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小群
- 作品数:104 被引量:903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守住青山绿水,遏制污染毒瘤:我国南方峰林平原区地下水污染被引量:2
- 2018年
- 峰林平原是我国南方山水的典型代表,其特殊的岩溶地貌类型具有珍稀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的地质景观。但是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和强烈的人类活动,峰林平原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地方的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威胁。本文简述了峰林平原水文地质结构特点、污染现状、成因及危害,提出了一系列从源头上解决峰林平原区地下水污染的对策建议。
- 张连凯覃小群黄奇波刘朋雨
-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水文地质结构
- 酸雨对桂林枯水期岩溶地下水δ^(13)C_(DIC)及碳汇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5年
- 定量评价硫酸对岩溶碳汇效应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岩石风化碳汇通量估算精度,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选取受酸雨影响的桂林岩溶区为研究对象,在枯水期对研究区14个岩溶大泉和15条地下河水化学成分和碳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岩溶大泉和地下河中阳离子以Mg2+和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90%以上,SO42-含量较低,其含量范围为0.004~0.213mmol/L;所占阴离子组成比例为0.12%~6.11%;δ13CDIC、[Ca2++Mg2+]/[HCO3-]更偏向于碳酸溶解端元,离硫酸溶解端元距离远,证实硫酸参与碳酸盐岩的溶解对地下水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简称DIC)及δ13CDIC的影响有限;与Sr2+/Ca2+值一样,δ13CDIC主要受径流条件控制,其大小可以反映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强弱.利用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由硫酸溶蚀碳酸盐岩的平均比例为22.64%,产生的DIC(HCO3-H2SO4)占总DIC的平均比例为13.04%,碳酸产生的DIC(HCO3-H2CO3)占地下水总DIC的比例为86.96%,其中来源于土壤大气中的HCO3-比例为43.48%.因此,扣除硫酸对地下水中DIC的贡献后,岩溶碳汇效应将减少13.04%.
- 黄奇波覃小群刘朋雨唐萍萍
- 关键词:地下水
- 喀斯特(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技术与示范
- 蒋忠诚李先琨王克林曾馥平吕仕洪邓艳罗为群覃小群庞冬辉黄玉清何成新向悟生苏以荣邱泗杰肖润林陆树华
- 该课题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中国西部重点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的“喀斯特(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技术与示范”课题,主要针对西南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展开岩溶峰丛洼地地区的生态重建技术与示范,建立...
- 关键词:
- 关键词:峰丛洼地生态重建
- 半干旱岩溶区土壤次生碳酸盐比例及对岩溶碳汇计算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定量评价半干旱岩溶区土壤次生碳酸盐比例和来源有助于认识土壤系统影响岩溶作用的机理。选取山西晋中盆地西南,吕梁山东侧的半干旱岩溶区马跑神泉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地、退耕地、灌丛地土壤剖面进行分层取样并测定碳酸盐含量及其δ^(13) C、CO_2浓度及其δ^(13) C值,分析其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和控制因素;并结合研究区碳酸盐岩的δ^(13) C值计算3个剖面各层土壤次生碳酸盐所占比例。研究结果表明:3个土壤剖面的碳酸盐含量、CO_2浓度在0~50cm土层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50~70cm土层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碳酸盐δ^(13) C值、δ^(13) C_(CO_2)值在0~50cm土层随深度增加而偏负,在50~70cm土层随深度增加而偏重;土壤碳酸盐含量及其δ^(13) C值主要受次生碳酸盐比例控制,而土壤CO_2及其δ^(13) C_(CO_2)值在上层主要受大气CO_2和土壤有机质分解生成的CO_2共同影响,下层还受土-岩界面岩溶作用过程制约;退耕地、林地、灌丛剖面次生碳酸盐所占比例的均值分别为52%、42%和32%,证实北方半干旱岩溶区土壤中存在原生碳酸盐向次生碳酸盐转化过程。
