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亚鹏

作品数:14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8篇树突
  • 8篇树突状
  • 7篇树突状细胞
  • 6篇分子
  • 5篇选择素
  • 4篇血栓
  • 4篇P-选择素
  • 3篇细胞黏附
  • 3篇分化
  • 3篇表型
  • 3篇成像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肾缺血
  • 2篇肾缺血-再灌...
  • 2篇肾小管
  • 2篇肾小管上皮
  • 2篇鼠肝
  • 2篇树突状细胞表...
  • 2篇黏附分子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血液学研...

作者

  • 14篇赵亚鹏
  • 13篇周同
  • 11篇陈楠
  • 9篇张玉梅
  • 8篇孙桂芝
  • 3篇张雁云
  • 3篇王学锋
  • 3篇金佩佩
  • 3篇张冬青
  • 3篇李晓
  • 2篇张明钧
  • 2篇钟高仁
  • 2篇王鸿利
  • 2篇吴开胤
  • 1篇汪登斌
  • 1篇金慧芳
  • 1篇陈永熙
  • 1篇史桂英

传媒

  • 4篇细胞生物学杂...
  • 3篇中国微循环
  • 2篇微循环技术杂...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微循环学...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式细胞仪三标记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对人树突状细胞表型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0对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DC)表型的影响,探讨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抗体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通过SCF、GMCSF、TGFβ1、Flt3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将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成熟过程中用重组人IL10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的三色荧光标记(FITC、PE、CY)单克隆抗体直接检测技术,分析细胞表型CD1a、CD11c、CD83、CD80、CD86和HLADR。结果IL10可下调成熟中DC表面CD11c、CD83、CD80和CD86的表达。结论IL10通过抑制DC表面黏附共刺激分子表达,可调节DC的递呈抗原功能;此外,采用流式细胞仪的三色荧光标记检测方法,不仅可以节约DC细胞用量,而且具有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史桂英孙桂芝周同金慧芳张玉梅赵亚鹏陈楠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树突状细胞细胞表型白细胞介素-10
P-选择素为靶标磁共振分子成像在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血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涉及全身各脏器,其发生与血管损伤、血液成分变化及局部血流淤滞等改变有关。P-选择素作为血小板/内皮细胞活化标志及黏附受体,参与血栓形成起始过程,并是连接炎症与血栓的重要介质和靶分子。为此,进行了以P-选择素为靶标的分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利用自制的抗P-选择素单抗(PsL-EGFmAb),制备了具有P-选择素靶特异性的MR对比剂(Gd-DTPA)n-BSA-PsL-EGFmAb,并在体外MR成像基础上,进行了犬静脉血栓模型活体观察。结果显示,该对比剂可明显增强体外模拟血小板血栓和全血血栓的显像信号。进一步发现,相应于P-选择素在建模后即刻犬受损静脉血管内膜及形成的血栓部位表达,模型犬在损伤局部注射对比剂后30min,MR成像即显示高于周围肌肉显影的血管信号,1h可见附壁血栓增强信号,至3h随血栓形成增大而持续强化,显示了与P-选择素表达一致的信号强化效果。另从股静脉损伤部位的远心端注射对比剂后30min至1h,也显示上述成像效果,2h至4h血栓信号强度由明显上升渐见趋缓,延迟24h信号强度减弱。此外,该对比剂对实验犬的生命体征及心、肺、肝、肾等理化指标均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提示,研制的MR对比剂对P-选择素具有靶向特异性,可活体内早期定位显像及反映血栓形成状态,且对机体重要脏器功能无影响,这为早期诊断血栓性疾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赵亚鹏金佩佩周同王学锋钟高仁李晓张明钧陈楠王鸿利
关键词:分子成像靶向性P-选择素血栓性疾病
P选择素在肾病综合征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及犬血栓模型磁共振分子成像观察
2008年
目的观察P选择素在肾病综合征(NS)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作用,探讨P选择素靶向对比剂及分子磁共振成像(MRI)在DVT犬模型早期诊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选择我院2005年至2006年间住院NS患者41例,根据核素深静脉造影检查有无伴发DVT,再分为DVT组和无DVT组,检测患者血中P选择素含量。(2)选择健康成年毕格犬,建立DVT模型,并按造模即刻、1h、3h采血并取静脉损伤节段,行血管组织和血中P选择素含量检测。(3)利用研制的抗P选择素单抗,制成P选择素靶向对比剂,结合体外犬静脉损伤节段血管MRI,进行犬活体内观察。结果(1)NS患者血P选择素水平较健康组显著增高(P〈O.01),DVT组又较无伴DVT组明显增高(P〈0.01)。(2)模型犬血P选择素水平较对照犬显著增高(P〈0.05),且于受损血管内膜及血栓形成部位明显表达。(3)制备的MRI对比剂,体外可明显增强犬离体受损血管与血栓部位显像信号。体内于犬静脉损伤局部注射对比剂30min,MRI即显示高于周围肌肉显影的血管信号;1h可见附壁血栓增强信号;至3h随血栓形成增大而持续强化,实验组对比度噪声比(CN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1±2.32比2.71±O.86,P〈0.01),且显示了与P选择素表达一致的信号强化效果。另从犬损伤部位远心端注射对比剂30rain至1h,也显示了上述成像效果;2h至4h血栓信号由明显上升渐见趋缓,延迟24h信号强度减弱,实验组CNR值与对照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10.40±2.15比1.93±0.57,P〈0.01)。此外,该对比剂对实验犬的生命体征及心、肺、肝、肾等脏器均无明显影响。结论P选择素参与NS合并DVT。利用P选择素单抗MRI对比剂,可在活体内早期定位显像及反映血栓形成状态,为DVT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周同李晓赵亚鹏金佩佩王学锋钟高仁汪登斌张明钧陈楠王鸿利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静脉血栓形成磁共振成像P选择素
