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强
-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钾素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不同林地土壤样品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林地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相关性和垂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表层各形态钾素在各林地内呈不均衡分布。造林对表层土壤钾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积累效应,特别是二白杨、小美旱以及固氮树种花棒、沙棘和沙枣;林地全钾含量中,各形态钾素所占比例不同,但平均97%以上的钾素植物难以直接利用;缓效钾是有效钾素非常重要的潜在给源。各林地有效性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绝大部分表层(0-20cm)高于下层(20-40cm),矿物钾和全钾主要决定于土壤母质,层次间差异很小。在干旱条件下,林地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树种以及固氮树种更有利于有效钾素的提升。各形态钾素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转化关系;有机质、CEC明显影响着各形态钾素的含量、转化及其有效性。整体而言,乔木提升有效性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稍优于灌木,但差异很小。因此,在沙区干旱条件下,建议推广对土壤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更具潜力的固氮沙生灌木。
- 赵志强包耀贤廖超英李亮张瑞徐军
-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钾素
-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被引量:21
- 2010年
- 以荒漠为对照,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9种人工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及4种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和碱性磷酸酶)的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地三大菌数量级均表现为细菌(106)〉放线菌(105)〉真菌(103);在0~40 cm垂直剖面内,细菌数在柠条、沙枣和沙棘林地中较多,两白杨林地中放线菌数量最多,真菌数在花棒和柠条林地中较多,微生物总数整体表现为灌木林地多于乔木林地;随土层加深各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均呈明显减少趋势.(2)在0~40 cm土层中,两白杨林地蔗糖酶活性最高,小美旱林地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高,沙棘和沙枣林地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垂直分异特征,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余几种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其中脲酶活性降幅最大.(3)4种土壤酶活性间整体正相关性较好,土壤放线菌数量与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可见,人工乔、灌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比荒漠地增加,酶活性增强,土壤生物学性质得到改善;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组成、数量、分布和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
- 李亮包耀贤廖超英赵志强唐海滨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人工林
-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农田和林地土壤肥力特征及评价
- 本文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不同乔木林地、灌木林地以及各类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乔木、灌木林地以及农田土壤肥力的基本特征和分异规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肥力质...
- 赵志强
- 关键词:灌木林地农田土壤肥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