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景耀

作品数:64 被引量:534H指数:13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农业科学
  • 10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4篇龙眼
  • 20篇鬼帚病
  • 15篇龙眼鬼帚病
  • 6篇茎尖
  • 6篇抗氧化
  • 6篇活性
  • 6篇病毒
  • 5篇多糖
  • 5篇植物
  • 5篇茎尖培养
  • 5篇果树
  • 4篇生物学
  • 4篇蒲公英
  • 4篇白芨
  • 3篇增殖
  • 3篇生物学活性
  • 3篇束顶病
  • 3篇脱毒
  • 3篇离体培养
  • 3篇苗木

机构

  • 47篇福建省农业科...
  • 17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南京野生植物...
  • 3篇江苏省药用植...
  • 2篇泰州师范高等...
  • 2篇江苏省海洋环...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福建省农业厅
  • 1篇福建省农学会
  • 1篇福建省人民政...

作者

  • 64篇陈景耀
  • 32篇陈菁瑛
  • 15篇陈熹
  • 14篇吴国荣
  • 13篇柯冲
  • 10篇陆长梅
  • 10篇范国成
  • 9篇张丽梅
  • 6篇王习达
  • 6篇刘华
  • 5篇王建安
  • 4篇陈宏
  • 4篇宋瑞琳
  • 3篇许秀淡
  • 3篇张卫明
  • 3篇吴如健
  • 3篇许长藩
  • 3篇李开本
  • 3篇芮海云
  • 3篇叶旭东

