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心肌
  • 5篇介入
  • 5篇梗死
  • 4篇心肌梗死
  • 4篇主动脉
  • 4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动脉介入
  • 3篇动脉内
  • 3篇血管
  • 3篇预后
  • 3篇球囊
  • 3篇球囊反搏
  • 3篇主动脉内
  • 3篇疗效
  • 3篇临床预后
  • 3篇介入术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金贤
  • 13篇张大东
  • 10篇肖红兵
  • 8篇胡伟
  • 8篇尹桂芝
  • 8篇陈跃光
  • 7篇余强
  • 7篇顾俊
  • 7篇冯小弟
  • 5篇陈诚军
  • 4篇关平
  • 2篇陆洁
  • 2篇陆益
  • 2篇董建
  • 1篇范筱敏
  • 1篇陈红燕
  • 1篇许剑锋
  • 1篇归冬梅
  • 1篇张鹏

传媒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PCI后替罗非班应用时间对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替罗非班时间对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急性STEMI患者入院后即刻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直接PCI后随机分为两组:短时间组(STG,PCI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24-36h)29例和长时间组(LTG,PCI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48—72h)21例。记录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LTG患者随访期间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STG患者的24.1%(P〈0.05),但两组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直接PCI后较长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可减少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改善中期临床预后。
顾俊胡伟肖红兵冯小弟金贤余强尹桂芝关平陈诚军陈跃光张大东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预后替罗非班
靶剂量开搏通、倍他乐克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评价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评价靶剂量开搏通和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5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5例,分别予以靶剂量开搏通、倍他乐克、开搏通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6~12个月、24-36个月的疗效。结果:每组治疗后6~12个月、24-36个月较治疗前均有疗效差异。但三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搏通、倍他乐克、开搏通联合倍他乐克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安全有效。
陆洁张大东肖红兵金贤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开搏通倍他乐克充血性心力衰竭靶剂量
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的无痛性主动脉夹层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文章报道1例老年男性患者,因"突发意识障碍20 h"入院,无胸闷、胸痛和腹痛症状。急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左侧颞顶叶皮质局灶性亚急性小梗死灶;查体发现左、右上肢血压不对称;胸部增强CT提示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入心包。因此,对于以脑梗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一定要重视神经系统以外的体征,以免漏诊,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正确治疗。
尹桂芝史鲁东陆益金贤张大东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脑梗死
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应用研究
张大东冯小弟陈跃光肖红兵金贤扬晖范筱敏李伟华
该研究通过临床应用FirebirdTM支架,分析探讨国产药物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闵行中心医院61例植入FirebirdTM支架的冠心病患者。支架按常规方法植入,术后常规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全部患者于术后住院期间,术后...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再狭窄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成功救治酷似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一例报道被引量:2
2010年
报道一例老年男性患者因"胸闷气急6 h"就诊,发病前3 d曾发热,入院时出现心脏泵功能衰竭。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心电图表现为胸前导联ST-T异常,异常Q波,酷似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NI)明显升高,磷酸肌酸激酶(CK)正常,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标志物动态变化不相符,故予以急诊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无异常,左心室造影提示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减弱,确诊为急性重症心肌炎,予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恢复血流动力学稳态。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有致命危险,且易误诊,应仔细询问病史,尽早血管造影及必要的IABP支持对于患者的及时诊治至关重要。
尹桂芝张大东胡伟余强陈跃光许剑锋金贤顾俊董建归冬梅
关键词:重症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超声评价前列腺素E_1治疗肺动脉高压疗效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前列腺素E1(PGE1)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择57例不同病种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分成三组,分别予以20ng/kg/,min,30ng/kg/,min,40ng/kg/minq.d.×7天治疗,观察用药前后肺动脉高压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经心超和/或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力均有下降。治疗前肺动脉压力愈高改善愈明显,PGE1剂量愈高,改善愈明显。结论心超检查有助于评价PGE,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
陆洁张大东陈耀光关平肖红兵金贤陈红燕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PGE1前列腺素E1肺动脉压力超声评价疗效
直接支架术导致冠状动脉穿孔一例报道被引量:3
2009年
金贤董建胡伟肖红兵张大东
关键词:直接支架术并发症冠状动脉穿孔
C反应蛋白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临床预后的关系
2008年
顾俊胡伟肖红兵冯小弟金贤余强尹桂芝关平陈诚军陈跃光张大东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介入治疗术临床预后心血管不良事件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时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43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PCI的并发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为IABP组,将同期行急诊PCI但没有行IABP支持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分别测定入院时以及第3天、第7天的CRP水平;比较2组PCI术后TnI峰值,术后2周、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随访患者术后3个月的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的CRP水平无明显差异,而第3天、第7天的CRP水平IAB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80.3±42.8)∶(98.9±31.6)mg/L,(70.6±34.3)∶(85.8±25.8)mg/L;均P<0.05];IABP组患者术后TNI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1.6±4.1)∶(23.7±4.6)ng/ml,P<0.05],术后2周、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4.7±7.3)%∶(40.5±6.2)%,(45.1±6.6)%∶(40.7±4.4)%;均P<0.05];而IABP组术后3个月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并发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同时采用IABP支持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CRP水平,并能有效地改善左室功能和降低术后3个月内病死率。
顾俊胡伟肖红兵冯小弟余强金贤尹桂芝陈诚军陈跃光张大东
关键词:主动脉内气囊泵C反应蛋白质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预后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研究
2008年
目的观察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临床预后与CRP的关系。方法97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年龄≥60岁),PCI治疗前测定CRP水平,并分为CRP〈8mg/L组(62例)以及CRP≥8mg/L组(35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球囊扩张次数、压力、时间,支架置入数量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观察两组PCI治疗后6个月的再狭窄率。结果两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球囊扩张次数、压力、时间,支架置入数量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CRP〈8mg/L组优于CRPI〉8mg/L组,且CRP水平为住院期间、随访6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预测价值;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对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后临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顾俊胡伟肖红兵冯小弟金贤余强尹桂芝关平陈诚军陈跃光张大东
关键词:老年C-反应蛋白质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