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晞衷

作品数:44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骨折
  • 8篇手术
  • 8篇内固定
  • 7篇股骨
  • 7篇固定术
  • 6篇烧伤
  • 6篇缺损
  • 6篇颈椎
  • 6篇肌腱
  • 5篇自体
  • 5篇骨折固定
  • 4篇异体
  • 4篇置入
  • 4篇椎弓
  • 4篇椎弓根
  • 4篇胫骨
  • 4篇外科
  • 4篇螺旋CT扫描
  • 4篇肌腱移植
  • 4篇急诊

机构

  • 40篇惠州市中心人...
  • 4篇惠州市中心医...
  • 2篇惠阳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惠州市惠阳区...

作者

  • 44篇谢晞衷
  • 20篇郭汉明
  • 20篇谢惠缄
  • 16篇赖志军
  • 16篇孟宏
  • 14篇张建民
  • 10篇蔡宏华
  • 9篇陆炳刚
  • 9篇余林权
  • 9篇徐俊赐
  • 8篇黄玉良
  • 7篇崔志民
  • 6篇巫洪波
  • 6篇钟兰生
  • 6篇孙春汉
  • 6篇陈奇鸣
  • 6篇梁郁
  • 5篇吕海建
  • 5篇方向京
  • 4篇郑秀先

