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培乾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右室
  • 2篇右室功能
  • 2篇肺动脉
  • 2篇肺动脉高压
  • 1篇心瓣膜
  • 1篇心瓣膜病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室
  • 1篇心室功能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型脂肪酸...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调节
  • 1篇血清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结合蛋...
  • 1篇衰竭
  • 1篇皮素

机构

  • 3篇山东大学

作者

  • 3篇辛培乾
  • 2篇唐国栋
  • 2篇葛志明
  • 1篇张运
  • 1篇秦爱琼
  • 1篇张薇
  • 1篇高艳玲
  • 1篇高延龄

传媒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价值——附76例报告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评价定量检测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对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夹心法检测18名健康体检者、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29例、Ⅳ级23例)的血清HFABP,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kinaseisoenzymeMB,CKMB),并作比较。结果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FABP、cTnI、CKMB的血清浓度逐渐升高,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HFABP值分别为(32±16)μg/L,(67±17)μg/L,(95±20)μg/L;cTnI值分别为(023±007)μg/L,(045±011)μg/L,(076±019)μg/L;CKMB值分别为(136±31)U/L,(145±44)U/L,(163±39)U/L,均为P<005;治疗后,随病情好转,HFABP、cTnI的血清浓度明显下降[治疗后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HFABP值分别为(28±15)μg/L,(31±13)μg/L,(56±13)μg/L;cTnI值分别为(016±008)μg/L,(036±007)μg/L,(057±010)μg/L],P<005;CKMB值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FABP可作为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高艳玲葛志明林宏扬秦爱琼唐国栋辛培乾张运
关键词:H-FABP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K-MB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肺动脉高压与血管调节肽类物质浓度变化及右室功能相关关系的研究
目的:该课题应用无创性频谱和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右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通过研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血管调节肽类物质浓度变化、右室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从而探讨这些血管调节肽类物质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辛培乾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右室功能
文献传递
ET-1与肺动脉高压右室功能相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内皮素 1(ET 1)在肺动脉高压 (PH)右室功能损害、右室重塑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和相关关系。方法 :PH组 5 8例 ,非PH组 2 3例 ,对照组 2 0例。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三尖瓣前向血流及反流频谱、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 ;ET 1的测定采用非平衡法。结果 :PH组与非PH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 ,E、E/A显著降低 ,A增加 ,PV显著降低 ,IRT、ICT显著延长 ,Tei指数显著增加 (P <0 0 0 1) ;血浆ET 1浓度显著增高 ,与肺动脉收缩压正相关。ET 1与E/A、PV负相关 ,与A、IRT、ICT正相关。结论 :ET 1参与了肺动脉高压及右室功能减退的病理生理过程。
辛培乾葛志明张薇高延龄唐国栋
关键词:ET-1肺动脉高压右室功能内皮素-1心室功能心瓣膜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