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世光
- 作品数:26 被引量:18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静脉倒流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 1997年
- 为治疗下肢原发性静脉倒流性疾病,作者采用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PCC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和下肢深静脉辦膜重建术治疗208例274条肢体,男119例,女89例,平均年龄49.2±3.4岁,平均病程14.0±1.0年。经彩超和静脉顺行造影,有77%患肢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术后随访率73.1%,随访平均时间6.5±0.5年。行PCCS+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的肢体有7.6%浅静脉曲张复发,23.4%症状复发,16.1%溃疡复发,复发病例均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Ⅱ°以上。行股浅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者,症状体征全部消失,瓣膜功能恢复正常。PCC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Ⅱ°~Ⅲ°以上者,可同期行股浅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
- 王深明陈国锐林勇杰詹世光黄灿之刘奕山
- 关键词:瓣膜功能不全血管外科手术
- 高龄人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处理被引量:6
- 1997年
- 目的:研究高龄人腹主动脉瘤手术指征和时机,并探讨手术危险性和评价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分析10例经手术治疗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随访均良好。结论:年龄不应视为腹主动脉瘤手术的禁忌症。对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应在充分准备下积极择期手术。
- 王深明陈国锐林勇杰詹世光黄灿之刘奕山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老年人
- 原发性静脉倒流性疾病208例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研究治疗下肢原发性静脉倒流性疾病的外科方法。方法:采用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PCC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208例274条肢体其中包括股(浅)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12例并进行分析。结果:行PCCS+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的肢体有7.6%浅静脉曲张复发,23.4%症状复发,16.1%溃疡复发,复发病例均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Ⅱ度以上。行股(浅)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者,症状体征全部消失,瓣膜功能恢复正常。结论:PCC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Ⅱ~Ⅲ度以上者,可同期行股(浅)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
- 王深明陈国锐林勇杰詹世光黄灿之刘奕山
- 关键词:外科手术
- 腹主动脉瘤破裂外科治疗预后判断的相关因素被引量:8
- 1999年
- 目的 分析与腹主动脉瘤破裂预后判断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1980 年2 月至1999 年2 月收治腹主动脉瘤破裂28 例,其中手术15 例,有8 例存活,7 例术后死亡。结果 死亡组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平均值低于存活组( P < 005) ,而血尿素氮和血肌酐高于存活组( P < 005) 。死亡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存活组( P <001) ,出血和输血量均明显大于存活组( P < 001) 。术后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意识丧失和心功能衰竭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于腹主动脉瘤破裂病人应积极手术抢救。术前迅速升压,提高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降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保护肾、肺、心功能,以及术后对各重要器官衰竭的积极治疗,对于提高存活率有显著临床意义的。
- 王深明陈国锐林勇杰詹世光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瘤体破裂血管外科预后
- 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若干问题探讨(附81例报告)被引量:6
- 1997年
- 报告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81例,对其诊断、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法及常见术后并发症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无创伤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可列为腹主动脉瘤的常规诊断方法;腹主动脉瘤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有症状者是破裂前期,及时手术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术中应注意手术技巧的改进和防止松钳性休克的发生;术中、术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严密的脑心肾监护,防止急性心肌梗塞和肾功能衰竭等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手术治疗59例,动脉瘤切除50例,手术切除率为84.7%,全组手术死亡7例,病死率11.9%。
- 詹世光林勇杰陈国税刘奕山黄灿之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
- 原发性腹主动脉肠瘘3例报告被引量:4
- 1990年
- 本病系指未经治疗的腹主动脉瘤与肠道间自发性交通,临床上较为少见。本院1950~1988年间共收治消化道出血3196例,其中腹主动脉肠瘘3例,占0.09%。现将本组3例原发性腹主动脉肠瘘报告并讨论如下。
- 林勇杰陈国锐詹世光刘奕山黄灿之
- 关键词:腹主动脉肠瘘
- 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附185例报告)被引量:56
- 1998年
- 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附185例报告)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广州,510080)王深明陈国锐林勇杰詹世光黄灿之刘奕山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静脉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临床症状,而非一个病症。多年来治疗下...
- 王深明陈国锐林勇杰詹世光黄灿之刘奕山
-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
- 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_1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寻找一种更好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方法。方法:将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与单用尿激酶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血管再通率的变化。结果: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 常光其吴壮宏林勇杰詹世光吕伟明
- 关键词:静脉
- 原发性静脉倒流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 1997年
- 为治疗下肢原发性静脉倒流性疾病,采用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PCC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和下肢深静脉瓣膜重建术治疗208例274条肢体,男119例,女89例,平均年龄(49.2±3.4)岁,平均病程(14.0±1.0)年。经彩色多普勒和静脉顺行造影检查,有77%患肢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术后随访率73.1%,随访平均时间(6.5±0.5)年。行PCCS+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的肢体有7.6%浅静脉曲张复发,23.4%症状复发,16.1%溃疡复发,复发病例均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Ⅱ°以上。行股浅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者,症状、体征全部消失,瓣膜功能恢复正常。PCC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Ⅱ°~Ⅲ°以上者。
- 王深明陈国锐林勇杰詹世光黄灿之刘奕山
- 关键词:外周血管病血管外科手术
- 联合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更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取健康杂种犬5只,行分期股动静脉转流术,第2期手术后2w加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加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后吻合口近端股动、静脉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加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后,吻合口近端股动、静脉血流量分别增加60%和48.1%。结论:联合手术可以起协同作用,使缺血肢体获得更多动脉血,静脉血回流量亦相应增加,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病变更有效的一种手术方法。
- 王相如林勇杰詹世光
- 关键词:动静脉转流血液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