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继锋
- 作品数:32 被引量:130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省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前负荷量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4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予负荷量替格瑞洛对术中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12 h内发病并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共105例分为替格瑞洛组(58例)和氯吡格雷组(47例)。分别于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 mg或氯吡格雷600 mg嚼服。比较两组临床基线情况、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无复流/慢血流情况。结果:两组临床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术中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后TIMI 3级血流、TMPG 3级患者比例明显增加(分别为94.8%vs 80.9%,89.7%vs 72.3%;P均<0.05),CTFC明显改善[(20.0±4.9)帧vs(31.8±3.9)帧,P<0.001],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低(P=0.016),术后6个月出血事件较氯吡格雷组无明显增加(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减少(P<0.05)。结论: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给予负荷量的替格瑞洛,可减少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且较安全,可减少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 谢力民王晓明闫瑞杨鹏伟李文闫继锋
- 关键词:心肌梗死无复流现象
- 双源CT与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价值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血管重塑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31例,均于入院后先行DSCT,并于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同时行IVUS检查,判定斑块性质,测量狭窄处血管横断面积、血管管腔面积、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血管重构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对31例患者36支血管(左前降支18支、左回旋支9支、右冠状动脉9支)的75个节段进行了检测,在发现病变的55个节段中,选择其中48个斑块进行统计分析;DSCT检出软斑块17个,纤维型斑块11个,钙化斑块8个,混合斑块12个;IVUS检出软斑块17个,纤维型斑块12个,钙化斑块8个,混合斑块11个,2种方法在判定斑块性质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检出负性重构节段8个,无重构节段29个,正性重构节段11个,斑块偏心指数为(0.50±0.06)%;IVUS检出负性重构节段6个,无重构节段33个,正性重构节段9个,斑块偏心指数为(0.53±0.08)%,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测量狭窄处血管横断面积[(17.50±2.33)mm^2]、血管管腔面积[(8.99±0.85)mm^2]、斑块面积[(7.47±1.28)mm^2]、面积狭窄率[(55.90±10.01)%]、血管重构指数[(1.04±0.12)%]与IVUS测量结果[(16.95±2.55)mm^2、(8.52±0.89)mm2、(8.45±1.77)mm2、(64.85±11.10)%、(1.06±0.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IVUS检测结果为标准,DSCT检测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85.2%、92.0%、92.0%。结论 DSC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定量分析及血管重塑评价中有较高价值,是一种无创的筛查冠心病的方法。
- 李岳军闫继锋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重塑
- 转导骨桥蛋白短发夹状RNA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管成形后的再狭窄被引量:5
- 2014年
- 背景:血管成形后再狭窄严重限制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应用和远期疗效。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变,增殖是血管成形后再狭窄的重要机制。目的:探讨利用球囊在体转导骨桥蛋白短发夹状RNA,通过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损伤血管部位骨桥蛋白的表达,预防血管成形后再狭窄。方法: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20只,随机等分成空质粒组和OPN-shRNA质粒组,分别利用球囊在腹主动脉导入OPN-shRNA质粒和空载体。结果与结论:2组兔球囊扩张后血管平滑肌层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且随转染后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逐渐降低,与空质粒组相比,OPN-shRNA质粒组兔扩张动脉的管腔面积明显增加,而斑块负荷明显减小。提示在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局部血管利用球囊导管能成功地转导OPN-shRNA质粒,被扩张血管的再狭窄程度减轻,血栓负荷减轻。这对于预防模型兔血管成形后再狭窄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孙玉梅张金盈闫继锋袁斌杨鹏伟李文于运福
- 关键词:骨桥蛋白再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
- 双源CT在冠状动脉斑块及血管重塑评估中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双源CT(DSCT)相对血管内超声(IVUS)在检测冠状动脉斑块及血管重塑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期间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拟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首先行双源128层CT检查,并在2周内行IVUS检查。以IVUS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DSCT对冠状动脉斑块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价值。结果对31例患者共75个冠状动脉节段进行DSCT及IVUS检查,其中参与统计分析的有48个节段。DSCT与IVUS在检测病变冠脉节段中所有斑块上无显著差异(P=0.687,>0.05),两者间呈强正相关(r=0.825,P<0.001)。DSCT对病变冠脉节段中所有斑块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46/48)、85.2%(23/27)、92.0%(46/50)、92.0%(23/25)。DSCT与IVUS在检测冠脉斑块性质上无显著差异(P=0.623,>0.05),两者间呈强正相关(r=0.736,P<0.001)。DSCT与IVUS在测量冠脉血管横截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血管重塑指数和偏心指数上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良好r值分别为0.81、0.80、0.64、0.86、0.80和0.91(P<0.01)。结论 DSCT对冠脉斑块测量、斑块性质判断及血管重塑分析比较准确,可以作为CHD无创筛查的重要手段。
- 李岳军闫继锋
-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冠脉斑块血管重塑
- 依那普利和尼群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纤溶活性影响
- 2001年
