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芳
- 作品数:208 被引量:1,058H指数:19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中的氨基酸被引量:3
- 2008年
- 对2003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所获得的部分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总水解氨基酸(THAA)、氨基糖(HA)的测定。不同区域氨基酸主要成分不同,楚科奇海站位的氨基酸主要成分为甘氨酸(Gly)、谷氨酸(Glu),位于加拿大海盆的B80、B11、P27站THAA的主要成分为丝氨酸(Ser)。沉积物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THAA、HA含量等特征随区域不同有较大差别,白令海峡的BS11站TOC、HA含量最低,加拿大海盆的B80站THAA、TN含量最低。楚科奇海R03站TOC、TN为最高,THAA在R11含量达最大值,HA在楚科奇海台的P11站最高。初步讨论了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中氨基酸的空间分布,根据氨基酸选择性降解和主成份分析结果引入DI"指标,并对七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新鲜程度进行了比较,新鲜度由大至小顺序为C15>BS11>R11>S11>P11>R03>B80,这与表层沉积物来源、水动力条件等有关,由此推测楚科奇海陆架、白令海峡沉积物有机质较楚科奇海台、加拿大海盆较为新鲜。
- 王奎陈建芳金海燕金明明李宏亮张海生
- 关键词:氨基酸白令海峡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
- 2007年夏季北极王湾营养盐结构与分布及其生态效应
- 北极王湾位于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西海岸,地处高纬(12oE,79oN),是北冰洋水团和大西洋水团的交汇区,受北极冷水团、大西洋暖水团以及极地海冰的多重影响。气候变动影响大西洋水的注入和湾内海冰融化,进而会影响...
- 金海燕陈建芳何剑锋李宏亮王奎白有成
- 关键词:营养盐结构叶绿素A
- 文献传递
- 古赤潮与古营养状况的沉积记录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3年
- 大量的研究证实,赤潮与海水的富营养化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通过分子地层学记录来探讨赤潮演变历史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希望找到赤潮演化与发展的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甾醇、生物硅、色素、孢囊、同位素等指标在古赤潮及其相关古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及研究动态与进展。甾醇是重要的藻类生物标志化合物,4-甲基甾醇及其衍生物可指示沟鞭藻的输入。孢囊可用来反映生物种群、表层海水营养和生产力水平。生物硅被用来指示硅藻生产力。色素可以很好地反映水体中富营养水平及生产力高低,颤藻黄素的升高被认为是湖泊人为富营养化的重要依据。利用C 、N 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指示水体中营养状况的变化。
- 徐杰陈建芳刘广深朱岩
- 关键词:古生产力甾醇生物硅孢囊
- 河口季节性缺氧在沉积物中记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6年
- 综述了用分子地层学方法反演河口缺氧及富营养化发生与发展的研究进展,对可追溯缺氧发生的时间及变化趋势、表征人类活动对缺氧的影响的表征的参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美国河口缺氧事件的发生可追溯到上世纪中期,自70年代起也呈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沿海人口的增加及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了营养物质输入的增加,再加上全球变暖的趋势,河口区域缺氧将朝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为此需要采取必要措施,通过减少营养物质尤其是硝酸盐的输入来减缓缺氧。
- 冯旭文于晓果陈建芳金翔龙
- 关键词:缺氧
- 北冰洋中心区表层海水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群落对快速融冰的响应被引量:11
- 2012年
- 依托2010年夏季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通过对高纬度极地冰下水和冰芯的营养盐的连续观测及表层水颗粒物的藻类色素分析,获取了夏季快速融冰下冰水界面营养盐和光合色素的分布信息。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表层水磷酸盐和硅酸盐相对于无机氮更丰富(依据Redfield比值),表现为显著的氮限制。而冰芯无机氮浓度相对更高,融冰释放对水体无机氮有一定的补充。色素分析显示岩藻黄素(Fuco)和叶绿素a(Chl a)是水体颗粒物的主要光合色素。在8月15日—8月18日期间,叶绿素c(Chl c)、硅藻黄素(Diato)、硅甲藻黄素(Diadino)和岩藻黄素(Fuco)分别达到6、22、73和922μg.m-3,体现了硅藻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岩藻黄素(Fuco)的浓度在融冰快速期间有巨大的提升,主要来源于冰芯底部释放的衰老的冰生硅藻和浮游硅藻的生长。此外,青绿黄素(Prasino)和叶黄素(Lut)与岩藻黄素(Fuco)分布模式有明显的差异,暗示青绿藻和绿藻与硅藻对海冰融化的不同响应。
- 庄燕培金海燕陈建芳王斌李宏亮陈法锦卢勇徐杰
- 关键词:光合色素营养盐限制
- 太平洋中西部海域浮游植物营养盐的潜在限制被引量:9
- 2012年
