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丽君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急性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一氧化碳
  • 1篇一氧化碳中毒
  • 1篇中毒
  • 1篇溶酶
  • 1篇溶酶原激活剂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治疗
  • 1篇硼替佐米
  • 1篇前列地尔
  • 1篇前列地尔注射...
  • 1篇重度一氧化碳...
  • 1篇重组组织型
  • 1篇重组组织型纤...
  • 1篇注射液
  • 1篇组织型
  • 1篇组织型纤溶酶...

机构

  • 3篇武警北京总队...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赵丽君
  • 2篇董月华
  • 2篇曹朝阳
  • 2篇李明
  • 1篇朱新建
  • 1篇龙泳
  • 1篇徐风华

传媒

  • 2篇武警医学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含硼替佐米的BDT、BCD、BAD化疗方案治疗初诊性多发性骨髓瘤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BDT、BCD、BAD治疗初诊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体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初诊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10例,分别行BDT方案化疗(B1组)92例,BCD方案化疗(B2组)89例,BAD方案化疗(B3组)29例。结果联合化疗方案中,B1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0.43%,B2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6.52%,B3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3.11%,三组比较,B3组治疗后有效率略高于B2组和B1组的治疗后有效率(P=0.0145);B2组治疗后有效率略高于B1组(P=0.0386);化疗后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粒细胞降低中B1组发生率小于B2组(P=0.0392),B2组小于B3组(P=0.117);血小板降低中,B2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3组(P=0.046),B3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1组(P=0.029);疲乏患者中,B3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2组(P=0.028),而B2组与B1组间无显著差异(P=0.938);病毒疱疹中,B1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2组(P=0.006)和B3组(P=0.018),而B3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2组(P=0.0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贫血、感染、腹泻、腹水并发症发生情况中,三组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硼替佐米(万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BDT、BCD、BAD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以BAD的联合用药有效率最高。但是由于该研究的病例尚数量不足,何种方案最优还需进一步研究,对于临床医师的选择应用还需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董月华徐风华赵丽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
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及内科综合治疗;前列地尔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1次/d,静滴,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24 h清醒率、迟发性脑病发生率等。结果前列地尔组总有效率92.8%,明显优于对照组79.6%(P<0.05)。前列地尔组在降低病死率、减少迟发性脑病及脑梗死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有明显优势,能有效促进重症患者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减少迟发性脑病及脑梗死发生率。
曹朝阳董月华李明赵丽君
关键词: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前列地尔注射液高压氧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药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h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药(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07至2016-09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发病在4.5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58例给予rt-PA 0.9 mg/kg静脉溶栓;对照组23例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比较溶栓和常规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及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 h、7 d及14 d时,NIHSS评分较溶栓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为52.17%。溶栓组脑出血发生率为10.34%,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3.45%;对照组脑出血发生率8.69%,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4.35%。溶栓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5.17%和8.6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87)。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4.5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较常规治疗有效。
曹朝阳李明朱新建赵丽君龙泳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