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浩
- 作品数:33 被引量:141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16层螺旋CT全脑纯动脉期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对全脑纯动脉期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使用TOSHIBAAquilion16层螺旋CT机及其随机配置的surestart扫描技术对180例病人进行全脑纯动脉期血管成像,靶血管位于C6水平的颈总动脉。本试验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分别以90Hu、85Hu及80Hu为靶血管阈值,每组各40例病例,算出各组全脑动脉期的成功率。第二步是根据第一步的结果,选定成功率最高的那组靶血管阈值再扫描60例病例,最后分析图像结果,计算全脑动脉期成像的成功率。结果根据第一步的试验结果,选定靶血管阈值为80Hu,以此靶血管阈值的100例检查中,81例图像达到全脑纯动脉期的诊断标准,6例在下矢状窦平面以上层面出现静脉或(和)静脉窦显示,2例在颅底区即见动静脉同步显影,另有11例虽只有动脉显影,但其密度较低,边缘不光滑,远端的分支显示不清,无法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机配置的surestart技术,以C6水平的颈总动脉为靶血管,阈值设为80Hu,全脑动脉期血管成像的成功率达81%。
- 陈德华曹代荣游瑞雄江飞郑义浩
- 关键词: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
- 多层螺旋CT导向下非血管介入的临床应用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导向下非血管介入的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87例,均在Toshiba Aquilion M16全身CT扫描机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或治疗。男53例,女34例,年龄12~85岁,平均56...
- 林征宇江飞郑义浩
- 文献传递
- 多层螺旋CT输尿管三维成像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输尿管三维重建技术 (MSCT IVU)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84例疑有输尿管疾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 84例中结石 3 0例 ,先天变异及畸形 2 4例 ,癌肿 7例 ,结核 5例 ,炎性狭窄 6例 ,邻近器官恶性肿瘤累及输尿管 8例 ,其他 4例。MSCT IVU不仅能清晰地显示输尿管走行、腔内改变、梗阻部位及原因 ,还可以同时显示管壁及腔外情况。诊断准确率为 98.81% ( 83 /84)。结论 MSCT IVU是诊断输尿管病变极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
- 游瑞雄李银官曹代荣江飞郑义浩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输尿管
- 多层螺旋CT对颌骨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CT对颌骨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2例颌骨囊性病变的CT影像特征,重点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平扫时的密度、病区牙根的改变、病变区骨皮质的完整性以及邻近结构是否受累及等。结果造釉细胞瘤28例,其中25例呈囊实性,3例呈均匀囊性密度,26例病灶周围有骨质缺损,22例牙根吸收,14例下颌管受累及。角化囊肿19例,15例呈均匀低密度,CT值<35 HU,4例呈混杂密度,11例病灶周围有骨质缺损,10例牙根吸收,4例下颌管受累及。根尖囊肿21例,17例呈均匀囊性密度,4例呈混杂密度,4例病灶周围有骨质缺损,18例包绕病原牙,3例局部牙齿脱落。含牙囊肿17例,均呈单囊型,呈均匀囊性密度,3例病灶周围有骨皮质缺损,17例病变中均含有1~3个牙齿。鼻腭管囊肿4例,单房型,呈均匀囊性密度,病变位于上颌中线和左右中切牙牙根之间。正中囊肿3例,均位于上颌中线区,单囊型,呈均匀囊性密度,牙齿未受累。结论颌骨囊性病变在CT像上大多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对其术前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陈德华曹代荣游瑞雄江飞郑义浩
- 关键词:X线计算机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技术探讨
- 2008年
- 目的探讨MSCT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最佳的扫描技术。方法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使用3种不同的扫描技术:方法一:对比剂一次性团注后延时扫描的方法;方法二:对比剂一次性团注后,对比剂自动跟踪技术(surestart)自动控制扫描的方法;方法三:surestart技术手动控制扫描、CT实时监视技术,对比剂一次性团注后+生理盐水维持注射的方法。结果74例患者中,18例使用方法一进行冠状动脉检查,11例成功,占61.11%(11/18);24例使用方法二进行冠状动脉检查,20例成功,占83.33%(20/24);32例使用方法三进行冠状动脉检查,30例成功,占93.75%(30/32)。结论sure-start技术手动控制扫描、CT实时监视技术,造影剂团注后+生理盐水维持注射的方法,成功率较高。
- 江飞郑义浩陈瑞权张宏敏
-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心电门控
- 16层螺旋CT全脑动脉成像技术初探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全脑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94例均用Toshiba 16层Aquilion螺旋CT扫描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于18—19s行动脉期扫描,造影剂总量80~90ml,注射速度3.5ml/s或4ml/s。多种重建方法显示脑动脉。结果:94例中,47例(50.0%)达到全脑纯动脉期的显示;27例(28.7%)于扫描起始部未见静脉显影,但于颅中部即可见显影的静脉和回流的静脉窦显示(即半脑动脉期);11例(11.7%)于扫描起始位置即已出现颈内静脉显示;6例(6.4%)虽可见脑动脉显示但密度太淡,难以重建成有效的三维脑动脉影像;3例(3.2%)完全未见血管增强。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可以在部分病例中完成全脑纯动脉期成像,其成功率为50.0%。
- 曹代荣李银官游瑞雄林钊江飞郑义浩王弘岩
- 关键词:16层螺旋CT
- CTV对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CT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V表现。结果 40例CT平扫中条索征及高密度三角征27例,静脉性出血性脑梗死14例,静脉引流区脑水肿10例。40例CTV中空三角征及静脉窦充盈缺损35例,大脑镰和\或小脑幕异常强化23例,脑穿通髓静脉扩张16例,脑室扩大或缩小18例,不强化的脑白质低密度区18例。结论 CT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完全能满足临床的早期诊断要求。
- 陈潭辉曹代荣林征宇吴凯明江飞郑义浩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脑静脉窦血栓
- 颅底脊索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论断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CT与MR对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论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CT与MR表现。结果:颅底脊索瘤好发于斜坡与蝶鞍,在CT上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在MR上表现为T1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上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结论:CT在显示病灶的骨质破坏、病灶内残存的骨质及钙化灶方面优于MR,而MR在显示病灶的范围、对邻近结构的侵犯及与颅底重要结构的关系等方面明显优于CT,联合应用CT与MR检查,不仅可以提高颅底脊索瘤的诊断,还能为临床确定手术方式及手术入路提供重要的依据。
- 林颖游瑞雄江飞郑义浩
- 关键词:颅底肿瘤脊索瘤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
- 头颅体表标志在头面部CT检查中的应用
- 1998年
- 江飞郑义浩
- 关键词:CT头面部头颅体表标志
- 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在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最佳的扫描技术。方法: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使用3种不同的检查技术,对62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增强检查:15例使用对比剂注入后延时扫描无维持注射的方法;23例使用对比剂自动跟踪技术(surestart)自动控制扫描,对比剂一次性团注的方法;24例使用surestart技术手动控制扫描、CT实时监视技术,对比剂团注后+维持注射的方法。结果:15例使用对比剂注入后延时扫描无维持注射的方法进行的冠状动脉检查,9例成功占60%(9/15);23例使用surestart技术自动控制扫描,不使用维持量注射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检查,16例成功,占69.57%(16/23);24例使用surestart技术手动控制扫描、CT实时监视技术,对比剂团注后+维持注射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检查,22例成功,占91.67%(22/24)。结论:Surestart技术手动控制扫描、CT实时监视技术,对比剂团注后+维持注射的方法,成功率较高。
- 李银官江飞郑义浩曹代荣游瑞雄
- 关键词:冠状动脉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