传媒

  • 6篇中华显微外科...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广东医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厂矿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全国第6届头...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4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尺侧返血管背侧支前臂上部尺侧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为肘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皮瓣供区。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侧返血管及其肌皮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与尺动脉肌皮支、尺侧下副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尺侧返动脉始于尺动脉上段,起点距肱骨内上髁(5.3±1.0)cm,外径(1.9±0.3)mm,其背侧支位于尺神经深面,沿尺神经沟上行,沿途分出1~2支外径(1.1~0.3)mm的肌皮支,分布前臂上部尺侧。尺动脉近端肌皮支起点距肱骨内上髁下方(8.4±1.4)cm,外径(1.3±0.3)mm。两者肌皮支在皮下相吻合。结论以尺侧返血管背侧支为蒂的皮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肘部周围软组织缺损。
张建民陈振光张发惠郑和平谢晞衷
关键词:前臂
深低温冷藏并戊二醛化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的特点评价(英文)被引量:9
2005年
背景:采用不同方法处理的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外伤肌腱缺损,已成为近年手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经深低温冰箱冷藏及戊二醛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的特点。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病房。对象:选择1997-01/2001-08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住院的男性手外伤肌腱缺损患者15例(17条肌腱),年龄20~35岁。其中伸指肌腱缺损8条,屈指肌腱缺损9条;缺损肌腱长3~9cm。方法:应用从健康青壮年意外死亡者志愿贡献或外伤断肢后无再植条件废弃肢体经无菌操作条件取出的手指屈肌腱(本人或家属均知情同意),经-80℃深低温冰箱保存,术前应用3.5g/L戊二醛溶液浸泡后按显微外科缝合肌腱的方法将异体肌腱移植于手部肌腱缺损处。随访时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总活动度法评定疗效,分为优、良、可、差4级。主要观察指标:手指总主动活动度和排斥反应。结果:15例患者(17条肌腱)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8个月,手指肌腱总活动度优级4条,良级6条,可级4条,差级3条,总有效率82.36%(14/17)。全部病例没有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均没有发生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移植的肌腱无断裂。结论:异体肌腱经-80℃深低温保存及术前应用戊二醛处理,可以降低移植后的抗原反应,增加移植肌腱的强度和韧性,避免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的感染,是代替自体肌腱移植的良好方法之一,但移植后存在着肌腱粘连的并发症尚需解决。
谢晞衷余林权孟宏徐俊赐张建民陈奇鸣
关键词:同种异体肌腱深低温冷藏异体肌腱移植手指屈肌腱
螺旋CT分析下颈椎解剖形态的研究
赖志军郭汉明蔡宏华邬哲慧马泽萍谢晞衷谢惠缄钟兰生
多层螺旋CT测量正常人解剖数据比用游标卡尺测量尸体标本更精确,这是该成果创新性之一。多层螺旋CT扫描颈椎,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可获得正中矢状面图像,测量:①C3-7各椎体的上终板、椎体正中、下终板的最大前后径。②C3,C4...
关键词:
关键词:颈椎螺旋CT
手部软组织缺损急诊皮瓣修复
2001年
目的 :总结手部软组织缺损各种皮瓣修复的特点。方法 :采用V -Y皮瓣、邻位皮瓣、胸腹部带蒂皮瓣、游离足背皮瓣及第一趾蹼皮瓣等修复手部各部位组织缺损。结果 :2 5 0例 2 6 6个皮瓣 ,完全成活 2 41个皮瓣 ,占90 6 % ;边缘部分表示皮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 2 3个皮瓣 ,占 8 6 % ,2例皮瓣坏死面积占皮瓣总面积约 30 % ,占 0 7%。结论 :指端缺损采用V -Y皮瓣或锁骨下皮瓣修复效果好 ;虎口区采用游离第一趾蹼皮瓣具有皮瓣质地好、感觉恢复佳的优点 ;大面积多部位缺损采用S形或联合皮瓣治疗效果满意 ;
孟宏谢晞衷黄建华方向京吕海建黄颖江
关键词:手损伤外科皮瓣皮肤移植手部软组织缺损急诊
复杂指蹼畸形的整复
1999年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1987年-1997年收治指蹼畸形病人85例,110个指蹼。其中男性55人,女性30人。年龄2岁-50岁;其中16-35岁60人,学龄前儿童10人。畸形原因:先天性畸形42例,机器压伤20例,烧伤18例,刀砍伤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3周,最长3年。拇指蹼畸形45例,2-4指蹼畸形40例。
孟宏谢晞衷黄建华梁郁
关键词:先天性畸形整复手术时间烧伤拇指学龄前儿童
股骨重建交锁钉治疗股骨近端合并股骨干骨折
2004年
目的 :讨论股骨重建交锁钉在股骨近端合并股骨干复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14例创伤性骨折 ,均为股骨近端合并中上段或中下段复杂骨折 ,均采用重建交锁钉固定。结果 :12例获得随访 10~ 2 5个月 ,术后无需外固定 ,可早期功能锻炼 ,优良率为 91.7%。结论 :对股骨近端合并同侧股骨干复杂骨折 ,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效果良好 ,功能恢复佳。
孙春汉郭汉明谢晞衷孟宏
关键词:股骨近端交锁钉复杂骨折骨重建股骨干骨折
螺旋CT扫描下颈椎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提供依据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测量颈椎椎弓根尺寸、进钉点和进钉角度为置入椎弓根螺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2月-2005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收治怀疑颈椎损伤患者60例,男30例,年龄(42.9±18.9)岁,女30例,年龄(42.2±14.9)岁。排除颈椎病理改变。60例患者行颈椎CT扫描,扫描范围C2~T1,扫描电压140kV,200~250mA。【结果】颈椎椎弓根平均内径为1.3~3.3mm,颈椎椎弓根平均外径为4.0~7.0mm,最小的椎弓根宽度在女性颈3椎体,最小的椎弓根外径为3.2mm,最大椎弓根宽为C7,男性为11.1mm,女性为6.6mm。平均内壁皮质骨厚度为1.5~1.9mm,平均椎弓根轴长度29.3~33.7mm,平均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40.6°~49.6°,颈椎弓根钉进钉点到中线的垂直距离平均为20.2~23.7mm。【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应行CT测量,螺钉角度接近50°,椎钉角度尽可能侧块的外侧。
赖志军郭汉明谢晞衷钟兰生武明鑫
关键词:颈椎摄影测量法
第三代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并发症及防治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为了提高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的效果。方法 总结用第三代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 90例胫骨干骨折的并发症 ,男 75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 3岁 (17~ 84岁 )。结果  82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14 3个月 ,术中并发症 6例 (7 3% ) ,其中术中骨折 2例 (2 4 % ) ,远端锁钉未穿过锁孔 2例 (2 4 % ) ,胫骨内翻畸形 1例 (1 2 % ) ,胫骨外翻畸形 1例 (1 2 % ) ;术后并发症 7例 (8 5 % ) ,其中胫骨内翻畸形 1例 (1 2 % ) ,骨不连 1例 (1 2 % ) ,伤口感染 3例 (3 7% ) ,髓内钉断裂 1例 (1 2 % ) ,远端锁钉退出 1例 (1 2 % )。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赖志军谢晞衷谢惠缄郭汉明张建民黄玉良蔡宏华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并发症骨不连伤口感染
AF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
2001年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系统对66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固定,并通过X线、CT检查对AF疗效进行分析,术后平均随访 14个月。结果:术前 Frankel分级B~D级者均有1~2级的进步。无医源性神经根损伤体征,无断钉现象。无早期感染病例,但有2例在术后6个月以后出现螺钉周围感染。结论:AF内固定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确切、疗效显著等优点。
张建民谢晞衷谢惠缄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骨折固定术AF内固定系统
改进菱形皮瓣修复头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为了提高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1994年-2002年根据Z字成形及几何学原理,应用改进菱形皮瓣转位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形成的皮肤组织圆形缺损创面36例,其中有2个感染创面,创面缺损部位:头部8例、面部28例。皮肤圆形缺损创面直径1.5cm-3cm。造成皮肤创面缺损的原因有皮肤血管瘤、黑毛痣、皮肤鳞状上皮癌等病灶切除术后所致皮肤缺损。结果34例伤口甲级愈合,外形美观,没有形成直线瘢痕;2例创面皮瓣远端中间部分1cm-2mm小范围皮肤干性坏死经换药后治愈,手术获得良好效果。皮肤鳞状上皮癌病人在伤口拆线后按常规进行放疗,皮瓣没有发生放射性损伤。结论应用改进菱形皮瓣修复皮肤圆形组织缺损具有设计合理、灵活性强的优点,是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皮肤缺损修复的一种良好方法。
谢晞衷孟宏梁郁
关键词:菱形皮瓣肿瘤皮肤缺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