- 2009年8月至9月期间在太平洋西部N1站和中部N2站进行现场营养盐加富培养实验。结果显示:N1站,浮游植物生物量对N或者P添加都有较强的响应,其中N+P+Si组和N+P组浮游植物长势迅速,叶绿素a从初始的0.03μg/L分别达到2.12μg/L和1.83μg/L,同时P先于N和Si之前被耗尽;说明N1站为N、P共同限制,P是首要限制因子。而N2站,浮游植物生物量仅对N、P共同添加有明显响应,N先于P和Si被浮游植物消耗殆尽。利用培养过程中营养盐比值变化推断,N1站浮游植物以低于Redfield ratio(16N∶1P)吸收N和P;而N2站浮游植物以高于Redfield ratio(16N∶1P)吸收N和P。这可能解释了太平洋西部的寡营养盐海域为潜在P限制,而在太平洋中部海域则为潜在N限制。
- 徐燕青陈建芳高生泉王奎金海燕李洪亮曾淦宁
- 关键词:营养限制浮游植物
- 绿素对西北冰洋海源有机碳埋藏的指示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依托于2003年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航次,对西北冰洋2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绿素(chlorin)分析。结果显示,绿素含量值为0.04~125.29μg/g,平均18.92μg/g,远高于世界其他海域。楚科奇海陆架区绿素含量高,表明整体具有高的生产力。高营养盐的阿纳德尔流和白令海陆架流的输入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加大了海源有机碳在楚科奇海陆架区的沉积,也加大了沉积绿素的输入。加拿大海盆区绿素含量低,主要因为海盆区营养盐含量低,加上海冰覆盖(光限制),藻类生产力低;另一个因素是,海盆区水深较大,绿素在沉降过程中更容易降解,不易保存在沉积物中。通过上层水柱中叶绿素积分与表层沉积绿素的对比也可以看出,陆架区的生物量普遍高于海盆区。由于时间尺度的不同,楚科奇海上层海洋叶绿素分布(代表瞬时)和表层沉积绿绿素分布(代表几年至十几年平均)存在空间差异。而总有机碳归一化处理后的绿素与有机碳的比值,则与海源有机碳的百分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经过归一化以后的沉积绿素与有机碳比值可以为长时间尺度下北冰洋上层海洋生态环境变化提供重要的信息。
- 张扬季仲强庄燕培陈建芳辜帆金海燕
- 关键词:有机碳同位素
- 北极楚科奇海沉积生物硅的分布及其硅质泵过程初探被引量:3
- 2015年
- 依托第3次、第4次、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极楚科奇海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碱液连续提取法对生物硅含量进行分析,以探讨楚科奇海的生物硅分布及硅质泵过程。结果显示,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为1.23%~10.60%。高值区位于楚科奇海陆坡处72°N附近和楚科奇海南部阿纳德尔流和西伯利亚沿岸流的交界处68°N附近,低值区位于楚科奇海东部阿拉斯加沿岸流影响区域,其生物硅含量小于3%。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与上层水体的初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较一致,而影响上层水体浮游植物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为楚科奇海环流格局(尤其是太平洋入流水的影响)和海冰融化。生物硅和有机碳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表层沉积物中蛋白石/有机碳(Sibio/Corg)的比值为1.6~2.02,与北太平洋中该比例相当,表明上层海洋硅质泵过程对楚科奇海碳埋藏的贡献较大,使得楚科奇海成为全球海洋吸收大气CO2重要的汇之一。
- 王斌朱庆梅庄燕培金海燕李宏亮张扬陈建芳
- 关键词:生物硅表层沉积物楚科奇海
- 南海北部和西菲律宾海颗石藻种群特征及差异被引量:2
- 2017年
- 本文对南海北部SCS-N站(116°E,18°30′N,2016年5月)和菲律宾海西部PAC-ST02-34站(129°59.7′E,17°29.7′N,2016年1月)真光层中颗石藻种群结构进行了对比。总体而言,南海北部真光层颗石藻丰度高于西菲律宾海,而物种多样性指数低于西菲律宾海,这与南海北部真光层中营养盐浓度高于同纬度西菲律宾海有关;两个海域颗石藻丰度极大值都出现在次表层,但在南海北部出现的深度要浅于西菲律宾海,这是由于南海北部真光层营养盐、温、盐跃层较西菲律宾海更浅。Florosphera profunda是两个海域颗石藻种群的主要优势种,南海北部次级优势种为Emiliania huxleyi和Gephyrocapsa oceanica,而西菲律宾海次级优势种则为Umbellosphaera irregularis。颗石藻属种的垂直分布构成在两个海域具有相似的特征,其中F.profunda主要分布在真光层中深层(>80m);G.oceanica和Gladiolithus flabellatus也主要出现在真光层中深层;Umbellosphaera irregularis,Syracosphaera pulchra,Helicosphaera carteri和Discosphaera tubifera等则主要分布在100m以浅;E.huxleyi和Calcidiscus leptoporus在南海北部主要分布在100m以浅,但在西菲律宾海则出现在深层(150m附近)。
- 梁文Priyadarshani Nilanthi冉莉华杨志邹杨浩陈建芳
- 关键词:颗石藻真光层南海北部西菲律宾海
- 一种实验室用溶液定量移取设备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室用溶液定量移取设备,包括储液管、进液管路、出液管路、第一流量调节开关和第二流量调节开关,所述进液管路与储液管相连通,储液管与出液管路相连通,在进液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流量调节开关;在出液管路上安装有第...
- 朱勇施晓来刘强陈建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