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珍 作品数:12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市环湖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丙泊酚对老龄大鼠海马脑片氨基羟甲基异恶唑丙酸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α-氨基羟甲基异恶、唑丙酸(AMPA)亚单位受体蛋白谷氨酸体体(GluRl)磷酸化和长时程增强(LTP)形成的影响。方法取18月龄大鼠断头后取海马组织,制备成离体海马脑片,对照组(10只)用人工脑脊液灌流脑片,丙泊酚组(10只)用含有丙泊酚人工脑脊液灌流脑片,丙泊酚+佛波酯组(10只)用含有丙泊酚和佛波酯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片,3组灌流20min后行高频刺激(HFS,100Hz,400pulse)诱导LTP产生。然后用Westernblot检测AMPA-GluRl及磷酸化(P)-AMPA—GluRl表达。结果丙泊酚组突触后电位(EPSP)值(105.50±3.77)明显低于对照组(242.10±14.68)和丙泊酚4-PMA组(239.40±8.98)(F=2.90,P〈0.05);与对照组相比,丙泊酚+PMA组EPSP值无明显变化(P〉O.05)。丙泊酚组P—Glul/Glul的比值(O.68±0.15)明显低于对照组(1.67±0.20)和丙?白酚+PMA组(1.57±0.18)(F-6.84,P〈0.05);与对照组相比,丙泊酚+PMA组P—Glul/Glul比值无明显变化(P〉O.05)。3组GluRl/β-actin比值无差别(F=0.31,P〉O.05)。结论丙泊酚可通过PKC通路抑制AMPA-GluRl受体磷酸化及LTP的表达。 郑玉珍 张彦 梁禹关键词:二异丙酚 长时程增强 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7年 谵妄是老年人术后常见的问题,可引起许多不良后果,对老年人健康和生活影响很大。高龄及术前存在认知障碍、手术方式及复杂程度以及麻醉深度和麻醉药物等可能为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常用的谵妄评估量表均非诊断术后谵妄的金标准,多种工具联合使用可增加诊断的准确性。非药物干预措施及部分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术后谵妄发生,减轻谵妄程度。术后谵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 郑玉珍 刘海根关键词:谵妄 老年人 皮质醇严重低下垂体瘤患者术中静滴大剂量甲泼尼松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皮质醇严重低下垂体瘤患者术中静滴大剂量甲泼尼松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同期拟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皮质醇严重低下垂体瘤患者29例,其中术前每日口服泼尼松(5 mg)2周后垂体激素水平达正常范围11例(A组)、未升至正常或更低者18例(B组),入室后均常规连续监测收缩压(SBP)、HR,麻醉诱导前A组静脉推注传统剂量甲基泼尼松80 mg,B组则静滴甲泼尼松500 mg。记录各时间点SBP、HR、心率变异性(HRV)频域分析指标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围手术期异常情况;观察术后恶心、呕吐(PONV)及尿崩症(DI)发生情况;术后第二天晨8时测定血清皮质醇,记录需激素替代治疗的病例数。结果插管、置头架及麻醉复苏各时点B组HR、SBP和LF值均显著高于A组,HF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或0.01);A组分别有3例和5例发生PONV、DI,B组仅4例发生DI、无PONV发生,B组有2例、A组有3例需继续激素治疗,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血清皮质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于皮质醇严重低下的垂体瘤患者术中静滴大剂量甲泼尼松可减少围手术期异常情况发生,且安全性高。 郑玉珍 梁禹关键词:垂体瘤 甲泼尼松 七氟醚麻醉在颅内肿瘤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围术期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在颅内肿瘤患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围术期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维持,研究组给予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及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在气管插管后(T2)、切开颅脑时(T3)及手术过程中(T4)时的内皮素水平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T1)和手术结束(T5)时的内皮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儿在T2、T3及T4时的一氧化氮水平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在T1和T5时的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SAS、SDS评分均高于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儿进行麻醉的过程中,予以七氟醚麻醉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多加广泛推广与应用。 姜连浩 张红涛 郑玉珍关键词:七氟醚麻醉 颅内肿瘤 围术期 血浆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丙泊酚对大鼠缺氧后海马细胞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缺氧后丙泊酚对体外培养海马神经细胞谷氨酸转运蛋白(EAAT2)表达及谷氨酸摄取功能的影响。