黏附分子与树突状细胞在大鼠肝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及抗黏附干预的影响
<正>目的:黏附分子及其介导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作用,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关键因素。树突状细胞(DC)作为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其炎症组织迁移主要由选择素介导。但DC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
周同孙桂芝张玉梅赵亚鹏陈楠
文献传递
树突状细胞转分化及其与肾脏疾病被引量:5
2005年
张玉梅赵亚鹏周同李晓
关键词:细胞转分化肾脏疾病树突状分化细胞表型改变分化潜能
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抗黏附及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黏附共刺激分子的抑制作用
<正>目的: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及肾内固有细胞黏附,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等非专职抗原递呈细胞的活化是肾脏免疫炎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选择素是启动炎症免疫应答的重要黏附分子,我们既往发现其在肾炎早期即可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于肾...
周同孙桂芝张玉梅赵亚鹏陈楠
文献传递
P-选择素及其细胞黏附与血栓形成被引量:43
2007年
P-选择素是选择素家族的重要黏附分子,作为血小板/内皮细胞活化标志和细胞黏附受体,其可通过介导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及与白细胞的相互作用,启动参与了包括炎症和血栓形成等多种病理生理起始过程,是炎症/血栓的重要介质和靶分子。抑制P-选择素及其与配体的结合和作用,可使病理状态下血栓局部白细胞聚集减少、细胞因子及组织因子表达降低、纤维蛋白生成减少,从而有助于抑制血栓的形成。因此,随着P-选择素及其细胞黏附与血栓形成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阐明,以P-选择素为靶标的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抗黏附治疗,也已引起人们关注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赵亚鹏金佩佩周同王学锋
关键词:P-选择素细胞黏附血栓形成
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特性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利用人脐血CD34+干细胞诱导分化树突状细胞(DC),并对DC分化发育过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和分析。方法通过SCF、GM-CSF、TGF-β1、F lt-3L及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采用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DC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细胞表型及胞内活性氧(ROS)水平,MTT比色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DC培养上清液中IL-12含量。结果CD34+细胞培养5至7 d,细胞呈现DC典型树突状形态,处未成熟状态,再经TNF-α诱导及继续培养至14 d,DC发育成熟。未成熟DC表达模式识别受体CD209(DC-SIGN),且胞内蓄积适量ROS,具备了细胞吞噬能力。成熟DC除仍高表达DC-SIGN,其表面黏附共刺激分子CD llc、CD54、CD83、CD80、CD86表达上调,细胞因子IL-12分泌增加,且具明显的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符合于抗原递呈细胞特征。此外,未成熟和成熟DC基本不表达黏附分子P-、E-选择素,但未成熟和成熟DC分别高表达和低表达L-选择素。结论建立人DC体外模型及其分化发育生物学特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DC功能,以及利用DC调控免疫应答用于疾病防治提供了基础。
张玉梅孙桂芝周同赵亚鹏张雁云张冬青陈楠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分化
DC-SIGN与免疫调节被引量:8
2006年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它既能启动初始免疫应答,也能负向调控免疫反应,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功能。DC-SIGN属于DC表面C型凝集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它既是DC病原体模式识别和黏附受体,又作为DC特征性多功能免疫分子,参与DC免疫调节作用。DC-SIGN在调节DC黏附迁移及炎症反应,激活初始T细胞及启动免疫应答,以及病原体与肿瘤的免疫逃逸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对DC-SIGN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更深入研究,可为临床相关疾病机制探讨与防治进一步提供新的有力依据和干预途径。
陈永熙周同赵亚鹏吴开胤陈楠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DC-SIGN模式识别受体免疫应答免疫逃逸
P-选择素靶向对比剂研制及在静脉血栓磁共振分子成像中应用研究
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VT)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目前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多种影像学检查,由于VT 形成通常症状隐匿,故尚缺乏早期诊断方法。P...
赵亚鹏
关键词:核磁共振分子成像靶向对比剂P-选择素静脉血栓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