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晓亮

作品数:28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体外循环
  • 20篇外循环
  • 11篇心脏
  • 8篇手术
  • 7篇氧合
  • 7篇外膜
  • 6篇动脉
  • 6篇体外膜肺氧合
  • 6篇膜肺
  • 6篇肺氧合
  • 5篇心脏手术
  • 4篇心脏病
  • 4篇婴幼
  • 4篇婴幼儿
  • 4篇冠状
  • 3篇血液
  • 3篇在体
  • 3篇术后
  • 3篇体外
  • 3篇注射液

机构

  • 26篇河南省人民医...
  • 9篇郑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28篇钱晓亮
  • 15篇杨雷一
  • 14篇程兆云
  • 11篇李建朝
  • 10篇姚东风
  • 6篇孟凡伟
  • 5篇葛畅
  • 5篇葛振伟
  • 5篇黄佳鑫
  • 4篇梁维杰
  • 3篇赵晖
  • 3篇赵子牛
  • 2篇黄建民
  • 2篇范太兵
  • 2篇张杰
  • 2篇赵健
  • 1篇马会民
  • 1篇胡俊龙
  • 1篇郎志斌
  • 1篇张加强

传媒

  • 4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国体外循环...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医学信息
  • 1篇实用检验医师...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制体外膜肺氧合系统救治危重症患者的装机策略和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总结危重症患者采用自制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辅助治疗的策略与方法。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进行ECMO辅助支持的56例心血管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并结合家属意愿选择使用常规ECMO套包(常规组)或自制ECMO套包(自制组)。常规组采用一次性使用ECMO套包进行装机、预充排气等操作;自制组采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常规使用的一次性耗材(包括离心泵头、膜肺、管道、连接头等)自制ECMO系统,针对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管路型号选择和长短控制。记录两组ECMO系统装机准备时间、辅助时间、辅助方式、总体预充量、ECMO运转2 h后游离血红蛋白(FHb)水平和上机费用,以及置入ECMO后48 h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液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ECMO辅助治疗过程中ECMO系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56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常规组与自制组各28例,均成功完成ECMO辅助治疗。常规组与自制组ECMO系统装机准备时间、辅助时间、辅助方式、ECMO运转2 h后FH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装机准备时间(min):13±4比15±5,辅助时间(h):287±34比276±42,静脉-动脉ECMO(例):22比24,静脉-静脉ECMO(例):6比4,ECMO运转2 h后FHb(mg/L):226±67比253±78,均P>0.05〕;但自制组总体预充量和上机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总体预充量(mL):420±25比650±10,上机费用(万元):3.8±0.4比6.7±0.3,均P<0.01〕。两组患者上机后48 h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液指标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且两组间大部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制组上机后12、24、48 h血红蛋白(Hb)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g/L:12 h为128.5±23.7比117.5±24.3,24 h为121.3±31.3比109.6±33.2,48 h为118.5±20.1比105.2±25.7,均P<0.05)。两组患者在ECMO辅助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膜肺渗漏、接头脱落、大量溶血
陈月钱晓亮豆立冬李建朝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体外循环
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停跳(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18-01—2019-06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200例冠状动脉三支严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组(EVH组)和传统切开获取大隐静脉组(OVH组),各100例。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下肢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和术后6个月时术侧下肢感觉异常情况。术后6个月时,根据冠脉CTA结果统计桥血管闭塞率。结果2组总手术时间、获取大隐静脉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下肢切口裂开率、再次清创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桥血管闭塞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VH组下肢切口长度、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OVH组;切口脂肪液化、皮下淤血、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和术后6个月时的术侧下肢感觉异常率均低(短)于O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传统切开和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的手术时间、获取大隐静脉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以及下肢切口裂开率、再次清创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桥血管闭塞率相仿;但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具有切口小、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以及切口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和住院时间短、术后6个月时的术侧下肢感觉异常率低等优势。