方法取10个月龄SD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进行培养,制备缺氧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丙泊酚组。采用用Western blot及Northern blot分别测定缺氧后EAAT2蛋白和基因表达;NF-κB正义寡核苷酸和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各组培养细胞后,行NF-κB和EAAT2蛋白测定;同位素标记法测定谷氨酸摄取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丙泊酚处理后海马细胞EAAT2蛋白及mRNA均增加。NF-κB正义寡核苷酸转染培养细胞后,丙泊酚处理可明显抑制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并上调EAAT2的表达,提高谷氨酸摄取率。结论缺氧后丙泊酚处理可通过NF-κB通路上调海马细胞EAAT2的表达,提高谷氨酸摄取率,降低兴奋性神经毒性损伤。 郑玉珍 闫诺 张彦 梁禹关键词:海马细胞 细胞缺氧 丙泊酚 围术期血糖控制最新进展 被引量:4 2010年 围术期手术和麻醉应激皆可引起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机制与应激激素和细胞因子加速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有关。高血糖对机体影响主要是术后感染,其原因是高血糖降低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的趋化、吞噬及氧化爆发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分泌致炎细胞因子的功能,并影响多形核细胞的免疫功能。血糖升高可延长危重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血糖调控的主要药物有口服降糖药和静脉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因其代谢半衰期长,血糖浓度难以调整,一般情况下,围术期停用口服降糖药;静脉输注短效胰岛素。输注胰岛素的方法随着自动化的发展,已发展为增强型计算机控制预测模型,该方法可安全有效地调控围术期血糖浓度。 郑玉珍 张彦关键词:围术期 糖尿病 血糖 丙泊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脑脊液氧化应激标记物和tau蛋白的影响,探讨术后认知障碍发生机制。方法择期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P组靶控输注(TCI)丙泊酚,血浆浓度为2~4μg/mL,S组吸入七氟烷(MAC 1.0~2.0),两组同时TCI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2~4 ng/mL,阿曲库铵(肌松监测下使用)维持麻醉平稳。分别于麻醉前(T0)、术后6 h(T1)、24 h(T2)、48 h(T_3)、72 h(T4)时收集脑脊液2 mL,测定脑脊液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tau(T-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T_1,T_2,T_3,T4时的PGF2α、T-tau、P-tau蛋白浓度均有明显升高,SOD活性P组无明显变化,而S组明显降低;与S组比较,P组T_1,T_2,T_3,T4时8-iso-PGF2α、T-tau和P-tau蛋白水平均降低,SOD活性升高。结论丙泊酚可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脊液内8-iso-PGF2α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 郑玉珍 梁禹 刘海根关键词:丙泊酚 氧应激 TAU蛋白 磷酸化TAU蛋白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监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并发症的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动脉瘤破裂、血管痉挛或栓塞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最危险的并发症,可引起大脑局部出血或缺血,及时发现并处理其并发症可改善预后。大脑局部缺血引起神经电生理改变已得到动物实验及临床证实。文献报道神经电生理监测已用于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动静脉畸形等各种神经介入治疗。 郑玉珍 梁禹 陈君 陈安 步金梅关键词:脑电描记术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手术中并发症 脑电监测中的爆发抑制在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在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应用中,人们一般通过麻醉深度监测仪,如脑电双频指数(bispetral index,BIS)值或大脑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等量化指标判断麻醉深度,常常忽视另一个重要参数爆发抑制(burst suppression,BS)。此外国内外对Bs的研究,尤其是BS机制的研究报道甚少,因此作此综述以引起人们的对BS的重视。目的发挥抛砖引玉作用,使BS得到更多的认识、研究及开发其潜在利用价值。内容重点介绍了BS的发生机制、与神经电生理的关系及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趋向因全身麻醉药的效应作用机制仍不明确,BS的机制研究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此外,BS在麻醉深度和颅脑血管手术监测等方面将发挥很大作用。 郑玉珍 李文硕关键词:脑电监测 麻醉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麻醉处理 被引量:4 2009年 张彦 郑玉珍 梁禹 王文胜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麻醉处理 围术期 死亡率 老年患者 麻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