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茵

作品数:44 被引量:190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10篇基因
  • 6篇蛋白
  • 6篇等位
  • 6篇等位基因
  • 6篇教学
  • 6篇HLA
  • 5篇增殖
  • 5篇肿瘤
  • 5篇组织相容性
  • 4篇生物技术
  • 4篇实验教学
  • 4篇藤黄酸
  • 4篇主要组织相容...
  • 4篇细胞增殖
  • 4篇相关蛋白
  • 4篇相关蛋白A
  • 3篇主要组织相容...
  • 3篇组织相容性复...
  • 3篇抗原

机构

  • 23篇广州医科大学
  • 12篇广州医学院
  • 7篇广州血液中心
  • 6篇广州器官移植...
  • 4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44篇谭茵
  • 12篇叶欣
  • 9篇黄颖烽
  • 9篇肖露露
  • 7篇戴建威
  • 6篇陈洪涛
  • 5篇罗宏图
  • 5篇张超
  • 4篇杨劭宇
  • 4篇付欣
  • 4篇郭晓兰
  • 3篇马文康
  • 3篇熊燕
  • 3篇周泰成
  • 3篇张升
  • 3篇魏亚明
  • 3篇李晓媚
  • 3篇邓小亮
  • 3篇李小文
  • 2篇于立新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3篇医学理论与实...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广州医药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合成化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3
  • 3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PCR-HLA-ⅡDNA分型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对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 (HumanLeucocyteAntigenSystem)Ⅱ类进行高分辨基因分析。【方法】用多重PCR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相结合[1,2 ] ,建立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结果】 2 4对引物成功地分辨 43份DNA的HLA DRB1、B3、B4、B5 5 1个等位基因和DQB1 15个等位基因的 4位数特异性 ,识别基因片段长度为 2 81bp。【结论】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敏感、微量、节省和分辨能力高 ,是进行复杂的HLA多态性研究中有价值的佐证试验。
肖露露陈洪涛王长希郑克立谭茵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不同低温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ax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低温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低温18℃实验组(深低温组),低温28℃实验组(中低温组),常温手术对照组(常温组),常温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前3组采用手术夹闭大鼠左肾动脉与左右髂总动脉分叉上端腹主动脉90 min致脊髓缺血,然后松开再灌注,深低温组、中低温组在阻断前20 min分别降至18、28℃,解除阻断后30 min内将体温升至37.0℃。常温组阻断前无需降温每只大鼠再灌注72 h、1周按照TARLOV法对下肢进行评分。每组分为24 h、72 h、1周3个不同时间点取L1-L5段脊髓,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采用普通病理HE染色、Nissl染色,从形态学上观察脊髓组织,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法观察脊髓组织Bax蛋白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ARLOV神经评分结果显示,深低温组、中低温组下肢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常温组(P<0.01),而中低温组评分又高于深低温组(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假手术组未发现明显病理学改变,深低温组、中低温组、常温组3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改变,且中低温组轻于深低温组,深低温组组轻于常温组;TUNEL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几乎未发现凋亡细胞,常温组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较深低温组及中低温组明显。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深低温组、中低温组各时间点Bax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常温组,但中低温组降低比深低温组明显,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深低温组、中低温组、假手术组各时间点Bcl-2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常温组,且中低温组较深低温组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温保护下肢神经功能及减少神经元的死亡,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
李小辉富旗周正芳郭惠明黄成峰张晓慎陈寄梅庄建谭茵朱平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BCL-2
HLA多态性在广东汉族人群分布的特殊性被引量:38
1999年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antigenHLA)在广东汉族群体中的遗传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单抗血清学技术进行HLA-A、B分型和聚合酶联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specificprimersPCR-SSP)进行HLA-DR、DQ分型,调查了406名广东汉族健康献血员。结果识别HLA-A、B、DR和DQ座位106个特异性,4142条单倍型,发现HLA-A33-B58-DR17-DQ2和HLA-A2-B46-DR9-DQ9在广东汉族中呈现高频率。结论HLA-A33-B58-DR17-DQ2和HLA-A2-B46-DR9-DQ9,这两条单倍型在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相关文献其他民族和人群相比为显著连锁不平衡单倍型。
肖露露陈洪涛叶欣马琳雅谭茵张升
关键词:汉族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频率
广东汉族献血人群MⅠCB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其与MⅠCB、HLA等位基因的单倍型频率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MⅠCB在广东汉族献血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MⅠCB、HLA等位基因的单倍型频率。方法采用PCR-SBT方法对广东地区129例不相关的献血者进行HLA-A、HLA-B、HLA-DR、MⅠCB、MⅠCB基因高分辨分型,并采用PCR-SSP方法检测MⅠCB第6外显子G/A的多态性。结果 129例献血者中共检测出12种MⅠCB/B等位基因,其中MⅠCB*005:02频率最高(53.49%);MⅠCB*010-MⅠCB*005:02、B*46:01-MⅠCB*005:02、HLA-A*02:07-B*46:01-DRB1*09:01-MⅠCB*010-MⅠCB*005:02是最常见的单倍型。未发现新的MⅠCB/B等位基因。结论初步揭示广东汉族献血人群MⅠCB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其单倍型的特点,提供较完整的HLA-A、HLA-B、HLA-DR、MⅠCB、MⅠCB等位基因及单倍体频率,为骨髓或器官移植、人类学、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李小文熊白玉丁浩强谭茵叶欣区栋材黄颖烽
