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传德
- 作品数:32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纳络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及机制
- 2000年
- 目的总结纳络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的疗效并探索其机制。 方法设立纳络酮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乙脑患者极期及恢复期脑脊液中阿片多肽 (亮氨酸 -脑啡肽、β -内啡肽、强啡肽 )值的变化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纳络酮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乙脑患者极期脑脊液中阿片多肽显著升高 ,治疗后恢复期则明显下降 ,接近正常 (P<0 .0 0 1 ,P <0 .0 1 )。 结论脑脊液中阿片多肽的显著升高是乙脑的发病机制之一 ;纳络酮通过拮抗阿片多肽受体提高治疗乙脑的疗效。
- 邓琳赵国民丘喜盛马明珍诸葛传德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纳络酮阿片受体
- 家族性群发肺并殖吸虫病六例被引量:1
- 2013年
- 肺并殖吸虫病是由寄生在肺部的吸虫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带有并殖吸虫活囊蚴的溪蟹或喇蛄而感染。多种肉食动物如猪、犬等以及野生动物如虎、豹、狐、狼等也能自然感染,故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肺并殖吸虫病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国家,非洲及南美国家也有流行。我国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较以往有所改变,生食、醉吃、
- 吴海清余敏杰刘柯慧林兰意谢敬东诸葛传德谢青王晖
- 关键词:家族性慢性寄生虫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群发野生动物自然感染
- 头孢呋肟抗感染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 1997年
- 邓琳许蓓蔡伊梅诸葛传德
- 关键词:抗感染头孢呋肟药物新用疗效
- 以肝损害为首发表现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女,66岁,橡胶厂退休工人。因"尿色加深2个月,伴乏力纳差2周"于2013年10月2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尿色加深,半月前出现乏力、纳差,伴恶心、厌油,午后上腹胀痛,夜尿多,盗汗,体质量减轻2.5 kg,无发热及呕吐等。曾就诊中医服"知柏地黄丸"、"生脉饮"调理1周,症状无缓解。
- 郭军林兰意王岚余敏杰徐玉敏诸葛传德谢青王晖
- 关键词:淋巴瘤肝损害知柏地黄丸夜尿多尿色生脉饮
-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的变化被引量:13
- 1994年
-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的变化蔡伊梅,诸葛传德,彭星亮,杨伟宗,陈康妹病毒性肝炎逐渐演变成肝炎肝硬化的过程与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有密切关系。肝纤维组织增生的特点是肝内细胞外基质进行性增加。为了解肝纤维组织增生的程度,本文介绍在病毒性肝炎各临床组患者中...
- 蔡伊梅诸葛传德彭星亮杨伟宗陈康妹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清
- 噬血细胞综合征危重型抢救成功1例
- 2009年
- 张海燕王晖谢青谢敬东诸葛传德周惠娟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危重型神经系统检查入院体检浅表淋巴结关节酸痛
- 脑啡肽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病理意义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 1988年
-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者极期、昏迷刚醒时、恢复期血及脑脊液(OSF)中亮氨酸脑啡肽(Leu-脑啡肽)值.结果发现患者在乙脑极期时血Leu-脑啡肽为159.2±25.45pg/ml(N=15),比正常值86.5±9.2pg/ml(N=15)明显升高(P<0.001).CSF中Leu-脑啡肽为211/=30.23pg/ml(N=8)与其正常值148.6±16.4pg/mi相比也明显升高(P<0.001).进入恢复期时均有所下降.各症状组的统计学分析提示乙脑中枢性高热、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症状与血及CSF中Leu-脑啡呔升高有关.
- 诸葛传德丘喜盛叶明皓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亮氨酸-脑啡肽阿片受体
- 曼氏裂头蚴病12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分析12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1月至2008年3月曼氏裂头蚴病患者12例,总结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及诊断要点等,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2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分别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视物旋转等5例;皮下肿块4例;胸痛、咳嗽1例;全身蚁行感1例;局部敷贴青蛙皮肉处溃烂、肿胀1例。所有患者外周血曼氏裂头蚴抗体检查均呈阳性,所有诊断均经病理活检和虫体鉴定证实。12例患者中7例男性,5例女性,男女比例1.4:1,其中9例有常食用蛙肉、蛇肉史。结论:曼氏裂头蚴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为减少误诊、漏诊及延迟诊断,临床实践中要注意掌握该病流行病学资料和行寄生虫抗体检查,必要时作脑部CT、MRI检查,并可进一步作病理活检及虫体鉴定确诊。
- 徐玉敏谢青李世波诸葛传德
- 关键词:曼氏裂头蚴病
- 阿片多肽参与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内源性阿片多肽参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机制与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改良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乙脑患者极期及恢复期血及脑脊液中亮氨酸 -脑啡肽、β -内啡肽、强啡肽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别设立阿片多肽特异对抗剂—纳络酮治疗组与对照组 ,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乙脑患者极期时血及脑脊液中阿片多肽显著升高 ,进入恢复期下降至正常水平。纳络酮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各症状疗效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 乙脑患者极期时血及脑脊液中显著升高的阿片多肽与乙脑发病有关 ,并证实纳络酮治疗有效 。
- 诸葛传德邓琳丘喜盛赵国明胡丽佳马明珍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纳络酮Β-内啡肽强啡肽
- 盛夏 小心吃坏肚子
- 2001年
- 所谓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以消化道或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症状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临床症状以消化道为主的称“胃肠型食物中毒”。以神经系统为主的则称为“神经型食物中毒”。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高温季节发病较多。常以集体单位同食或家庭共食者同时发病为特点,亦有散发病例。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沙门氏菌.嗜盐杆菌.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肉毒杆菌罕见。本病因细菌种类不同,产生的症状体征和病情也不同。
- 诸葛传德
-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散发病例神经系统损害胃肠型盛夏神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