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君强
- 作品数:82 被引量:38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济慈《圣亚尼节前夕》叙事修辞解读被引量:1
- 2021年
- 英国诗人济慈的《圣亚尼节前夕》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叙事诗,而且可以从多方面关联起济慈的创作及其思想。从作品的叙事修辞入手,结合图式理论展开对长诗的探讨,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其不同凡俗的叙事力量及其产生的有力影响。该诗在传统的框架与图式背景下,叙说了一个与相关框架与图式预示完全不同的故事,在"图式偏离"与"违反期待"的过程中彰显出新的、完全不同的意义,显示出诗人独特的叙事才能。与诗歌呈现的框架与图式相对应,诗歌的内容也出现了根本性的反转,由仰望上天、追求天上的幸福转为立足地上,追求现实的幸福,从而显示出时代的潮流。
- 谭君强
- 关键词:济慈叙事修辞图式
- 叙事学研究一个有意义的拓展——兼答胡俊飞《审美、文化与叙事——与谭君强教授“审美文化叙事学”构想的商榷》被引量:2
- 2010年
- 叙事学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到现在依然在延续。在国内外,对叙述学理论的扩展、完善与深化不断在进行。"审美文化叙事学"是在叙事学发展中所提出的一种理论构想,并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审美文化叙事学"构想的缘起、历程与理论思考,"审美文化"的意义以及与叙事学的内在关联,"文化叙事学"的旨向与状况,审美、文化与叙事之间的关系等,均在回应胡俊飞相关论文商榷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与阐释。
- 谭君强
- 关键词:叙事学审美文化
- 托马斯·哈代《声音》——抒情诗的叙事学分析
- 2018年
- 本文实践叙事学研究以阐明《声音》所牵涉的时间结构,并解释其功能。两个叙述序列的内在联系,即一方面按时间顺序进程展开的对过去爱情关系的回忆,这一关系的疏远和最终丧失;另一方面,则是在反向时间顺序的想象中重述对这一回忆的体验,追寻爱情关系从最初的幸福时光到逐渐恶化的发展。两个序列以时态、表现模式和它们在诗歌背景中的位置而加以区分:重新找回并浓缩的过去的故事镶嵌在眼下的叙述中,成为一个正在进行的回忆过程。诗歌的事件结构也是复杂的,两个序列都有否定性的事件。试图恢复幸福的过去,作为一个渴望中的有意义的积极转折,在失望和沮丧中结束,结果,回忆的过程引起抒情人更强烈地意识到他现在的凄凉和衰落。对失望和自我意识的强调可以归类为现代主义的特征。
- 彼得.霍恩谭君强
- 关键词:脚本现代主义
- 论叙事虚构作品中的作者自我被引量:4
- 2008年
- 在小说之类的叙事虚构作品中,都有可能发现作者将自我或多或少地显露出来。但是,不论以何种方式出现,都不应该将其中的叙述者或人物等同于作者,而应该将其视为不同形式的作者自我虚构,并形成为具有虚构意义的艺术形象。在这类艺术形象中,包含着作品中的叙述者与作者、作者的自我形象与作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自我虚构在作品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以作者名义出现的叙述者在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修辞意味。
- 谭君强
- 关键词:叙述者自我虚构
- 比较叙事学:“中国叙事学”研究之一途被引量:13
- 2010年
- 叙事学研究已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国际学术领域中的显学之一。如何使中国的叙事学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际叙事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比较叙事学"研究或许是中国叙事学研究与中国叙事学者可以承担的任务。比较叙事学将在沟通中外叙事理论与实践、挖掘中国丰富的叙事理论资源、扩展与深化叙事学研究中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并对叙事学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 谭君强
- 关键词:叙事学中国叙事学
- 米克·巴尔叙述学理论研究[笔谈]被引量:3
- 2021年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米克·巴尔一直是活跃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学者。米克·巴尔的学术生涯始于叙述学研究,其《叙述学:叙事理论导引》(英文)已再版四次,前三版均有中文译本,第四版也即将与读者见面。米克·巴尔的学术兴趣除叙述学外,还广渉符号图像、艺术史、电影研究、女性主义等领域。为了推动国内外学术的广泛交流,同时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米克·巴尔的叙述学思想,本栏目邀请了叙述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推出五篇笔谈,涉及米克·巴尔叙述学的方法论意义、跨学科特征,以及文化分析的属性等学术议题,可以看成是对米克·巴尔叙述学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以飨读者。
- 谭君强王进段炼王振军陈芳
- 关键词:叙述学中文译本学术生涯方法论意义笔谈
- 叙事学是一门富于生命力的学问——谭君强教授访谈录被引量:2
- 2023年
- 自中国学界打开向西方汲取养分的大门,西方文艺理论在与中国文化语境结合的过程中,许多理论与思潮显赫一时,潮起潮落,各领风骚。在此背景下,中国叙事学研究却一直蓬勃发展,长盛不衰,显示出勃勃生机。当代叙事学自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兴起,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从受其影响到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离不开中国叙事学研究者的笔耕不辍。来自云南大学的谭君强教授是中国最早进行叙事学研究的重要先行者之一,他的研究正好贯穿了整个中国叙事学研究发展的历程。本访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谭君强教授叙事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情况进行总体逡巡;第二部分着重探讨谭君强教授的审美文化叙事学和比较叙事学研究,及其在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转变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第三部分讨论和介绍其叙事学研究的系列译著及其对叙事学研究的促进作用;第四部分聚焦于近年来谭君强教授影响较大的叙事学研究的主攻方向——诗歌叙事学。在这篇访谈中,展现了谭君强教授在叙事学研究领域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精神,成为后辈学人的榜样。同时,也展现了整个中国叙事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其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侧面,充分证明了叙事学是一门富于生命力的学问。
- 舒凌鸿谭君强
- 关键词:叙事学
- 叙述者与作者的合与分:从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被引量:5
- 2015年
- 在传统小说中,作者不仅是作品的创作者,也被看作小说中讲述故事的叙述者,二者合而为一。伴随着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叙述者与作者合一的叙述状况出现了变化,逐渐由二者的合一到二者的分离。考察中西叙事作品中作者与叙述者合一的叙述状况及分离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成为更好地理解小说创作与小说分析的一条重要原则,并构成当代叙事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
- 谭君强
- 关键词:叙述者
- 叙事作品中的叙述者干预与意识形态被引量:29
- 2005年
- 在叙事作品中,各种不同的叙述者均可对所讲述的故事与话语进行干预。叙述者干预不属于纯粹的形式层面,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干预,都与叙述者自身的意识形态立场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本文探讨了对话语与故事层面的各种叙述者干预,其与叙述者之间的意识形态立场的关联,以及它们对于叙事作品的意义构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 谭君强
- 关键词:叙事作品意识形态
- 开放的叙事学:在对话与交流之间——论“当代叙事理论译丛”的言说方式与理论价值
- 2017年
- "当代叙事理论译丛"推出欧美叙事学界新近出版的五部著作,涉及叙事学研究的诸多领域,既有在基本叙事理论阐述中具有新意的著作,也有在不同研究取向和分支中具有影响的著作,还有融入新的内容、带有教科书性质的书,反映了欧美叙事学研究某些最新进展与关注。这些著作在内容、论说方式等许多方面都有诸多创新之处,值得引起注意。译丛对促进中国叙事学研究的发展、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对话将不无助益。
- 谭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