关键词:等位基因多态性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Ⅰ类MHC链相关蛋白A测定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Ⅰ类MHC链相关蛋白(MICA)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对58名确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98名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可溶性MICA(sMICA)浓度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参数间关系。用ROC曲线对sMICA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sMICA水平为0.79(0.52,1.28)ng/mL,对照组为为0.32(0.18,0.47)ng/mL,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U=-0.673,P<0.01)。除FIGO分期Ⅲ~Ⅳ期组患者血清sMICA水平与Ⅰ~Ⅱ期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U=1.98,P≤0.05)外,疾病类型、肿瘤浸润程度、肿瘤分化程度及组织类型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界值为0.302 ng/mL时,对妇科恶性肿瘤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16,敏感性为0.847,特异性为0.718。结论血清中sMICA表达水平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以sMICA 0.302 ng/mL为临界值,有助于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
谭茵黄颖烽杨劭宇罗宏图周泰成
关键词:ROC曲线妇科恶性肿瘤
HLA基因分型及其移植配型的研究
肖露露陈洪涛张升叶欣谭茵
① 改良提取DNA方法。以缓冲液调整PH值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使5mol/L Nacl快速沉淀蛋白质,替代蛋白酶K的冗长消化过程。使得30分钟就可以获得满足HLA-DNA分型的DNA模板。在修肾期间同时可完成HLA配型实...
关键词:
关键词:HLA基因分型移植配型肾脏移植
新西兰兔SOD1基因的分泌型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在E.coli表达
2019年
为了研究新西兰兔SOD1蛋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克隆得到了该基因编码序列。将该编码序列克隆到分泌型原核表达载体PET-25b,经菌落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 PlysS,建立了分泌型原核表达系统。IPTG诱导培养重组菌后收集样品检测,经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证实在培养物上清中检测到了SOD1蛋白的表达。至此,成功建立了新西兰兔SOD1基因的分泌型原核表达系统,实现了蛋白的可溶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打下了基础。
邓小亮马文康付欣洪玮谭茵
关键词:新西兰兔SOD1分泌型原核表达
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1型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1型(GHRHR SV1)对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的影响,阐明GHRHR SV1对人肿瘤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将GHRHR SV1真核表达载体导入HepG2细胞建立HepG2-SV1细胞系。设计对照组(野生型HepG2)、空载质粒组(HepG2-pCDNA 3.0细胞系)和干扰组(HepG2-SV1细胞系)。采用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HepG2-SV1细胞系,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单克隆形成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率。结果:PCR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构建的HepG2-SV1细胞系能稳定表达GHRHR SV1;CCK-8法检测,干扰组HepG2-SV1细胞系的增殖率高于空载质粒组HepG2-pcDNA3.0细胞系(P<0.05);克隆形成实验,干扰组HepG2-SV1细胞系的单克隆形成率约为空载质粒组HepG2-pcDNA3.0细胞系的3.5倍(P<0.05);细胞划痕实验,所构建的干扰组HepG2-SV1细胞系的迁移率高于空载质粒组HepG2-pcDNA3.0细胞系(P<0.05)。结论:GHRHR SV1能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
林玉茵陈文生郭晓兰谭茵贺小松戴建威
关键词: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迁移率
MICA无效等位基因MICA*063N核苷酸序列全长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I类相关基因A(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classIchain-relatedgeneA,MICA)无效等位基因MICA*063N的核苷酸序列及探讨其分子基础。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sequence-basedtyping,SBT)对MICA*063N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应用基因克隆测序法检测其碱基序列,应用测序软件比对MICA分型。结果直接测序法发现该基因序列与MICA*027类似,在第2外显子编码子62碱基位置184出现信号“Y”,提示该位置出现碱基突变。再以克隆测序法证明,该碱基突变为C—T,在该位置编码子由CAG→TAG,TAG编码终止密码子。由于该等位基因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因此推测可能该基因表达为截短或无效蛋白质。结论MICA*063N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已于2010年10月获世界卫牛组织HLA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编号HWS10011131)。
黄颖烽谭茵杨劭宇罗宏图周泰成
关键词:MICA基因测序
MICA新等位基因MICA*002:04的DNA序列鉴定及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直接测序法及外显子3 DNA片段克隆测序定确认MICA新的等位基因MICA*002:04。方法:用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MICA基因,采用Sequence Base Typing(SBT)法分型技术及PCR片段克隆测序法对MICA多态性基因的外显子2、3、4、5进行双向测序。结果:发现1个与MICA*002:01序列相近的新等位基因,在外显子3上有1个碱基位置与国际通用MICA数据库不相符。该基因与MICA*002:01相比在外显子3的碱基位置486出现突变(C→A),密码子位置20由GCC→GCA,相应编码氨基酸是同义突变。结论:DNA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为新的MICA等位基因,已提交GenBank,于2010年9月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MICA*002:04。
谭茵黄颖烽徐秀章叶欣魏亚明古维立
关键词:MICA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