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龙新

作品数:29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15篇叙事
  • 10篇文学
  • 4篇叙事转向
  • 4篇言语行为
  • 4篇文化批评
  • 3篇主义
  • 3篇祛魅
  • 3篇文学叙事
  • 3篇罗兰·巴特
  • 2篇多德
  • 2篇叙事概念
  • 2篇叙事学
  • 2篇亚里斯多德
  • 2篇语言学转向
  • 2篇身体
  • 2篇文本
  • 2篇文化学
  • 2篇文学批评
  • 2篇现代主义
  • 2篇现代主义文学

机构

  • 16篇湖北师范学院
  • 13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湖北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9篇谢龙新
  • 1篇黄林林
  • 1篇李社教
  • 1篇马缘园
  • 1篇黄刚涛
  • 1篇张惠

传媒

  • 10篇湖北师范学院...
  • 3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襄樊职业技术...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长治学院学报
  • 1篇内蒙古财经学...
  • 1篇华中学术
  • 1篇首届全国文艺...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叙事施为性研究:从文本到读者--兼论语言学转向与历史转向的内在逻辑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探讨叙事施为性提供了理论基础。文本话语的施为性为故事规则和话语规则所制约,局限于文本之内,而读者阅读的施为性则发生在文本之外,从而走向了历史。但读者阅读的施为性仍然以文本话语为基础,因此,叙事转向并...
谢龙新
关键词:奥斯汀言语行为文本话语
身体的物质性与权力话语的述行性——评朱迪斯·巴特勒对身体述行叙事策略的揭示被引量:1
2017年
朱迪斯·巴特勒认为身体的物质性是话语叙述的结果,包含了权力话语的述行目的。对身体起源的追述是身体述行的叙事策略,暗含一个"寻找/隐藏"模式:通过寻找一个时间上"在先"的身体,编造一个"起源故事",赋予身体坚不可摧的"物质性",同时,通过对叙述者的隐藏,切断身体与语言的关联,使身体呈现出"自然性"。"寻找"是为了"隐藏",而"隐藏"又有效地遮蔽了"寻找"的意图。颠覆身体述行的叙事策略需要将身体"再语境化",从而使对身体的再表述成为可能。
谢龙新
关键词:叙事策略
叙事述行:从文本到读者——兼论语言学转向与历史转向的内在逻辑被引量:1
2013年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探讨叙事述行性提供了理论基础。文本话语的述行性为故事规则和话语规则所制约,局限于文本之内,而读者阅读的述行性则发生在文本之外,从而走向了历史。但读者阅读的述行性仍然以文本话语为基础,因此,叙事转向并没有离开语言。叙事转向与20世纪批评理论的整体转向具有一致性,从"语言学转向"到"历史转向"实质上是语言研究内部的焦点转移。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雅各布森的言语交流理论和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都说明了20世纪理论转向的内在逻辑。
谢龙新
关键词:叙事转向语言学转向历史转向
“object”的符号学结构与“物体系”——兼论鲍德里亚对符号学美学的发展
2010年
object本身的三重意义结构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体系有对应关系,而The system of objects(《物体系》)正是用object这一符号的多重含义构建了object(物)的system(体系)。或者说,object本身的体系正是《物体系》的体系。object在此获得一种隐喻性内涵:《物体系》是"物"的自主性叙事。这种形式上的结论在鲍德里亚的主题内容中得到印证,鲍德里亚通过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消费社会"物"的神话。从另一方面,上述结论也表明鲍德里亚将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美学扩展到整个"物"的世界。消费社会中"人/物"关系将使符号学美学获得一种新的价值生长点。
谢龙新
关键词:鲍德里亚物体系
论精神冲突中诗人的处境
2005年
西方二维的精神空间是西方诗人荒诞感产生的精神根源,而中国一维的精神构成则产生了逍遥的精神意向。“复调”是“二维”的表现,“独白”是“一维”的结果。逍遥实则是一种圆滑的处世方式,是对“独白”的回避。中国一代诗人的失踪或失语,既是中国精神结构的结果,也可看到政治权力对诗人精神处境的巨大作用。
谢龙新
关键词:拯救逍遥复调独白
文化批评与政治:斯特凡·柯里尼教授访谈(英文)
2015年
斯特凡·柯里尼是剑桥大学英语系思想史和英语文学教授,英国学术院院士,皇家历史学会会员。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早期到当代的文学与思想史的关系,当前主要研究20世纪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英国文学批评中的文化和历史任务。近年来的主要著作有:《缺失的精神:英国知识分子》(2006)、《共同阅读:批评家、历史学家和公众》(2008)、《冒犯!批评、同一性和敬重》(2011)、《大学何为?》(2012)等。2014年,受《外国文学研究》委托,谢龙新博士利用访学剑桥大学英语系之机对柯里尼教授进行了访谈。访谈围绕文化批评和政治的关系、文学和现实的关系展开。柯里尼教授强调文化批评具有政治维度,但是批评的效果是有限的,批评不能奢望去"取代"政治。文化批评应该超越政治维度,从而在更高的层面思考关于人类兴旺发达的理想。他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思方式;文化批评一直包含一种伦理批评的形式。
谢龙新
关键词:文化批评政治文学伦理批评
文化批评的三种模式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批评在中国渐成“显学”。但是,文化批评的内涵不尽一致。目前学界对文化批评有三种不同的理解:(1)等同于狭义的文化研究,致力于文化批判;(2)从人类文化的视角入手,强调文学的“文化”批评;(3)从...
谢龙新
关键词:文化批评政治诗学文化学比较文化文学评论文化哲学
文献传递
“叙事”溯源: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被引量:2
2009年
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西方叙事研究的源头。文章在与模仿的比较中突出'叙事'的原初意义,并指明20世纪以来的叙事研究与它的渊源关系。亚里斯多德对柏拉图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叙事在亚里斯多德那里已经发生了变异。他们对叙事形式的探讨深刻地影响了经典叙事学研究,而其潜在的意义指向又深刻地影响了后经典叙事学研究。
谢龙新
关键词:叙事模仿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经典“叙事”概念:外延、内涵及其超越被引量:7
2010年
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是认识经典"叙事"概念的重要理论资源。由于不同叙事学家"聚焦"的不同,他们对"叙事"内涵的界定也显示出差别。概括起来,经典叙事学家对"叙事"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从外部确定"叙事"的边界,可以将其称为外延定义。这种外部界定主要通过探讨"叙事"与其他表现方式的不同,进而界定何为"叙事";其二,以"叙事"的内部构成要素确定其内涵,故将其称为内涵定义。这种内部界定主要着眼于故事以及讲述故事的方式来界定"叙事"的内涵。不同叙事学家因理论视界的差异又有二分法与三分法两种不同看法;其三,试图给出一个透明性的综合定义,以概括"叙事"的全面内涵。这种定义方式主要体现在经典叙事学的后期研究中,并显示出向后经典叙事研究转变的痕迹。
谢龙新
关键词:叙事概念经典叙事学结构主义后经典叙事学
历史“祛魅”后的社会历史批评
2006年
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历史观服从于历史总体性的规约,服从于历史宏大叙事的逻辑原则。而新的历史观则认为历史是一种阐释,具有开放性,它服从于阐释者的理论视域和立场。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基于它的历史观,文学因此被历史化了,文学叙事具有历史元叙事的特征。而新的文学观则强调文学的叙述功能,叙事是一种象征,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不是反映关系而是想像关系。社会历史批评应该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吸收新的理论养料完成对自身的改变和补充。
马缘园谢龙新
关键词:社会历史批评文学观历史观祛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