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云川
-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肝癌HIF-1α表达与多排CT血供分型的相关性研究与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肝癌多排CT血供分型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3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癌术前行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观察血供分型,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癌Edmondson-Steiner分级对应的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动脉供血型中HIF-1α表达强阳性和阳性最高,其次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型者。门静脉供血型和少血供型表达水平最低(P<0.001)。随Edmondson-Steiner分级增高,HIF-1α表达增高(P<0.05)。结论:多排CT双期扫描能够反映肝癌血供分型和血管生成,一定程度上推测HIF-1α表达水平和组织学分级,有利于包括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
- 解云川周翔平
- 关键词:肝肿瘤
- CT灌注成像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前评估肝储备中的应用
- 2009年
- 胡剑飞雷正明解云川
- 关键词:手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CT灌注成像肝脏储备功能
- 分子水平的影像医学
- 2003年
- 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对疾病的认识已从细胞和大体组织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更体现了疾病诊治的标志性进展。依托电子学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 ,影像医学与临床诊治已密不可分。因而 ,将影像医学与基因诊断和治疗相结合 ,不仅能促进影像医学向分子水平发展 ;同时能够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更深入。
- 解云川周翔平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磁共振成像分子病理学影像医学
- 功能CT评价肝癌手术风险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手术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准确评价肝储备功能对于临床治疗中在最佳疗效和最小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肝储备功能的评价方法较多,但均不够理想。本文介绍了功能CT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价值及特点,并论证其与肝癌手术风险的关系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解云川雷正明唐光才
- 关键词:肝癌手术风险
- 原发性肝细胞癌螺旋CT血供分型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螺旋CT血供分型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PHcc病灶术前行螺旋CT双期扫描观察血供分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Hcc高、中、低分化者的VEGF表达水平,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动脉供血型中VEGF表达强阳性者和阳性者均为最高,其次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型者。门静脉供血型和少血供型VEGF表达水平最低(P<0.001)。随着组织学分级(Edmondson-Steiner分级)的增加,VEGF表达水平增高(P<0.05)。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能够反映PHcc血供分型和血管生成情况,并能推测VEGF表达水平和组织学分级,从而有利于包括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在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
- 解云川周翔平周桥刘卫平刘荣波黄娟陈卫霞张璋肖丹姜勇邓伊伶张杰
- 关键词: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64层螺旋CT图像融合技术在诊断冠状动脉起源、走行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图像融合技术在诊断冠状动脉起源、走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8日至2007年9月30日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结果,共326例,包括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对每位患者图像行容积重现(VR)法重建心脏及冠状动脉树,二者图像融合,透明化处理,分别观察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起始部位、走行分布情况。结果:共326例冠状动脉各段及其与心脏关系清楚显示,冠状动脉起源正常313例(96.0%),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共13例(4.0%)。右冠状动脉(RCA)开口于主动脉右窦上方1例,右圆锥支(CB)开口于主动脉右窦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LM)开口于主动脉左窦上方5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及回旋支(LCX)分别开口于主动脉左窦2例,左侧圆锥支(LCA)开口于主动脉左窦2例,左旋支开口于主动脉右窦1例。另有1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开口于主动脉升部前壁和乳内动脉,并可见侧支循环动脉。循环类型呈右冠优势型311例(95.4%),均衡型6例(1.8%),左冠优势型9例(2.8%)。结论:64层螺旋CT图像融合技术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脏关系直观、准确,在诊断冠状动脉起源、走行中有重要价值。
- 陈洪亮黄新文唐光才陈光祥高礼明解云川
- 关键词:冠状动脉走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分子机制与影像学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5年
- 解云川周翔平
- 关键词:血管生成肝细胞癌分子机制影像学判断预后富血供
- 肝癌HIF-1α表达与多排CT血供分型的相关性研究与临床意义
- 目的:研究肝癌多排CT血供分型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材料和方法:对3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癌术前行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观察血供分型,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癌Edmondson-St...
- 解云川周翔平
- 关键词:肝肿瘤X线计算机螺旋CT
- 文献传递
- 64层螺旋CT显示冠状静脉系统形态学的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同时显示心脏静脉系统解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无冠状动脉病变、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的患者70例,男39例,女31例,行舒张中末期二维、三维图像重建,观察冠状静脉窦(CS)及其属支的显示情况,评价各测值与性别的关系。结果70例患者CS及其属支均获得较高质量图像。CS呈管状50例(71.4%),喇叭状20例(28.6%)。所测得CS及其属支的形态学参数均与性别无关。心脏最大横径、心胸比与CS口上下径、前后径及平均径均无相关性。结论64层螺旋CT可评价CS及其属支的形态学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孙占国唐光才黄新文高礼明漆军解云川武艳君郭元元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静脉窦
- 功能CT预评价原发性肝癌介入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功能CT评价原发性肝癌肝储备功能与介入治疗风险关系的价值。方法:97例CT及实验室检查诊断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行剩余肝容积测量及肝灌注扫描。治疗后分为肝功能障碍组(n=29)和无肝功能障碍组(n=68)。以介入围手术期相关的影像、介入治疗、实验室指标作为危险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再用P<0.05的指标为自变量行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CT测量单位体表面积的剩余肝容积(RHVS)、门静脉灌注量(PVP)、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介入导管的直径、门静脉栓塞、肿瘤直径、术前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ChildTurcotte-Pugh分级(CTP分级)。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肝癌介入术后肝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有RHVS减小、PVP降低、介入导管直径增大、术前血清肌酐增高(P<0.01)。结论:功能CT能在介入治疗前评估原发性肝癌的肝储备功能和介入治疗风险并提供影像证据。
- 解云川李玉伟唐光才兰永树戴贵东
- 关键词:肝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