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强
- 作品数:22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形臂X线数字成影技术在硬膜外导管取出困难时的应用被引量:6
- 2000年
- 硬膜外腔置管法进行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的麻醉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该方法在临床麻醉中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其中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或断入体内者是多见的并发症.文献报导,其发生率为0.05%~0.2%,而且各地城市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发生率差异悬殊,前者为0.03%~0.13%,后者高达0.38%~1.69%.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自1995年以来仅发生1例,经X线碘油造影发现导管在硬膜外腔内呈“8”形盘曲,长达11cm(导管尖端距皮肤穿刺点全长18cm).目前处理硬膜外导管拔管困难的方法虽然众多,但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原则上仍需使病人恢复到最初穿刺时的体位,在无痛的条件下,用扩皮针(美国PFM产CVP中的皮肤扩张器)扩张已液化的隧道,在硬膜外腔充盈的情况下,轻轻地拔导管才能避免导管圈结,以免造成拔管失败或断管.由C形臂C线数字成影新技术可以清楚地不同体位地显示导管的所在位置,则可以引导扩张器扩张已置导管周围的隧道,直达硬膜外腔.所以我们于2000年5月15日在C形臂X线数字成影新技术监视下,成功地完全地取出了已被夹持了5天的硬膜外腔导管.
- 金志强柯海
- 关键词:拔管困难硬膜外麻醉
- 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血浆药物浓度的演变及其药效时间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 1989年
- 盐酸布比卡因(Bupivacaine hydrochloride)自1963年以来逐渐成为一个被普遍使用的局麻药,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1978年就有布比卡因误入血管内发生全身痉挛,引起循环虚脱、复苏困难的报告。为此,有必要对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阻滞麻醉时的药代动力学进行探讨,了解其在体内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的规律。
- 金志强解大建张安飞张海荣曹镁王定力
- 关键词: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药代动力学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布比卡因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被引量:4
- 1991年
-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1例施硬膜外麻醉的手术病人的血浆布比卡因浓度,将测定结果用微机处理,求出药动学参数。结果为:达峰时间0.57±0.21h,峰浓度0.86±0.23μg/ml,消除半衰期3.75±3.09h,消除速率常数0.3121±0.2134h^(-1),吸收半衰期0.15±0.08h,吸收速率常数6.22±3.65h^(-1),表观分布容积112±94.0L,清除率24.30±12.0L/h。
- 张沂金志强杜梅
- 关键词:布比卡因高效液相色谱药代动力学
- 癫痫病人多软膜下横切术的麻醉管理
- 1998年
- 目前治疗顽固性癫痫较有效的方法有痫灶切除术,但由于该手术无法处理功能区痫灶,手术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我院近年来开展多软膜下横切术,对功能区癫痫有较好的效果。但该手术对麻醉有特殊要求,即要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又不能麻醉过深以致影响术中皮层电极脑电图检测癫痫...
- 王定力李军金志强杨晋祥
- 关键词:多软膜下横切术癫痫病人脑电图检测皮层电极麻醉管理癫痫灶
- 影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因素的探讨
- 1998年
- 心跳骤停(CA)后,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CPCR)的成功率,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心肺复苏(CPR)开始的时间是 CPCR 成功的关键。为此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人群中的 CPR 初级技术的普及和急救中心网络的建立。文献报道标准化 CPR 术总的成功率仅达10%左右,综合性医院抢救成功率约为14%~25%。又有报道,CA 后4min 内施行 CPR 术,8~10min 内得到全面抢救者,CPR 成功率可达40%以上,12min 尚未采取有效措施者 CPR 成功率几乎为零。本组8例,为院内目击心跳骤停者,CPR 成功率已高达75%,但CPCR 成功率仅为12.5%,痊愈出院者仅为1例。其中改进的措施是:①增加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以100次/min 为好,深度为3~5cm 为宜。早期可撞击式地按压;②早期电击除颤,即使在心脏按压无效的情况下也可电击起搏;③超标准肾上腺素1~2mg/次,3~5min 可重复给药,直至循环功能恢复。紧急时可气管内给药;④早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有助于提高 CPR 中的药物应用效应;⑤循环恢复后及时脑部降温、控制高血压、给予地塞米松、速尿等药物,保护脑肾功能;⑥根据血气分析,给予适量5%NaHCO_3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原则上“宁酸、勿碱”。根据我们的经验,在 CPCR 过程中,应废除心内“三联针”,放弃“正肾”,慎用“异丙肾”。呼吸兴奋剂应在自主呼吸恢复后1h 再用。
- 金志强吕立波刘永勤
-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 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麻醉方案的临床研究
- 2001年
- 通过临床手术麻醉 ,评价碳酸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持续输注给药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常规剂量加持续输注给药方案 ,对 5 1例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 ,观察其临床麻醉效果、血压、心律、心率及连续监测利多卡因血药浓度。结果 5 1例病人麻醉效果基本满意 ,除 1例出现心律失常外 ,余病人的血压、心律、心率均正常 ,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5 1例病人手术过程中共取标本 146份 ,平均 (2 9± 0 5 )份。利多卡因血药浓度为 (3 2 2± 1 48) μg /ml,范围 0 92~ 9 90 μg/ml。其中 5 0 7%标本血药浓度在理论计算值范围内 ,81 5 %在安全有效浓度内。结果表明 ,用此方法给药 ,可获得临床满意的麻醉效果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大部分标本的血药浓度是在安全有效浓度范围内。
- 张沂金志强吕立波鲍燕燕柯海刘保平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碳酸利多卡因
- X线数字减影技术在硬膜外导管取出困难时的应用
- 2001年
- 柯海黄河金志强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
- 应用脑电功率谱分析判断静吸复合麻醉深度被引量:1
- 1997年
- 34例择期手术病人,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动态监测脑电功率谱SEF变化。结果:MAP、HR在插管及拔管时略有上升,但与术前及术中无明显差异。而SEF值变化明显,诱导后SEF较术前明显下降,术中SEF值维持10Hz水平,术毕拔管时SEF值明显回升至术前水平。术中随着异氟醚浓度的增高,SEF值进行性下降。说明脑电功率谱SEF值能基本反映麻醉深度,且敏感性较血压、心率为高。因此,监测脑电动率谱对正确掌握插管时机及麻醉深度有一定的意义。
- 李军金志强杨晋祥
- 关键词:脑电功率谱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复合麻醉
- GJ-II型间歇正压高频振荡通气机在声带息肉手术中的应用——(附病例报告)
- 1994年
- 高频振荡通气(HFOV)是继高频喷射通气(HFJV)之后又一种新型的人工通气方式.GJ-II型间歇正压高频振荡通气机具有高频振荡和高频射流双重特性,振荡频率(OF)最高可达50Hz(次/秒)可间断送气,OF、间歇频率(IF)、吸气与呼气时相比(I/E)可调,并由计算机管理.我院于1990年始用于临床,并用动脉血气(BG)分析监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3例在声带息肉手术中应用HFOV的情况报道如下.
- 金志强刘永勤王定力张学文李军裴宏恩
- 关键词:声带息肉喉部外科手术
- 硬膜外麻醉中脑电功率谱监测
- 1998年
- 脑电功率谱监测用于麻醉深度监测近年来迅速兴起,但主要是应用于全麻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应用脑电功率谱监测目前尚无报道.本文初步探讨了硬膜外麻醉辅以不同静脉药物下脑电功率谱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 李军金志强王定力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脑电功率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