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毅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天龙续筋接骨膏联合夹板外固定术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对于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使用天龙续筋接骨膏合并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病人58例,按照随机数字图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29例)和治疗组(天龙续筋接骨膏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29例)。比较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的疼痛评分,腕关节评分,腕关节肿胀程度评分以及骨痂评分,评价两组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经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后,治疗组改善腕部软组织肿胀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对比,Cooney腕关节评分等级有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4)治疗后显示,X线骨痂评分具有较为显著差异性(P<0.05),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的评分等级显著较高。结论:天龙续筋接骨膏联合夹板外固定术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较之单纯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则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自身初期的局部软组织出现的肿胀情况,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患肢疼痛,同时还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加快腕关节的康复速度等效果。
- 向文远周瑜博郎毅温峰利陈平波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23例临床报道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科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髋臼骨折的患者2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26~51岁,平均(44.5±6.23)岁。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折模型并制定相关手术方案,模拟操作手术内固定,然后实施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出血量。术后采用Matta影像学评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jeed评分行功能评定。结果手术时间为68~133 min,平均(89.0±26.6)min;术中出血量为260~610 mL,平均(375.1±126.8)mL;术中输血量0~600 mL,平均(321.6±183.8)mL。23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首次平均随访时间为(88.0±2.0)d。术后3个月髋臼骨折复位疗效按照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8例,可5例。末次随访功能评定按照Majeed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6.96%。结论通过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能准确评估术前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向文远陈平波温峰利郎毅
- 关键词:髋臼骨折3D打印
- 内固定与外固定材料修复骨盆骨折损伤:合理选择与生物相容性被引量:10
- 2016年
- 背景: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对骨盆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内固定和外固定材料在骨盆骨折损伤修复中逐渐被应用。目的:综述骨盆骨折后外固定支架材料、经皮螺钉固定、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材料和髓内拉力螺钉内固定材料的特点及应用。方法:通过参阅1994至2015年万方数据库和PubM ed数据库有关内固定材料、外固定材料在骨盆骨折中应用的文献,进行分析、综合并归纳。结果与结论:骨盆外固定材料的应用有助于早期骨盆骨折骨折块的稳定且损伤小,可增加固定的可靠性,但单纯外固定材料提供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较其他内固定差,只可用于特定情况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早期临时固定;内固定材料可达到解剖复位,符合骨盆生理力学要求,能提高骨盆稳定性,已成为修复不稳定骨盆骨折的首选,目前常用的有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髓内拉力螺钉内固定等。将外固定与内固定材料结合也能够有效恢复骨盆腔稳定性,因此应综合考虑骨折部位、类型、稳定程度等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和外固定材料。
- 郎毅融恺陈平波
- 关键词:骨盆内固定器外固定器骨科植入物内固定材料
- 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疗效观察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探讨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2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5例,女12例;左侧13例,右侧14例;年龄40~86岁(平均67.5岁)。骨折根据改良Evan标准分型:lA型4例,IB型6例,ⅡA型8例,ⅡB型7例,Ⅲ型2例。11例合并严重骨质疏松。27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4.4d(1~9d)。所有患者均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对患者手术情况、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疼痛、骨折愈合、X线片随访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7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56±12)min(35~126min),失血量平均为(176±42mL)(115~440mL)。2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8个月(5~11个月)随访,1例术后2个月死亡。26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9±0.7)个月(2~6个月)。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结果:优9例,良11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76.9%。术后92.6%的患者在短期内疼痛缓解。3例出现头颈部短缩,无髋内翻、骨干骨折和内置物失效、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 吕刚陈平波吕发明盂庆才阿布杜热合曼艾克巴尔杨春郎毅
-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
- 降钙素原对成人骨关节感染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成人骨关节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90年—2014年2月)、EMBase(1990年—2014年2月)、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2期)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年—2014年2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信息并进行交叉核对。参照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绘制纳入文献质量的风险评估图。使用Meta-Disc软件(version 1.4)进行Meta分析,对提取出四格表资料的文献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Q指数(即Q*值)。结果初检出132篇文献,最终纳入9篇文献(英文8篇、中文1篇),包含605例患者。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参考标准偏倚、多种参照偏倚、不同证实偏倚、合并偏倚、评价偏倚及退出发生偏倚的可能性较小;而疾病进展偏倚的可能性为中等。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文献间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均存在异质性(灵敏度和特异度的Chi-square值分别为43.2、60.7,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的Cochran-Q值分别为34.6、35.7、24.3,I2分别为81.5%、86.8%、76.9%、77.6%、67.1%,P〈0.001)。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及其95%CI分别为0.75(0.69,0.80)、0.86(0.82,0.90)、6.56(3.34,12.88)、0.30(0.18,0.50)、31.19(11.30,86.09)。SROC AUC为0.907 2,Q*值为0.839 0。0.25~0.30μg/L组的诊断比值比最高〔33.71(13.25,85.73),P=0.648〕,SROC AUC(0.919 0)和Q*值(0.852 2)最大。结论 PCT对成人骨关节感染诊断效能较高,临床上需要注意联合PCT和其他诊断指标,以进一步提高
- 姚莉郎毅邓迎杰赵生俊
- 关键词:骨关节炎骨髓炎降钙素原特异度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