药后即对治疗组予灵芝孢子粉胃饲(8g·kg-1.d-1)共6周。检测各组给药后第2、4和6周各项指标的变化,包括(1)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胆固醇和清蛋白。(2)各组取肾皮质进行光镜及电镜等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24h尿蛋白定量和各血液生化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组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芝孢子粉于治疗的第2、4和6周显示出较明显的降尿蛋白作用,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尿蛋白水平和血胆固醇减少,第4周、第6周时血清蛋白升高,肾功能检测显示血BUN及Scr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形态学检测显示肾小球硬化程度和肾小球系膜增生率在灵芝孢子粉治疗组明显轻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中,灵芝孢子粉显示了降低尿蛋白及减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证实灵芝孢子粉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的肾脏病理改变有早期防护作用。
陈蓉燕于力张蕾郝志宏钟志强
关键词:灵芝孢子粉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硬化蛋白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