孙永辉李建强李广辉高攀钱晓亮赵子牛张杰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大隐静脉内窥镜非体外循环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17例病例系列报告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应用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先心病手术且术后应用ECMO支持的患儿,从病历系统中截取患儿的一般信息和临床资料。结果17例先心病患儿术后应用ECMO支持,男8例、女9例,年龄13日龄至11月龄,体重2.8~6.9(4.7±1.2)kg;4例因术后出现低心排、心脏骤停行ECMO,13例因术后心功能差、不能停体外循环转ECMO。ECMO支持时间13 h至26 d。成功撤机11例(64.7%),痊愈出院8例(47.1%),死亡或放弃治疗9例。2次开胸止血7例(41.2%);更换膜肺氧合器3例(17.6%);肾功能不全行腹膜透析6例(35.3%);肺部感染5例(23.5%),其中1例全身重度感染,血培养鲍曼不动杆菌阳性(5.9%);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消化道出血各3例(17.6%)。4例术后在监护室行急诊ECMO者均死亡。结论ECMO是先心病术后心功能衰竭的重要生命支持手段,应把握好适应证和上机时机,积极防治相关并发症。
孟凡伟梁维杰杨雷一李建朝钱晓亮任培军范太兵彭帮田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膜肺氧合
婴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与体外膜肺氧合切换的探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停机困难转为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治疗的优化方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中位年龄3.1个月,年龄范围在1~8个月;身高为(65.43±8.56)cm,体重为(3.24±0.35)kg。患儿均ECC心脏手术后停机困难,切换为ECMO继续辅助治疗,运用ECC内血液动态预充至ECMO系统,切换完成后在ECMO系统中行超滤治疗,观察系统切换及超滤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等指标变化。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患儿术中ECC转流时间为(245.00±12.08)min,阻断时间为(105.23±13.06)min,ECMO准备时间为(8.34±1.16)min,系统切换时间为(5.12±1.46)min,置换期间动脉压维持在(35.23±5.34)mmHg(1 mmHg=0.133 kPa)。与置换前相比,置换后超滤前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胶体渗透压均有所降低,分别为(26.6±0.2)%、(93±2)g/L、(23.4±0.5)mmHg比(23.6±0.4)%、(85±4)g/L、(21.3±0.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置换后超滤前相比,超滤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胶体渗透压包被蛋白均有所升高,(23.6±0.4)%、(85±4)g/L、(21.3±0.6)mmHg比(30.5±0.6)%、(102±6)g/L、(26.4±0.3)mmHg,pH值、血乳酸、碱剩余均有所降低,分别为(7.37±0.03)、(6.3±0.6)mmol/L、(-2.06±0.16)mmol/L比(7.32±0.04)、(3.9±0.4)mmol/L、(-3.47±0.2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心脏手术ECC切换ECMO过程中,运用ECC中的血液动态预充ECMO系统结合改良超滤技术的优化处理方案方便快捷、安全有效。
钱晓亮陈月梁维杰宋书波李建朝豆立冬
关键词:心脏病体外膜肺氧合体外循环婴儿
体外膜氧合辅助9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经验,并分析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本院与合作医院收治的9例接受ECMO治疗的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比9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的氧合指数(OI)、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血乳酸值(LAC)、pH值、射血分数(EF)、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转归。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43~74岁;ECMO辅助前均诊断为危重型COVID-19。行静脉-静脉ECMO 6例,静脉-动脉ECMO 1例,静脉-动脉-静脉ECMO 2例。较辅助前相比,辅助24 h后氧合指数[(79.33±15.08)vs.(192.89±36.45)]、血管活性药物评分[(63.11±47.23)vs.(22.22±14.81)]、血乳酸值[(6.17±3.18)mmol/L vs.(2.67±1.09)mmol/L]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患者均发生并发症,7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5例感染,5例肝功能损伤,4例出血,3例血栓形成。最终5例患者存活出院,4例死亡;存活患者需长期随访及康复治疗。结论危重型COVID-19患者使用ECMO辅助疗效显著,能挽救部分患者生命,但存在多种并发症风险。
高洁李建朝程兆云秦秉玉巩红岩芦乙滨余旭张保全钱晓亮杨雷一张静程剑剑邵换璋孟凡伟黑飞龙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婴幼儿无血体外循环实施策略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策略实施婴幼儿无血体外循环的可行性并对其围术期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共选择6-14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名,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 n=40)采用传统体外循环方式,实验组( n=40)实施无血体外循环策略。结果实验组患儿全部成功实施了无血体外循环,其中有33例实现了全程无血心脏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围术期实验组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但均在安全范围;体外循环20 min时乳酸值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实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24 h引流量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ICU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体重和血红蛋白浓度合适的患儿实施无血体外循环是安全的,对患儿围术期无不良影响,且可以节约用血,可以避免库血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更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赵晖杨雷一郎志斌姚东风钱晓亮葛畅黄佳鑫孟凡伟李静华程兆云
