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
-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钳夹式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与评价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建立并评估大鼠钳夹式脊髓损伤模型,为研究急性脊髓损伤的机制及后续治疗提供基础。[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行T10水平的椎板切除术,并用一动脉瘤夹瞬间释放,造成脊髓的急性挫伤,假手术组大鼠则仅行T10水平的椎板切除,术后进行行为学评价,血清学检测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脊髓损伤组大鼠术后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低于假手术组大鼠,术后4 h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高于假手术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学检查脊髓损伤组有脊髓实质结构破坏、空洞及瘢痕形成,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能够反映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可用于脊髓损伤的研究。
- 刘小康徐建广连小峰杨二柱赵成
- 关键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BBB评分动脉瘤夹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相应改变。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损伤主要指机械性外力对脊髓组织造成的瞬间创伤,包括撞击、锐器伤等,导致脊髓的断裂、挫伤、
- 赵成徐建广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脊髓损伤
- 颈椎分期前后路手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颈椎分期前后路手术的临床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分二期手术的颈椎伤病患者32例,其中26例为一期前路二期后路,6例为一期后路二期前路,2次手术时间间隔为3~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2个月。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患者一期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二期术后仍有明显改善(P<0.05);主观满意率由一期术后的56.3%提高到二期术后的75%。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由术前平均12.8°纠正到一期术后的18.5°(P<0.01),二期术后变化不明显,随访角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对于颈椎前后压迫较重的患者,分期前后路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手术方案选择。
- 连小峰李浩徐建广刘小康赵成曾炳芳赵杰侯铁胜
- 关键词:颈椎脊髓压迫症减压术脊柱融合术
-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被引量:10
- 2013年
-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在临床上常见,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深入了解DLSS相关解剖分型,对于诊断和有效治疗很有必要。对症状不严重、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对症状严重且神经功能损害持续或加重患者,则采用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法有椎板减压、减压融合内固定和动态固定等,各有优缺点。该文就DLSS解剖分型、诊断、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 赵成徐建广连小峰李浩邱满乐
-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发症
- 应用同一切口椎间孔镜下治疗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
- 目的 探索同一穿刺点经椎间孔镜治疗相邻2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自2015年3月至6月共完成3例同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腰4-5和腰5骶骨1患者,其中左侧1例,右侧2例年龄,男性一例23岁,女性2例,分别为7...
- 顾树明李显金添赵成赵继阳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邻节段
- 应用同一切口椎间孔镜下治疗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
- 目的 探索同一穿刺点经椎间孔镜治疗相邻2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 自2015年3月至6月共完成3例同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腰4-5和腰5骶骨1患者,其中左侧1例,右侧2例年龄,男性一例23岁,女性2例,分别为7...
- 顾树明李显金添赵成赵继阳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邻节段
- 局部封闭枕大神经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局部封闭枕大神经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86例枕大神经卡压导致头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利多卡因+倍他米松局部封闭治疗,观察术毕即刻、术后3个月及半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结论局部封闭治疗枕大神经卡压所致头痛可迅速减轻疼痛,缓解症状,且疗效稳定。
- 赵成顾树明李治斌韩斌张彦东金添任桂菊
- 关键词:偏头痛枕大神经
- 经伤椎椎弓根磷酸钙人工骨植入及置钉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磷酸钙人工骨植入及置钉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5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5.7岁;均接受经伤椎椎弓根磷酸钙人工骨植入及置钉治疗,12个月后取出内固定。记录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压缩程度、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46例随访18~42个月,平均26个月;7例随访12个月时尚未取出内固定;3例失随访。术后患者椎体压缩程度、Cobb角、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椎间隙过度撑开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内固定取出后无椎体高度丢失发生。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磷酸钙人工骨植入及置钉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可使伤椎获得良好复位与固定,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内固定松动或断裂。
- 李浩徐建广连小峰刘小康赵成邱满乐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经椎弓根植骨
- 保护退变椎间盘的Topping-off技术被引量:4
- 2013年
- 背景:Topping-off技术将坚固的融合和棘突间动态装置组合固定治疗,防止或减缓邻近腰椎节段的退变。目的:观察腰后路椎间融合联合Coflex动态固定(Topping-off技术)对退变椎间盘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Topping-off技术治疗的3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访观察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Coflex植入节段活动度,MRI图像中Coflex植入节段椎间盘髓核相对信号强度。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Coflex植入节段的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9);Coflex植入节段相对信号强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说明Topping-off技术对椎间盘中短期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赵成徐建广连小峰李浩邱满乐
- 关键词:椎间融合术
- Topping-off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Toppingoff技术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像学改变。方法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采用Topping—off技术即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联合Coflex棘突间动态固定装置置入术治疗18例连续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40~63岁,平均5().3岁;L5~S1融合和L4~5Coflex装置置入16例,L4-5融合和L3-4。Coflex装置置入2例。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rAs)、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临床疗效,计算恢复率。经x线片检测腰椎整体活动度(L2~S1 ROM)、Coflex装置置入节段活动度(R()M)及椎间盘高度指数(DHI),经MRI图像计算Coflex装置置入节段椎间盘髓核相对信号强度(RSI)。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3.6个月。ODI由术前52.60±5.80降至末次随访时16.90±5.70,VAS由术前8.30±0.85降至末次随访时1.60±0.87,JOA腰椎功能评分由术前11.5±3.70提高至23.80±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例患者术后恢复率评定均为显效,显效率为100%。L2~Sl ROM由术前20.10°±5.30。降至末次随访时16.30°±5.20°(P〈0.05),Coflex装置置入节段ROM由术前8.80°±1.90°降至末次随访时8.20°±1.80°(P=0.19),DHI由术前0.25±0.03增加至末次随访时0.34±0.03(P〈0.001),RSI由术前0.70l±0.058改善至末次随访时0.867±0.062(P%0.01)。结论Toppingoff技术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可取得良好的中期疗效,Coflex装置对置人节段椎间盘修复及防止其退变的作用明显。
- 赵成徐建广连小峰李浩邱满乐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椎间融合非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