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璐

作品数:39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细胞
  • 16篇白血
  • 16篇白血病
  • 12篇淋巴
  • 10篇淋巴瘤
  • 10篇急性
  • 7篇蛋白
  • 7篇预后
  • 6篇基因
  • 5篇髓细胞
  • 5篇白血病细胞
  • 4篇原发性
  • 4篇文献复习
  • 4篇细胞淋巴瘤
  • 4篇弥漫
  • 4篇耐药
  • 4篇骨髓
  • 4篇复习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机构

  • 39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9篇钟璐
  • 31篇陈芳源
  • 17篇钟华
  • 16篇韩洁英
  • 15篇黄洪晖
  • 13篇欧阳仁荣
  • 12篇韩晓凤
  • 10篇肖菲
  • 9篇徐岚
  • 9篇钟济华
  • 8篇倪蓓文
  • 8篇沈莉菁
  • 7篇朱坚轶
  • 5篇王婷
  • 5篇王海嵘
  • 4篇沈璟璟
  • 4篇顾春红
  • 3篇刘佳
  • 3篇万海霞
  • 3篇邵念贤

传媒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诊断学理论与...
  • 3篇内科理论与实...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肿瘤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应用激光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循证医学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第13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GF-β/Smads信号转导与白血病细胞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凋亡、伤口愈合、胚胎发育等多方面的调节。TGF-β作为一种肿瘤抑制信号,在实体肿瘤中有信号降低或异常表达,在正常、异常造血中也有调节作用。TGF-β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贯穿于整个正常造血过程,能将细胞稳定在静止期,是细胞周期抑制物,下调造血刺激因子及肿瘤蛋白的表达。在异常造血过程中,TGF-β/Smads信号通路组成部分的突变失活或TGF-β表达下调导致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破坏,肿瘤细胞得以异常生长和分化。PML-RARα能通过抑制nPML和cPML途径来抑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TGF-β信号转导及其功能。当全反式维甲酸治疗PML-RARα表达降低后,TGF-β信号转导又可恢复。
沈璟璟钟璐陈芳源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蛋白白血病
美罗华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比较美罗华单药或联合化疗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51例初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美罗华组和CHOP组,前组24例,采用美罗华单药或联合化疗;后组27例,单用CHOP方案化疗。3~6疗程后比较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美罗华组完全缓解(CR)率83.3%(20/24),总有效率(OR)95.8%(23/24);CHOP组CR率55.6%(15/27),OR率66.7%(18/27),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罗华组2年的总生存率为70.8%,CHOP组为40.7%,美罗华组优于CHOP组(P<0.05)。结论:美罗华治疗初治B细胞淋巴瘤可取得较好疗效,2年生存率高,不良反应能耐受。
韩晓凤黄洪晖钟璐肖菲韩洁英陈芳源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美罗华CHOP方案B细胞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微小残留病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微小残留病(MRD)的影响。方法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或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RD)方案诱导,序贯ASCT治疗的92例初治MM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和MRD阴性率。评估不同临床特征、诱导方案、移植前疗效和移植预处理方案对于移植后第100天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结果92例患者中,男45例,女47例,中位年龄57.3(35~67)岁,接受VCD和VRD方案诱导的患者分别为57例和35例,接受白消安+环磷酰胺+依托泊甙(BCV)或高剂量马法兰(HDM)方案移植预处理的患者分别为43例和49例。92例患者移植后总CR率由23.9%(22/92)提升至移植后的58.7%(54/92),MRD阴性率由4.4%(4/92)提升至33.7%(3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移植前获得部分缓解(P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CR疗效的三组患者,移植后MRD阴性率分别为17.6%(6/34)、33.3%(12/36)和59.1%(13/22)(P=0.006)。初诊时伴或不伴浆细胞瘤的患者,移植后的CR率分别为36.4%(4/11)和65.4%(53/81)(P=0.029),MRD阴性率分别为18.2%(2/11)和39.5%(32/81)(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与标危组移植后MRD阴性率分别为30.5%(12/28)和42.9%(18/59)(P=0.258)。移植前达到≥VGPR疗效的患者,移植后的MRD阴性率在VCD诱导组和VRD组分别为29%(9/31)和59.3%(16/27)(P=0.033),BCV预处理组和HDM组分别为24%(6/25)和57.6%(19/33)(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CT能克服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等不良因素,显著提升MM患者的CR率和MRD阴性率,但初诊时伴浆细胞瘤的患者获益不如无浆细胞瘤的患者。
沈莉菁颛孙诗雅倪蓓文张旻玥路莎莎华燕妮肖丹黄洪晖韩晓凤钟璐钟华王婷侯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微小残留病马法兰浆细胞瘤回顾性队列研究
细胞膜上平衡型核苷转运体基因表达与阿糖胞苷敏感性的关系
2008年
目的探讨细胞膜上平衡型核苷转运体基因表达与阿糖胞苷(Ara-C)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液病细胞系中平衡型核苷转运体(hENT)四种亚型基因(HL-60、NB4、U937、MOLT4、JURKAT)的表达,并观察髓系细胞株HL-60和NB4经Ara-C处理后hENT1表达的变化。以未加药处理细胞株作为对照组。结果四类亚型hENT中仅hENT1基因表达与Ara-C的敏感性相关(r=0.939,P=0.018),且hENT1基因在髓系细胞膜上的表达高于它在淋系细胞膜上的表达。经Ara-C作用4 h内,髓系细胞株hENT1基因表达均下调(P<0.05或P<0.01),而8 h后HL-60细胞膜上hENT1的基因表达又上调达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介导Ara-C转运的hENT1参与了细胞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其基因表达的变化是Ara-C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文陈芳源王海嵘钟济华万海霞钟璐钟华韩洁英
关键词:基因表达阿糖胞苷耐药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核仁形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对评估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分化水平的价值。方法用嗜银染色方法检测AML细胞的嗜银颗粒数目和形态,观察Ag-NORs形态与细胞形态学之间的关系,Ag-NORs分数与染色体、荧光分子原位杂交(FISH)检查以及AML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Ag-NORs形状特征的细胞比例与细胞形态学的原幼稚细胞比例有显著相关性。Ag-NORs分数比较,染色体和FISH检查异常组高于正常组;治疗前未缓解组高于缓解组;持续缓解1年以上组高于1年内复发组;生存期1年以上组高于1年内死亡组(均P<0.01)。结论用嗜银染色方法检测AML细胞Ag-NORs分数和形态可观察白血病细胞的增殖状况,可作为白血病细胞动力学研究的一项指标,由于操作简便和易于普及,可为白血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快捷有效的实验依据。
