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玲
- 作品数:91 被引量:392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胺碘酮与艾司洛尔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比较被引量:49
- 2014年
- 目的 比较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或艾司洛尔48 h内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脏内科连续住院治疗的老年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纳入研究,分为胺碘酮组与艾司洛尔组.胺碘酮组患者在10 min内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0 ml后经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胺碘酮1 mg/min共6h,减量至0.5 mg/min静脉输注24~48 h,之后口服胺碘酮0.2g,3次/d,共7d.艾司洛尔组患者在1 min内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注射液0.5 mg/kg后经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艾司洛尔0.1 mg/(kg·min)共6h,减量至0.05 mg/(kg·min)静脉输注24 ~ 48 h,之后口服美托洛尔25 mg,2次/d,共7d.胺碘酮组和艾司洛尔组静脉应用胺碘酮或艾司洛尔6h后仍有室速发作者,分别加用上述艾司洛尔或胺碘酮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治疗48 h内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胺碘酮组和艾司洛尔组48 h内有效率分别为92.1%(35/38)和75.0%(27/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5%(15/38)和19.4%(7/3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0).胺碘酮组2例伴有心力衰竭患者静脉用药24 h后出现急性肝损伤,停药并对症治疗2周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患者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优于艾司洛尔.胺碘酮与艾司洛尔均较安全.高龄AMI且伴心力衰竭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时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出现肝损伤需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
- 邹德玲刘兴利方悦陈艳丽耿宁庞文跃
- 关键词:胺碘酮艾司洛尔心肌梗死
-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后发生电风暴一例被引量:2
- 2007年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由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引起,最常见于植入ICD的早期,是植入ICD后所特有的现象,即发生了需要多次转复的快速、成簇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
- 邹德玲马淑梅孙英贤
- 关键词: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型电风暴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ICD
- 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6例原发性心肌病病人(HCM13例,DCM43例)及53例正常对照者的ACE基因型。结果:DCM组ACE基因型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比值比分别为4.16,2.65。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构成比,HC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有关,DD基因型可能是DCM的危险因子。
- 邹德玲袁凤贤郭津津臧彬吴可光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 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6例辛伐他汀相关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肌酶及肝肾功能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平均年龄70岁,4例存在糖尿病。口服辛伐他汀2~4周出现乏力、肌痛症状,合并用其他调脂药5例。全部病例肌酸激酶不同程度升高,6例中5例出现转氨酶明显增高。甲状腺功能检查4例,3例存在亚临床甲减。停药2~4周后肌病症状及CK值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乏力、肌痛是他汀类药物致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高龄、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合并用其他调脂药可能增加肌病发生的风险,及时停药可恢复,预后良好。
- 邹德玲陈艳丽赵玫史瑾李红马淑梅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肌病
- KCNN3基因多态性与非瓣膜病房颤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房颤与小电导Ca^(2+)激活K^+通道基因KCNN3的部分基因多态性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房颤组)及匹配的对照患者(对照组)各123例。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KCNN3目的序列,对其标签SNP rs11584403位点多态性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KCNN3基因rs11584403位点多态性在房颤组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分别在共显性、显性、隐形遗传模式下,少数等位基因G携带者发生房颤的风险是多数等位基因T携带者的3.11倍、1.75倍及2.37倍。结论 KCNN3基因rs11584403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房颤的患病风险,KCNN3基因可能是房颤的易感基因。
- 陈艳丽牛聪颖邹德玲庞文跃赵玫耿宁刘兴利
- 关键词:心房颤动单核苷酸多态性
- 扩张型心肌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及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01-2002-1043例DCM病人及53例健康对照者,用PCR法检测ACE基因型,并扩增心脏βMHC基因第13、14外显子,用DdeⅠ、NIAⅢ限制性内切酶酶解βMHC基因扩增产物,分析有无8848位及9124位点突变。结果DCM组ACE基因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比值比分别为4.16,2.65。1例DCM病人出现βMHC基因8848位点突变应产生的394bp片段。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有关,DD基N型可能是DCM发病的危险因子。βMHC基因可能是DCM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志之一。
- 邹德玲袁凤贤郭津津臧彬吴可光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
-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后心电图的改变及意义
- 目的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脏无器质性病变,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预后良好的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蚀治疗成功率高。目前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的标准靠术后能否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来判断。该文报道一组经导管成...
- 邹德玲张贺李铁军耿宁李晓东牛铁生孙兆青刘兴利孙英贤
- 文献传递
- 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5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00年
- 邹德玲李德天臧彬袁凤贤吴可光吕红彦刘玉松
-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疗法苯那普利ACEI
- 罗格列酮对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
-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殖的影响,为血管成形术后内膜过度增殖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ELI...
- 邹德玲
- 文献传递
- 心电图avL导联T波改变对判断左前降支前中段阻塞的预示意义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心电图av L导联T波改变对判断左前降支前中段阻塞的预示意义。方法经信息科检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滑翔院区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94例患者,其平均年龄为65岁,男140例,查阅其造影记录及心电图,按av L导联T波形态分为倒置组与非倒置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av L导联T波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与av L导联T波非倒置组相比,T波倒置组的前降支中段狭窄程度更高(P<0.05)。T波倒置与前降支中段血管狭窄程度独立相关(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av L导联T波倒置与左前降支前中段阻塞独立相关,可作为预测左前降支前中段阻塞方法之一。
- 戴显鹏邹德玲
-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心电图左前降支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