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虞昕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艺术

主题

  • 4篇电影
  • 2篇雕刻
  • 2篇雕刻时光
  • 2篇圣愚
  • 2篇塔尔科夫斯基
  • 2篇文化特征
  • 2篇文学
  • 1篇大学校园
  • 1篇道德
  • 1篇盗梦空间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剧
  • 1篇电影馆
  • 1篇电影批评
  • 1篇电影运动
  • 1篇都市
  • 1篇学社
  • 1篇影视
  • 1篇影视作品
  • 1篇游荡

机构

  • 7篇上海大学

作者

  • 7篇虞昕

传媒

  • 2篇电影新作
  • 1篇当代电视
  • 1篇当代电影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观及其文化特征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是享誉世界的电影导演大师,其独特的电影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学界所瞩目.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观,即塔尔科夫斯基对电影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旨在将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思想...
虞昕
关键词:塔尔科夫斯基雕刻时光圣愚
文献传递
大校园里的“新电影运动”
2004年
如今大学校园里,活跃和流行的不再是过去的诗社或文学社团,而是以DV为主体的各种影像活动。不论是影视专业或非影视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拿起DV,去拍摄属于自己的作品。并且各类赛事随之而起:首届大学生国际影像交流周、第二届华语大学生影视作品展、“DV新世代”中华青年影像大展、第十届大学生电影节DV作品大赛……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大学生们纷纷投身到DV的行列中,菁菁校园里,正在悄然涌起一场以DV为载体的“新电影运动”。 DV,可译作数字摄像(Digital Visual)
虞昕
关键词:影视作品新电影大学校园文学社团数字视频格式
《朗读者》:现代性与大屠杀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一位前纳粹集中营的文盲女看守汉娜的审判故事,《朗读者》反思了德国人的战争罪责,揭示了纳粹大屠杀与现代性之间的必然联系:现代劳动分工导致的道德盲视,现代官僚体系导致的将屠杀工作"工厂化",以及现代理念中将外部世界看做是一个供人类任意改造的"花园"的"园艺思想",共同导致了大屠杀悲剧的发生。
虞昕
关键词:大屠杀官僚体系
论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馆及其文化特征
虞昕
关键词:塔尔科夫斯基雕刻时光圣愚
当代美国电影中的后大都市游荡者——以《在云端》、《第九区》和《盗梦空间》为例被引量:6
2010年
在研究19世纪的资本主义大都市巴黎时,本雅明曾重点分析了被法国人称为“波西米亚人”的游荡者的形象,按照本雅明的解读,都市游荡者的一个主要特点就在于“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处在一种反抗社会的躁动中,并或多或少地过着一种朝不保夕的生活”。在都市中生存的作家、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有许多就属于“游荡者”的范畴。事实上,自从资本主义大都市形成以来,游荡者的身影就从未消逝。
虞昕
关键词:大都市自由职业者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研讨会综述被引量:4
2009年
2009年4月6日,上海大学影视与文学创作批评中心组织召开“《我的团长我的团》价值意义如是说”研讨会,针对《我的团长我的团》引发的思考进行了深入探讨,沪上诸多学者参与讨论。
虞昕
关键词:团长电视剧文学创作
论网络时代中国电影批评场域的主要特征
网络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兴电影批评空间,使得中国电影批评场域从话语方式、文本特征、身份建构到批评语境、批评主体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试图并采用媒介批评和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布迪厄的场域概念为核心...
虞昕
关键词:网络时代电影批评身份建构批评语境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