韩益玲钟璐陈芳源韩洁英钟华宣政华陈小龙钟济华欧阳仁荣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
1例多发性骨髓瘤继发范可尼综合征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继发范可尼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为此类罕见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例多发性骨髓瘤继发范可尼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例63岁女性患者,以泡沫尿起病。结合血免疫固定电泳,相关尿液及骨髓检测诊断:发性骨髓瘤IgGλ,R-ISSⅠ期,继发范可尼综合征。患者随后接受V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化疗,目前随访13个月,疾病持续处于稳定中。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继发范可尼综合征临床罕见。血游离轻链的下降和肾功能改善密切相关,建议诊断后即予积极化疗,保护肾功能免于进展。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联合化疗,可望获得理想疗效。
刘佳钟璐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范可尼综合征近端肾小管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前FDG-PET/CT检查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估治疗前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PET)/CT的最大标化摄取值(SUVmax)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6例新发DLBCL患者初次PET/CT检查中最大SUVmax与疾病分期、乳酸脱氢酶(LDH)、校正国际预后指数(R-IPI)等预后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预后分析。结果:初发DLBL患者PET/CT的SUVmax与疾病分期、B症状、LDH、β2微球蛋白(β2-MG)、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呈正相关。R-IPI3个预后组中的SUVmax有显著区别,R-IPI预后差的一组SUVmax均值明显高于前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SUVmax=10.25预测疾病进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4.4%和68.2%。以此为标准分2组,SUVmax<10与SUVmax≥10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和55.8%(P<0.05),3年PFS率分别是86.4%±6.4%和45.9%±9.8%(P=0.004),3年总生存(OS)率无统计学差异。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显示IPI、LDH和SUVmax均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DLBCL患者治疗前PET/CT中FDG摄取强度可以预测患者的生存情况,SUVmax越低患者预后越好,反之,SUVmax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徐岚陈芳源钟华黄洪晖肖菲韩晓凤钟璐朱坚轶倪蓓文陈涛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FDG-PET预后
Ki67抗原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8年
Ki67抗原简称Ki67.是一种细胞核抗原,仅在增殖细胞核中表达,其单克隆抗体能标记G1后期、S期、G2期和M期细胞核,而G0期和G1早期细胞核不被标记。因此,可采用Ki67抗体快速识别正在增殖分裂的细胞。Ki67是应用最广泛的增殖细胞标记之一,其测定是评估人类各种组织增殖组分可靠且简单的方法.常用Ki67标记指数表示。近年来,已通过检测增殖相关抗原Ki67反映白血病细胞增殖活性,并研究其与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浸润、复发、生存率等的关系。
韩益玲陈芳源钟璐
关键词:白血病KI67抗原细胞增殖生存率复发
三氧化二砷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分析以三氧化二砷(ATO)为基硇的诱导和维持治疗方案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初诊成年APL患者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巩固维持治疗经过,并作5、7年随访分析.结果 诱导治疗阶段,ATO+全反式维甲酸(ATRA)双药联合化疗组与ATRA联合化疗组完全缓解(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达到CR时间明显缩短.诱导治疗后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两组分别为86.2%、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维持治疗阶段,ATO序贯维持组和化疗序贯维持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4.4±5.4)%和(45.5±10.2)%,7年OS率分别为(52.5±23.7)%和(27.3±9.3)%;两组5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94.7±5.5)%和(41.3±10.1)%,7年DFS率分别为(52.6±23.7)%和(275±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TO序贯维持组复发率(14.7%)低于化疗序贯维持组(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ATO联合ATRA、化疗的诱导化疗方案可缩短诱导化疗时间,提高PML-RAR α融合基因转阴率,而且,包含ATO的序贯维持治疗明显改善APL患者的长期生存,减少复发,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
徐岚陈芳源黄洪晖钟华钟璐沈莉菁朱坚轶韩洁英陈冰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砷剂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AB分类与WHO分类的临床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进行FAB(French-American-British Cooperative Group)和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两种分类诊断的比较研究。方法:118例AML患者根据FAB和WHO分类方法重新分类诊断,并进行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预后评估。结果:根据WHO分类:AML伴有重现细胞遗传学异常35例(33.7%),AML伴有多系病变21例(20.2%),治疗相关性AML 2例(1.9%),AMLWHO分类不明或同FAB分类46例(44.2%)。各组的3年OS分别为(75.1±7.8)%、(47.4±13.9)%、(50.0±35.4)%和(54.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类型的染色体对AML预后影响明显。染色体预后良好的3年OS为(87.4±6.9)%,预后中等的3年OS为(69.3±7.3)%,预后不良的3年OS为(19.6±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初发的AML患者进行WHO分类,能更有效地评估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徐岚钟华黄洪晖钟璐沈莉菁胡霄飞肖菲韩洁英陈芳源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