关键词:体外循环婴幼儿节约用血
氯化钾注射液在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心脏复跳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氯化钾注射液在体外循环患者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复跳前的应用方法,提高手术患者的自动复跳率。方法择期行双瓣置换术且在开放升主动脉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室颤动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0~72岁,体重56~82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0):生理盐水组(C组)和氯化钾组(K组)。K组于患者手术开放升主动脉后心电图出现室颤波形后从膜肺静脉端快速推注10%氯化钾溶液1g。C组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_1)、体外循环开始后30分钟(T_2)、开放升主动脉前5分钟(T_3)、心脏复跳后5分钟(T_4)、体外循环结束前5分钟(T_5)、体外循环结束后10分钟(T_6)、手术结束后4小时(T_7)时记录HR,MAP,CVP,CO,SVR并采集桡动脉血样5ml,取2ml行血气分析,余3ml抗凝后离心,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CK-MB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心脏自动复跳情况。结果与T_1时比较,T_(2-4)时Hb浓度降低,T_5时K^+浓度升高,T_(6-7)时GLU与LAC浓度升高,T_(4-7)时血浆CK-MB浓度升高(P<0.05);与C组相比,K组T_4时K^+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K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开放升主动脉出现心室颤动后,快速推注氯化钾能够快速除颤,提高患者的自动复跳率。
钱晓亮赵健程兆云
关键词:体外循环氯化钾注射液心脏除颤
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体外循环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术后乳酸值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评价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体外循环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术后乳酸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华中阜外医院进行体外循环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肾上腺素组和多巴胺组,每组各20例。体外循环复温后肾上腺素组静脉输注肾上腺素注射液0.03 μg·kg^(-1)·min^(-1),多巴胺组静脉输注多巴胺注射液0.05 μg·kg^(-1)·min^(-1),维持药量直至手术结束患者安返监护室。比较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不同时间点〔体外循环转机前(T1)、转机30 min(T2)、复温(T3)、开放升主动脉(T4)、停止体外循环10 min(T5)、停止体外循环60 min(T6)、术后1 h(T7)、术后3 h(T8)、术后6 h(T9)、术后9 h(T10)〕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浆乳酸值水平差异。结果肾上腺素组和多巴胺组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阻断时间(min):35.2±12.3比39.6±15.9;体外循环时间(min):67.5±23.4比69.3±16.3;麻醉时间(h):3.2±0.8比3.5±0.3;术后拔管时间(h):6.5±0.6比6.2±0.9;均P>0.05〕。肾上腺素组T5、T6、T7、T8、T9时间点的血浆乳酸值均显著高于多巴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mmol/L):2.7±0.6比1.7±0.7;T6(mmol/L):3.0±0.4比1.8±0.8;T7(mmol/L):3.5±0.6比2.0±0.4;T8(mmol/L):5.3±0.6比1.7±0.4;T9(mmol/L):3.5±0.4比1.4±0.2;均P<0.05〕。结论肾上腺素作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的血管活性辅助用药较多巴胺更易引起血浆乳酸值的升高,但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转归。
钱晓亮陈月姚翔燕豆立冬
关键词: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血管活性药物
心脏手术围术期体外膜肺氧合的管理——从手术室到监护室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心外科术后辅助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7-01至2018-04期间在我院心外科术后实施ECMO支持的患者38例,年龄4~82岁(平均年龄57岁),体质量53~87 kg(平均体质量69.6 kg)。其中冠心病13例,瓣膜病9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大血管疾病2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6例,心脏移植1例,心脏外伤1例。
李建朝程兆云杨雷一钱晓亮孟凡伟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围术期手术室心脏手术监护室
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15例的体外循环管理
2010年
目的总结中度低温短暂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未闭动脉导管缝合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成人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5例,鼻咽温降至33℃时,阻断升主动脉,主动脉根部灌注4∶1高钾含血停跳液。继续降温至25~28℃,减低流量至5~10 ml/(kg.min),低流量时间2~5 min,于直视下行动脉导管缝合术。结果采用此种方法,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降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中度低温短暂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未闭动脉导管缝合术,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杨雷一姚东风钱晓亮
关键词:体外循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