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 作品数:24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更多>>
口服高锰酸钾粉剂中毒一例护理 2010年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成人口服最小致死量为5~10g。口服后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口腔黏膜水肿、胃肠道出血,甚至出现肝功能损害、心功能抑制和循环衰竭等。我们收治l例吞服高锰酸钾粉剂致口腔、咽部腐蚀水肿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王小红 谢芳 姜颖关键词:护理经验 中毒症状 口服 水肿患者 胃肠道出血 12例急性四乙基铅中毒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2011年 总结了12例急性四乙基铅中毒患者的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发现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积极给予镇静、抗惊厥、抗精神病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本组10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 王小红 谢芳 赵静关键词:四乙基铅 中毒 护理 误服乙二醇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一例的护理 2014年 乙二醇为无色、无臭、能吸湿的黏稠液体,具甜味,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汽车防冻冷却液的主要成分,不易经呼吸道吸收,可经胃肠道和皮肤吸收[1]。误服和自杀是乙二醇中毒的主要原因。成人口服致死量为80~100 m l[2]。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代谢性酸中毒、心肺损害及肾功能不全。重症患者可因脑水肿很快昏迷、抽搐,甚至死亡。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乙二醇及其毒性代谢产物[3]。我科于2012年9月成功救治1例误服乙二醇后出现意识障碍及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王小红 李连芳 谢芳关键词:乙二醇 中毒 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 口服盐酸急性中毒救治一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2 2021年 报告1例患者口服盐酸自杀被误诊为"敌敌畏中毒", 经化验原农药瓶为强酸, 最终救治成功的护理过程。护理的重点包括:做好气管插管及消化道的急救护理, 疾病进展期口腔护理预防感染、营养支持, 康复期给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心理护理, 及出院后的延续护理。 谢芳 朱丽颖 赵航 蒋奕关键词:盐酸 中毒 口服 急性 药源性砷中毒患者的护理 2006年 总结了18例因口服中药偏方导致砷中毒的治疗和护理经验。主要内容是:用二巯丙磺钠肌内注射促进砷的排出,重视患者的饮食指导、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17例患者尿砷正常出院;1例患者尿砷稍高于正常时要求出院。全方位的护理对药源性砷中毒患者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谢芳 杨丽关键词:砷中毒 护理 非职业性汞中毒所致肾病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1 2015年 汞为银白色的液态金属,常温中即可蒸发,吸附性强,易被机体吸收。汞中毒以慢性多见。近年来,由于使用美白化妆品或口服中药治疗银屑病、关节炎、腋臭、红皮病所致的汞中毒肾病综合征(NS)屡见报道,我科2008年1月—2014年10月共收治3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中男4例、女32例, 谢芳 朱丽颖 薛长江 周硕关键词:肾病综合征 非职业性 红皮病 肌内注射 二巯丙磺钠 非职业性汞中毒所致肾病综合征的护理 :探讨分析非职业性汞中毒所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 方法:将北京朝阳医院2008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36例非职业性汞中毒所致肾病综合征患者按中毒原因分为服用含汞中药组和使用含汞美白化妆品组,对2组... 谢芳 朱丽颖 薛长江 周硕关键词:肾病综合征 临床护理 疗效评价 一种24小时留尿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24小时留尿瓶,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方便患者留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包括瓶身和瓶底,所述瓶底密封连接于所述瓶身的底部;所述瓶身的顶部形成有瓶口,所述瓶口包括依次连接的... 谢芳文献传递 1例职业接触丙烯酰胺致急性中毒的护理 2014年 丙烯酰胺单体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酰胺,广泛用于石油和矿山开采、污水处理、生产油漆、金属涂料和粘合剂。中毒患者主要见于生产与使用丙烯酰胺单体的作业[1]。我科于2013年6月收治1例因职业接触丙烯酰胺的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27岁。入院前3 d开始接触丙烯酰胺,主要用铁铲将丙烯酰胺粉末与其他原料拌均匀后装入包装袋中。工作时戴普通口罩、棉布手套,赤脚接触原料。入院前2 谢芳 王小红 蒋奕 张怀雨关键词:丙烯酰胺 急性中毒 护理 干细胞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2015年 背景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缺血性脑卒中。近年研究发现,其对慢性顽固性疼痛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目的综述干细胞移植对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内容干细胞可应用于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NP)、糖尿病周围神经痛、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慢性疼痛以及下肢缺血性疼痛的治疗,主要机制是修复和免疫调节效应。趋向干细胞有望成为未来慢性顽固性疼痛治疗的重要手段。 谢芳 包萌萌 利雪阳 王云关键词:疼痛 干细胞 慢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