- 黄奇波覃小群刘朋雨张连凯苏春田
- 关键词:碳酸盐C值
- 硫化物风化产酸对流域岩石风化和碳循环的影响——以黄河支流三川河流域为例被引量:8
- 2020年
- 硫化物风化产酸可加速岩溶作用但抑制大气二氧化碳参与流域碳循环,其复杂的地球化学机制和过程待阐明.本文以黄河二级支流三川河流域为例,通过采集20个三川河及其支流地表水点样和30个柳林泉地下水点样,经实验测试获得了流域比较系统的水化学资料和δ^13C、δ^34S数据,运用碳、硫同位素分析与水化学平衡计量方法,量化了流域硫化物风化产酸对岩石风化作用的贡献以及对碳循环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煤系地层硫化物和矿床硫化物的氧化及大气酸沉降所形成的硫酸明显促进了流域碳酸盐岩的溶蚀,对碳酸盐岩溶蚀的贡献约占64.59%;柳林泉水石膏溶解来源的SO2-4占69%,河水中石膏溶解来源的SO2-4占30%,但这些部分SO2-4没有参与溶蚀作用,应当扣除;三川河流域平均岩石风化速率为10.02 mm/ka,其中碳酸盐岩、 硅酸盐岩的风化速率分别为9.14 mm/ka和0.88 mm/ka,低于国内外很多流域;由于硫酸抵消了碳酸盐岩石风化作用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流域岩石风化消耗大气/土壤CO2通量为116.58 mmol/(km^2·a),不足珠江流域的1/5,且硅酸盐岩风化的贡献占63.3%.
- 覃小群蒋忠诚蒋忠诚张连凯黄奇波梁永平
- 关键词:硫化物碳循环
- 北方不同植被下土壤岩石试片的溶蚀速率及碳汇分析--以山西汾阳地区为例被引量:22
- 2013年
- 通过山西汾阳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对比溶蚀实验,并结合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测试分析及土壤水分含量和CO2浓度野外现场测试,揭示出北方半干旱条件下的溶蚀速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土下试片溶蚀速率差异明显,林地的地面以下溶蚀速率最大,为0.551 1mg/(cm2·a),分别是灌丛[0.258 5mg/(cm2·a)]和草地[0.254 7mg/(cm2·a)]的2.13倍和2.16倍;表明随着植被的正向演替,碳酸盐岩溶蚀速率有增加的趋势。(2)试片溶蚀速率主要受土壤有机碳、无机碳、水分控制,受土壤CO2浓度影响小;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水分与试片溶蚀速率呈正相关,土壤无机碳含量与试片溶蚀速率呈负相关;高浓度的无机碳使部分试片经过溶蚀后重量不减反增,造成试片溶蚀速率偏低。(3)以林地、灌丛、草地条件下试片土下平均溶蚀速率计算出研究区岩溶碳汇强度为1.815tCO2/(km2·a),与前人根据水化学径流法计算的结果[8.69tCO2/(km2·a)]相比偏小。这意味着由溶蚀试片法来计算我国岩溶碳汇量可能会比实际偏小。
- 黄奇波覃小群刘朋雨唐萍萍
- 关键词:溶蚀速率土壤无机碳土壤CO2
- 崇左响水地区地下水水质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39
- 2019年
- 以崇左响水地区为研究区域,对区域内60个地下水样品中的常规指标和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和分析,运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环境质量,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井水、泉水和地下河水的常规指标和金属元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水质级别均为较差级别,地下河水的综合评价分值(F=4. 26)最低,井水和泉水的综合评价分值(F=7. 10)相同.高硬度和高矿化度利于Cr的富集,还原环境利于As的富集,Zn、Pb、Cd和Cu经过的环境地球化学作用相似,Fe、Al和Mn来源相似.健康风险评价表明,3种类型地下水的健康总风险偏高,大小顺序为井水>地下河水>泉水,主要来源于致癌性金属元素Cr.致癌总风险比非致癌总风险高4~6个数量级,致癌总风险均高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 0×10^(-5)a^(-1)),非致癌总风险均小于可接受的健康风险水平(10^(-6)a^(-1)).儿童健康总风险大于成人,经饮水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比皮肤接触途径高2~3个数量级.从饮水安全考虑,在饮用前需对井水、地下河水和泉水进行适当处理并实施对Cr污染物的控制.