-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和尼群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37例,男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随机分依那普利治疗组(n=18,5~10mg/d)和尼群地平治疗组(n=19,5~10mg/d)。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时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另设2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治疗前两组tPA活性明显低于、PAI-1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EH患者纤溶活性与高血压水平无显著相关性。治疗后两组血压显著下降并且程度相似。依那普利组tPA活性显著升高,PAI-1活性显著降低。尼群地平组tPA、PAI-1活性没有显著的变化。结论依那普利能提高EH患者纤溶活性,尼群地平无显著影响,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的EH患者,选择能够提高纤溶活性的降压药物,对患者可能更为有利。
- 张秋华闫继锋解金红
- 关键词:依那普利尼群地平高血压纤维蛋白溶解
- 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肾功能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接受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和冠脉病变程度,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2月接受PCI治疗的患者320例,依据中国人校正简化MDRD方程估算患者eGFR,根据eGRF分为肾功能正常(eGFR≥90ml·min^-1·1.73m^-2)和肾功能减退(eGRF〈90ml·min^-1·1.73m^-2)。分析接受PCI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和冠脉病变程度,以及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中有42.5%出现肾功能减退;同时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有50.7%出现肾功能减退,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54.8%出现肾功能减退,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中有51.5%出现肾功能减退。同时合并上述两种疾病的患者有63.9%出现肾功能不全,同时合并上述三种疾病的患者有77.8%出现肾功能不全。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体重指数大、高尿酸、冠脉多支病变为。肾功能减退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减退发生率高。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老年、体重指数大、高尿酸、冠脉多支病变是肾功能减退的重要危险因素。
- 于运福王忠民李文陈小贞孙玉梅杨鹏伟闫继锋
- 关键词:肾功能减退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射频消融室上速逆转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室上性心动过速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房室折返性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患者19例,入院心电图示持续心动过速发作,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速,分析其临床特点并观察术前术后超声及胸部X片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射频消融房室结双径路及房室旁道后6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改善(2.3±1.2比1.1±0.2,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小[(64.40±6.72)mm比(52.30±4.88)mm,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高(0.32±0.07比0.61±0.30,P<0.01);心胸比变小(0.64±0.06比0.53±0.03,P<0.01).结论 房室结折返性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房室旁道或房室结可逆转心肌病.
- 陈小贞于运福杨鹏伟闫继锋
- 关键词: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 局麻与全麻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导管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导管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比较局麻与全麻方式下吸氧及肺动脉内注人米力农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平均压与全肺阻力下降的差异。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全麻时肺动脉平均压与全肺阻力的降低[(12.30±9.65)mmHg vs(3.00±4.94)mmHg与(4.33±1.63)wood vs(1.8±0.82)wood]均优于局麻(P〈0.05或P〈0.01)。结论全麻有效解除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动力型肺动脉高压患者精神紧张,舒张肺血管平滑肌,其右心导管检查结果更为可靠。
- 于运福闫继锋
- 关键词:麻醉麻醉心脏导管插入术肺动脉
-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治中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是一种新的血管内超声后处理技术,可实时重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类组织图像,对斑块进行更准确分辨。本文就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李岳军闫继锋
-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心脏病学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
- 超声实时心肌造影对X综合征心肌微循环的定量评价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心肌造影对X综合征心肌微循环定量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心脏X综合征患者78例(观察组)和7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记录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S')、舒张末期A峰血流速度(A)、舒张末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A')以及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血流速度(E)、舒张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E/A值、E波速度下降时间(EDT)、E/E'值。实时心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注入造影剂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开始时间(AT)、达峰时间(APT)、造影剂灌注的峰值强度(PI)及灌注速度(β),并计算A×β。结果两组LVEDD、LVESD、LVEF、A、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E值、E/A值、E'峰速值减小,EDT、AT、APT延长,E/E'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造影剂灌注PI和β均低于对照组,A×β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作为非创伤性观察心肌及心内膜下微循环灌注的新方法,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对X综合征心肌微循环的定量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小贞闫瑞王晓明于运福杨鹏伟闫继锋
- 关键词:心脏X综合征心肌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