传媒

  • 11篇福建果树
  • 5篇福建农业学报
  • 4篇福建农业科技
  • 4篇福建省农科院...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中国野生植物...
  • 2篇广西植物
  • 2篇中草药
  • 2篇中国果树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福建热作科技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药材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5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4篇1994
  • 4篇1993
  • 2篇1992
  • 4篇1991
  • 5篇1990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展脐橙前景广阔
1993年
近两年来,柑桔市场出现疲软,价格大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省柑桔品种结构不尽合理,宽皮类柑桔比例过大,占90%左右,其中温州蜜柑占近40%,而甜橙仅占8%左右。与国际柑桔市场以甜橙为主的柑桔品种结构(甜橙占70%,其中以脐橙、夏橙为主;宽皮柑桔占13%)不相适应。如香港甜橙市场为美国脐橙所垄断。
叶垂杨陈景耀陈雪金
关键词:脐橙栽培
从龙眼鬼帚病树提纯一种线状病毒被引量:2
1990年
龙眼鬼帚病是龙眼树(Dimocarpus longana Lam.)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我国龙眼产区皆有发生。本病由裘维蕃教授于40年代首次报道。1955年李来荣证明此病可经嫁接及种子传染,认为是病毒引起的病害。1972年So和Zee再次证实本病可通过嫁接传染,并表明用电镜观察到病叶超薄切片筛管中存在线状病毒,大小为12×1000nm,但没有提供电镜照片。此后十余年,国内外研究者没能重复So和Zee的电镜观察结果,因而对本病病原提出各种猜测,包括类菌原体、类细菌、病毒甚至蛀干害虫等。最近陈景耀等证实青霉素和四环素对本病无抑制作用,并首次证明荔枝蝽及龙眼角颊木虱能传本病。本文首次报道从龙眼鬼帚病植株中提纯线状病毒的初步研究结果。
叶旭东陈景耀柯冲
关键词:龙眼鬼帚病线状病毒
福建太子参常见病害与绿色防控技术被引量:9
2021年
通过实地调查、试验研究和查阅文献,总结了近年来福建太子参发生的主要病害,包括病毒病(芜菁花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根部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紫纹羽病、根腐病和白绢病)以及叶斑病类(斑点病、叶斑病、黑斑病)三大类,分别阐述其症状与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及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太子参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为高品质安全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陈菁瑛黄颖桢刘保财赵云青黄冬寿张武君陈景耀
关键词:太子参病原防控措施
白芨中性杂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被引量:54
2004年
以白芨(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块茎为材料,经热水抽提,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DE 52)层析和凝胶柱(SephadexG 100)层析,分离纯化得一白芨中性多糖。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凝胶柱层析(SephadexG 100)鉴定为均一组分。GPC法测得其重均分子量约为99 658ku。薄层层析、红外吸收光谱(FT IR)、13C核磁共振谱(13C NMR)和1H核磁共振谱(1H NMR)分析该多糖为一中性杂多糖,由β 1,4 甘露糖(β 1,4 Man),β 1,4 葡萄糖(β 1,4 Glu)和α 1,6 葡萄糖(α 1,6 Glu)残基组成,三者的的摩尔比约为6 8∶3 2∶1 5。
芮海云吴国荣陈景耀陆长梅
关键词:药用植物白芨纯化热水提取
苯酚对两种微囊藻生长的作用效应被引量:6
2003年
用不同浓度的苯酚处理无毒铜绿微囊藻和有毒铜绿微囊藻。结果显示不加苯酚处理时,有毒藻生长量明显高于无毒藻;100μg/mL的苯酚促进无毒藻生长而抑制有毒藻的生长;苯酚浓度增至200μg/mL,无毒藻的生长才受到抑制。高浓度苯酚胁迫下的藻细胞:光合速率大幅度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细胞膜透性增大;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相对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这些变化有毒藻较无毒藻更显著。表明:有毒微囊藻是水华中的优势种群;两种藻中有毒藻对苯酚的敏感性更大。
王习达吴国荣陆长梅陈景耀吴晓慧沙莎
关键词:苯酚敏感性水体污染污染防治富营养化
龙眼茎尖培养研究初报被引量:10
1991年
利用龙眼茎尖离体培养技术进行脱毒和快繁无病(鬼帚病)苗木,是目前发展龙眼生产行之有效的方法。周丽侬等以无菌实生苗和自然环境生长的刚抽出3—5厘米长的嫩枝为外植体,通过诱导愈伤组织或诱芽来繁殖试管苗,并进行了生根试验。但外植体过大,不利于外植体消毒,不能达到脱毒的目的。我们从1988年下半年开始,探索龙眼茎尖培养和脱除龙眼鬼帚病毒的可能性。经过2年多的试验,茎尖培养直接成苗获得成功,为今后进一步利用茎尖培养进行脱毒和培育无病苗提供了可能。
陈菁瑛陈景耀柯冲宋瑞琳
关键词:龙眼茎尖培养脱毒育种
龙眼鬼帚病的研究 Ⅲ.病毒病原的确认被引量:5
1994年
应用500、1500单位人体注射用的盐酸四环素和青霉素G钾浸渍处理龙眼鬼帚病苗,均无抑制病状表现,表明本病不是由MLO和BLO引起的;电镜观察仅在病叶组织筛管细胞内见到成束分布在细胞质内的线状病毒粒体;通过A蛋白。免疫电镜检测,亦可在龙眼鬼帚病介体昆虫荔枝蝽(TessaratomapapillosaDrury)、龙眼角颊木虱(CarnegenapsyllasinicaYangetLi)唾液腺内捕获到与病叶组织相同的病毒粒体,从而进一步肯定本病病原的病毒性质。
陈景耀柯冲叶旭东李开本
关键词:龙眼鬼帚病病毒
龙眼茎尖离体培养及其脱毒效果被引量:28
1996年
陈菁瑛陈景耀
关键词:龙眼茎尖培养离体培养脱毒效果
荔枝蝽传播龙眼鬼帚病的研究被引量:4
1993年
荔枝蝽2龄以内若虫不会传病,3、4和5龄若虫及成虫均会传病.获毒若虫蜕皮后的高一龄若虫或羽化后的成虫不经再饲毒也能传病.荔枝蝽在田间的传病虫态主要是成虫,龙眼鬼帚病原病毒在成虫体内的循回期为4天(或短于4天)至34天.生产上治虫防病的关键时期是越冬成虫恢复活动,进入交尾产卵期和春夏之交若虫盛发期开展化防,把荔枝蝽防治在羽化传病之前.
许长藩陈景耀夏雨华柯冲
关键词:荔枝蝽鬼帚病龙眼产卵期盛发期虫态
铜绿微囊藻酸性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研究被引量:16
2003年
用热水浸提法提取、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到铜绿微囊藻酸性多糖,通过理化分析及IR、UV、HPLC、^(13)CNMR分析其性质和化学结构。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酸性多糖是一种新型的α型吡喃糖,平均分子量为2.0028×10~5,由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
王习达吴国荣陈景耀王建安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酸性多糖纯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