- 周巾枚蒋忠诚徐光黎覃小群黄奇波张连凯
-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分析内梅罗综合指数健康风险评价
- 柳江流域岩溶草丛群落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根据柳江流域草丛群落类型、高度及其分布面积选择平均高度>1.5m、0.5~1m和<0.5m的高、中、低3种高度的代表性草丛,通过收获法研究了其群落生物量,并对其碳储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表明:(1)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毛秆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和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草丛群落的生物量分别为8 609.68g/m2、1 022.61g/m2和821.63g/m2,生物量与高度呈正相关,但随群落高度增加,地上生物量增加迅速,地下生物量增长平缓;(2)随群落高度增加,生物量迅速向地上部分聚集,低矮的假俭草群落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为1.91,高度中等的毛秆野古草群落为1.32,但高度大的五节芒群落仅为0.21,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与群落高度呈负相关,其中毛秆野古草与五节芒群落的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可以用幂函数很好的拟合(R2>0.79,P<0.01),因此二者可以依据地上生物量便捷的估算其地下生物量,但假俭草地下和地上生物量的关系模型不理想;(3)地下生物量以幂函数关系随深度递减(R2>0.95,P<0.01),主要集中分布在0~20cm土层,可达根系生物量的80%以上,40cm以下土层中根系很少;(4)柳江流域岩溶区草丛植被的碳储量达9.51TgC。
- 侯满福黄伟川覃小群
- 关键词:岩溶区生物量碳储量
- 马山东部岩溶洼地谷地内涝特征与治理规划被引量:10
- 2008年
- 马山东部约94%的面积为碳酸盐岩分布区,岩溶洼地谷地发育,且封闭性好,内涝频繁发生。据调查,全区经常性发生内涝的洼地谷地多达170余处,受涝面积大于2.1万亩,内涝具有周期性、多发性,以及分布面广、突发性强、治理难度大等特点。统计表明,本区内涝发生少者每年1~2次,多者可达5~7次,内涝淹没时间长的可达1~2个月。分析认为,持续的强降雨、封闭的地形地貌条件、地下管道排水不畅和洼地谷地远离排泄基准面等,是内涝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剖析加芳、古寨、古零等洼地谷地已有治涝工程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地理地质环境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存在地表排泄基准面的地区宜实施排洪隧道工程治理、对无排泄基准面的洼地谷地区宜修建溶洼成库的洪涝治理方案与建议。
- 李庆松李兆林裴建国覃小群易连兴梁茂珍
- 关键词:地质条件
- 广西百朗地下河大石围天坑段金属元素沉积记录被引量:1
- 2017年
- 研究测定了百朗地下河大石围天坑段沉积柱芯中金属元素和沉积有机质(SOM)浓度,结合^(210)Pb定年和历史事件记载,恢复了1932-2007年间百朗地下河流域的污染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河沉积柱中主要有毒重金属Cd、Hg分别超过广西土壤背景值3.4和0.6倍,超过中国土壤背景值11.2和2.7倍;1932年至2007年间;总体上沉积柱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垂直分布趋势相似,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并推演了历史上农民运动、抗日战争、大跃进、改革开放初期和经济快速发展期等事件是造成百朗地下河流域金属元素变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沉积柱中钙与镁的垂直变化显示了1983年以来流域岩溶石山地区进入一个新的建设高潮。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Cr、Pb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Fe、Cu、Ni、Zn、As、MgO来源为自然和人为混合源;Cd、Hg、Mn、CaO和SOM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源;与多环芳烃相关性分析显示Zn、Cd和As部分来源为人为的燃煤污染。因此沉积柱较好地记录了百朗地下河流域重金属污染历史。
- 孔祥胜栾日坚洪涛覃小群祁士华
- 关键词:金属元素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