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志农

作品数:33 被引量:349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食品
  • 7篇绿色食品
  • 6篇花椒
  • 5篇色谱
  • 5篇相色谱
  • 3篇学成
  • 3篇液相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抑菌
  • 3篇营养
  • 3篇农业
  • 3篇精油
  • 3篇花椒精
  • 3篇花椒精油
  • 3篇化学成分
  • 3篇高效液相
  • 2篇抑菌作用
  • 2篇质谱
  • 2篇色谱法
  • 2篇色谱法测定

机构

  • 21篇四川大学
  • 21篇四川省绿色食...
  • 10篇四川省农业科...
  • 8篇四川省农业厅
  • 3篇四川五丰黎红...
  • 2篇中国绿色食品...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作者

  • 32篇闫志农
  • 14篇赵志峰
  • 6篇卢晓黎
  • 5篇雷鸣
  • 5篇祝瑞雪
  • 4篇雷绍荣
  • 3篇欧阳华学
  • 3篇何强
  • 3篇周熙
  • 2篇侯雪
  • 2篇杨丽琼
  • 2篇邱世婷
  • 2篇李曦
  • 2篇陈丽兰
  • 2篇张宪
  • 2篇杨晓凤
  • 2篇高鸿
  • 2篇高颖
  • 2篇牛欣欣
  • 1篇曾维才

