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 2008年
- 目的评估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通过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穿刺及培养、术中病灶组织涂片及培养等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细菌培养:2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混合感染,1例培养阴性。所有患者均行一期清创后假体取出加抗菌素骨水泥支架旷置;二期翻修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再置换并结合抗感染治疗。结果一期处理后伤口均愈合,平均5.8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术后平均随访40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30.8分提高至63.1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困难,需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抗菌素骨水泥旷置二期翻修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非常有效的方法,感染复发率低。
- 成明华肖勋刚李康杰刘庆宽赵昀吴石华
- 抗骨质疏松治疗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 2022年
-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晚期膝关节疾病患者的有效方法,但术后仍有假体周围骨量丢失,导致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或引起骨质疏松增加脆性骨折风险。本文简述了TKA术患者骨丢失的可能相关机制,并回顾了抗骨质疏松治疗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目前联合治疗仍然是临床治疗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基因治疗是新的研究方向,但其相关机制及抗骨质疏松的疗效仍需进一步证明。
- 唐贤哲赵昀田云邓丽琼刘红粘肖勋刚
- 关键词:抗骨质疏松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骨密度骨丢失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6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26例(3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4例,单侧22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5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7±10.5)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0.5±7.5)分,(t=19.72,P〈0.05)。术后并发症,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7(22.6±2.0)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 成明华肖勋刚李康杰刘庆宽赵昀吴石毕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骨关节炎
- TKA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探讨TKA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和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6例(65膝)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半年到一年的随访,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和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可以进行正常的站立或者行走,关节屈伸的活动在0°到110°之间,平均(97.9±4.1)°。膝关节畸形矫正,稳定性好。经X线检查可见假体位置适当。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假体脱位、髌骨骨折、血管损伤、腓神经受损、伤口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经半年到一年的随访,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为(95.8±3.9)分,其中优秀46例,良好8例,尚可2例,恢复的优良率为96.4%。结论 TKA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保证良好治疗效果,假体及其安放位置的选择、关节面的切除、膝周软组织平衡等方面的工作是重点。
- 赵昀肖勋刚邹康
- 关键词:TKA安全性
-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6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9例,Ⅵ型7例,均采用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46个月,骨折均愈合,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5例,可3例。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稳固,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王朝晖何波涌成明华彭中财李康杰赵昀李康华
- 关键词: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切口内固定
- 2.5%碳酸氢钠骨髓腔冲洗对股骨柄置入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使用2.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骨髓腔对股骨柄置入时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择期在腰麻下接受股骨头置换的患者141例,在开放骨髓腔后,随机分为2组,SB组70例,使用2.5%生理盐水对骨髓腔进行清洗,NS组71例,使用生理盐水对骨髓腔进行清洗。观察记录开放骨髓腔时(T0),扩张骨髓腔结束时(T1),骨髓腔冲洗结束时(T2),股骨假体柄置入稳定时(T3),股骨头假体复位关节囊关闭完成时(T4)的HR,CVP,MAP。记录手术历时、出血量、输液量以及手术后第二天血常规中白细胞的计数情况。结果:在冲洗骨髓腔后置入股骨柄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了CVP,HR升高,MAP下降的情况,SB组CVP、HR、MAP改变幅度低于NS组。2)SB组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NS组。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使用碳酸氢钠对骨髓腔进行冲洗,能达到减轻股骨柄置入后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和术后炎症反应情况。
- 陈安基高建新刘小燕张治明赵昀吴郴
-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碳酸氢钠血流动力学
- Ilizarov技术治疗骨髓炎后肢体畸形短缩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总结运用外固定器行牵拉成骨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后肢体畸形短缩的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外固定器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致肢体畸形短缩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15-48(26.5±13.7)岁,术前患侧肢体短缩差值(6.3±3.8)cm。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27±12)个月,外固定指数(47.0±8.5)days/cm。延长范围4.9-13.1(8.3±2.7)cm,骨愈合指数为39.2days/cm,骨愈合率100%,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结论外固定器行牵拉成骨术用于治疗下肢畸形和肢体短缩,具有创伤小、不需二次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的优点。
- 肖勋刚李康杰罗炜赵昀周毅何骁周康彭健
- 关键词:骨生成牵张
-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
- 2008年
-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并评估其疗效。结果13例中2例非手术治疗,11例手术治疗,中游离骨折块切除2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6例,可吸收螺钉加空心螺钉内固定1例,可吸收螺钉加髋臼重建钢板内固定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例。按Epstein评价:优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4·6%。结论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应根据分型及复位后影像学表现决定治疗方法,尽早手术疗效满意。
- 王朝晖何波涌成明华彭中财李康杰赵昀李康华
- 关键词: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骨折
- 湘南地区跟骨骨髓炎病因与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了解跟骨骨髓炎的致病原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某院跟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跟骨骨髓炎,其中136例由外伤所致(78.2%),32例(18.4%)由糖尿病足感染所致。分离致病菌126株,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70株,60.3%),金黄色葡萄菌和肠球菌分别占36.5%(46株)、11.1%(14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9株,14.3%);50例跟骨骨髓炎骨组织标本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占2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身体质量指数(BMI)、年龄、致病原因、病原菌种类、手术次数是跟骨骨髓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与跟骨骨髓炎患者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足合并感染、厌氧菌感染、手术次数>5次是跟骨骨髓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BMI为18.5~24 kg/m2是跟骨骨髓炎患者多重耐药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跟骨骨髓炎多由跟骨外伤和糖尿病足导致,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感染较多,需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赵昀周峰肖勋刚田云
- 关键词:跟骨骨髓炎药敏致病菌多重耐药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