传媒

  • 6篇中国调味品
  • 3篇食品科学
  • 2篇农业机械
  • 2篇食品与发酵科...
  • 2篇农产品质量与...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农村工作通讯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中国种业
  • 1篇四川食品与发...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2004中国...
  • 1篇第七届全国青...
  • 1篇第十四次全国...
  • 1篇亚太地区绿色...
  • 1篇中国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5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羊肚菌与香菇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氨基酸评价被引量:7
2022年
为探明羊肚菌的营养价值,依据国家标准食品方法对羊肚菌与香菇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及氨基酸评价。结果表明:除水分外,羊肚菌蛋白质、粗多糖和维生素D的干基含量分别为45.80%、5.06%、181.53μg/100g,香菇的分别为28.26%、2.91%、266.42μg/100g,羊肚菌比香菇的分别高17.54%、2.15%、84.89μg/100g。羊肚菌和香菇均含有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及鲜味氨基酸含量羊肚菌分别为34.5%、13.5%、21.0%、9.38%,香菇的含量分别为20.9%、7.24%、13.7%、8.61%,羊肚菌的比香菇高13.6%、6.27%、7.30%、0.77%。经分析,羊肚菌的蛋白质、粗多糖和维生素D含量均高于香菇且极显著,羊肚菌中15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及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香菇,但谷氨酸含量羊肚菌比香菇的低0.660%且差异显著。经对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评价分析,羊肚菌中的亮氨酸含量与EHO/FAO模式谱最接近,其RAA=0.99,RC=1.06,其余4种人体必需氨基酸RAA>1.0,香菇RAA比较分散,RAA>1.0只有两种,羊肚菌SRC值为69.2,香菇的SRC值为66.7。结论:羊肚菌和香菇的营养成分都很丰富,但羊肚菌成分含量更高,味道比香菇更鲜美,营养价值更高。
黄世群秦琳仲伶俐赵珊李曦闫志农
关键词:羊肚菌香菇营养成分
长江以南地区绿色食品高粱生产技术规程
2021年
为确保长江以南地区绿色食品高粱的产品质量,制定了适用于长江以南地区绿色食品高粱的生产操作规程。本规程规定了长江以南地区绿色食品高粱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草鸟害防治、收获、包装储运、劳动保护、生产废弃物的处理和生产档案管理,以期为广大绿色食品高粱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
杨晓凤张宪闫志农
关键词:高粱绿色食品
颜色信息识别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3年
分析了食品及其颜色信息 ,介绍了颜色信息识别原理。详细、全面地探讨了颜色信息识别在食品品质鉴别、等级判定、生产过程检测与控制、包装设计、农产品品质识别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颜色信息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
杜锋雷鸣闫志农
关键词:食品工业传感器神经网络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促进农业发展战略转变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引领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把绿色食品发展真正摆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从制度设计上,坚持政府申报,企业参与,带动农户的战略安排,带来了农业发展制度上的变化,把...
闫志农丁信才
关键词:现代农业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响应面法优化花椒油浸提工艺被引量:9
2015年
以新鲜汉源红花椒为研究对象,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花椒油常温浸提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研磨速度和浸提时间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花椒油中的羟基-α-山椒素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花椒油中羟基-α-山椒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椒油常温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5(g/m L),研磨速度为43 r/min,浸提时间为17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花椒油中羟基-α-山椒素的平均提取率为1.127 461%,理论预测值为1.129 19%。
牛欣欣祝瑞雪赵志峰何学云谷学权闫志农
关键词:花椒油
绿色食品青花椒生产技术规程
2024年
为确保青花椒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要求,制定了绿色食品青花椒的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青花椒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苗木繁育、栽植、田间管理、采收、生产废弃物的处理、运输储藏及生产档案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广大青花椒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并为申报绿色食品青花椒提供质量保障。
杨晓凤闫志农周熙杨志武张宪
关键词:青花椒绿色食品田间管理生产技术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的绿茶产地溯源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茶叶的品质由其内含物质所决定,而茶叶的生化成分和滋味品质与茶树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茶叶品质存在区域特征。本研究以四川省雅安、宜宾和绵阳3个产区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产地溯源研究。利用MarkerView 1.3.1和SIMCA 14.1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PCA-DA)及双向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2PLS-DA),对不同产区绿茶构建分类模型,O2PLS-DA模型分类效果最佳,R^(2)X(cum)=0.958,R^(2)Y(cum)=0.923,Q^(2)(cum)=0.912,并通过置换检验(permutation test)对模型良好的预测能力进行了评价。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分析和t检验,初步筛选出50个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化合物(VIP>1,p<0.01)。该研究建立的分类模型为茶叶的产地溯源和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贺光云侯雪闫志农周熙韩梅邱世婷李莹罗苹覃蜀迪
关键词:绿茶化学成分
汉源花椒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抑菌作用被引量:50
2011年
目的:分析汉源花椒精油的化学成分,评价其对常见食品腐败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汉源花椒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抑菌圈实验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其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值)进行测定。结果:汉源花椒精油主要含D-柠檬烯(26.55%)、芳樟醇(22.11%)、乙酸芳樟酯(14.71%)、β-蒎烯(7.39%)等成分。不同抑菌方法均表明,汉源花椒精油对供试细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MIC值和MBC值分别为1.25mg/mL和2.5mg/mL),大肠杆菌最弱(MIC值和MBC值分别为5.0mg/mL和20.0mg/mL)。结论:汉源花椒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作为一种天然食品防腐剂资源。
祝瑞雪曾维才赵志峰高鸿闫志农
关键词:精油化学成分抑菌作用
不同溶剂提取花椒精油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3
2004年
采用无水乙醇、乙醚、丙酮及水作溶剂 ,对四川汉源花椒作了精油提取研究。并用GC -MS分析和鉴定了花椒精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试验结果发现 ,用有机溶剂提取的花椒精油 ,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且包含了用水作溶剂提取的花椒精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几种有机溶剂中 ,又以乙醚的提取性能最好。
赵志峰雷鸣雷绍荣欧阳华学闫志农
关键词:花椒精油无水乙醇乙醚丙酮化学成分
刺梨软糖的研制被引量:6
2013年
以刺梨、白砂糖、麦芽糖浆、苹果酸、卡拉胶和琼脂复配凝胶剂为原料制作刺梨软糖。研究凝胶剂、甜味剂、酸度调节剂、刺梨汁添加量等对刺梨软糖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刺梨软糖的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制作刺梨软糖的最佳配方为:刺梨汁12%,白砂糖15%,麦芽糖浆10%,凝胶剂(琼脂:卡拉胶=1:1)1%,苹果酸0.15%。
袁豆豆赵志峰高颖闫志农
关键词:刺梨凝胶软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