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亚平

作品数:21 被引量:185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发酵
  • 8篇马钱
  • 8篇马钱子
  • 5篇镇痛
  • 5篇抗炎
  • 4篇毒性
  • 3篇药用
  • 3篇真菌发酵
  • 3篇生物碱
  • 3篇巴豆
  • 2篇多糖
  • 2篇药用真菌
  • 2篇指纹
  • 2篇色谱
  • 2篇生物碱含量
  • 2篇青木香
  • 2篇乌头
  • 2篇乌头碱
  • 2篇细胞
  • 2篇相色谱

机构

  • 2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中药炮...

作者

  • 21篇蒋亚平
  • 15篇潘扬
  • 7篇刘学湘
  • 6篇张弦
  • 5篇陈建伟
  • 4篇王身艳
  • 3篇庄毅
  • 3篇吴晓峰
  • 2篇郑泉
  • 2篇杨英
  • 2篇曹亮
  • 2篇蔡江涛
  • 2篇陈龙
  • 2篇彭薇
  • 2篇孙钰
  • 2篇余黎
  • 1篇唐海霞
  • 1篇刘春美
  • 1篇施铮
  • 1篇陈慎宝

传媒

  • 5篇食品与生物技...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草药
  • 1篇现代中药研究...
  • 1篇Chines...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9
  • 1篇199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灵芝双向固体发酵草乌后菌质抗炎镇痛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灵芝双向固体发酵草乌后菌质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运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获得灵乌菌质,采用角叉菜胶致炎法、二甲苯致耳肿胀法、扭体法等多种动物模型和方法考察不同剂量灵乌菌质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灵乌菌质能明显减少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与传统湿热法炮制品组相比,灵乌菌质高剂量组对小鼠疼痛反应的抑制作用差异显著(P<0.05)。抗炎作用方面,灵乌菌质能够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在高剂量时,灵乌菌质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传统湿热法炮制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低剂量灵乌菌质在致炎后4h和5h内明显降低大鼠足跖容积,对大鼠足跖肿胀的减轻作用显著优于炮制品(P<0.01)。结论草乌与灵芝所构成的发酵组合灵乌菌质的抗炎镇痛作用与单品相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王身艳余黎刘学湘蒋亚平陈建伟
关键词:草乌发酵镇痛
双向发酵前后马钱子生物碱含量及其HPLC指纹谱的比较被引量:45
2006年
目的观察中药马钱子被多种药用真菌固体发酵后生物碱含量及其指纹谱的变化。方法将马钱子(药材生品)作为“药性基质”,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运用双向发酵技术,使其被灵芝、槐耳、猴头等20种真菌(F1-F20)发酵,产生马钱子“药性菌质”。采用HPLC法对发酵后各“药性菌质”中士的宁(Stry)、马钱子碱(Bru)进行含量测定;并以Stry、Bru、士的宁氮氧化物(StryNO)、马钱子碱氮氧化物(BruNO)为参照物,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比较“药性菌质”中马钱子生物碱指纹谱的变化。结果在同一发酵条件下,20种真菌对马钱子生品(“药性基质”)发酵情况有所不同,初步判定代号为F2、F7、F8、F9、F10、F12、F13、F14、F19、F20等10种菌株与“药性基质”基本相适应,菌丝体能够正常生长。发酵产生的、特别是菌丝体生长良好的“药性菌质”中很多生物碱成分与马钱子生品(药性基质)相比,无论在种类和相对含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Stry、Bru的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而StryNO、BruNO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指纹谱中显示出5个新产生的或含量变化较大的未知成分。结论双向发酵后菌丝体生长良好的“药性菌质”中马钱子类生物碱成分发生了质和量的明显变化,提示此项技术可能对中药马钱子的减毒增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潘扬张弦蒋亚平庄毅
关键词:马钱子生物碱含量指纹谱
广防己中马兜铃酸Ⅰ的提取工艺优选及真菌发酵对其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优化广防己中马兜铃酸Ⅰ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真菌发酵降低毒性作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提取时间、溶剂倍数、甲醇浓度、提取次数4个因素为考察指标,直接加热回流法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广防己及其两种药用真菌(F1菌和F2菌)发酵品溶液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1%冰醋酸水溶液(51:49),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315nm,柱温30℃。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粉末40目,加10倍量60%甲醇直接加热回流提取一次1h;与广防己药材相比,两种发酵品GF1和GF2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均明显下降,下降率分别为68.67%和52.67%,且有新的色谱峰出现。结论:该工艺马兜铃酸Ⅰ提取率高,稳定性好,提示真菌发酵可能对广防己的减毒具有一定的意义。
刘学湘潘扬蒋亚平蔡江涛杨英
关键词:真菌发酵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青木香及其发酵品中马兜铃酸类成分(英文)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高分辨质谱法(HPLC-ESI-TOF-MS),鉴定青木香及其灵芝菌发酵品中马兜铃酸类成分。方法:采用Hanbon Phecda 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A)和0.2%醋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5min(15%→30%A),25-45min(30%→50%A),45-55min(50%→60%A),55-75min(60%→80%A)75-80min(80%→15%A),流速:1.0mL·mL-1。利用样品的色谱保留时间及质谱数据进行分离和分析,对其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7种马兜铃酸类成分分别被鉴定为马兜铃酸I(6)、马兜铃酸II(4)、马兜铃酸III(5)、马兜铃酸Ia或IIIa(1)、马兜铃酸IVa、Va、VIIa或VIIIa(3)、马兜铃酸IV或VII(7)和马兜铃酸VIa(2)。与青木香原药材相比,发酵品中这7种马兜铃酸类成分峰面积均有所下降,其中化合物1、2、4-7的下降率分别为93.5%、87.2%、94.1%、42.2%、86.2%和69.5%;而化合物3未能检出。与此同时,发酵品在色谱保留时间0-20min的范围内,明显出现了大量新的色谱峰(可能为马兜铃酸类成分经发酵转化后产生的极性物质)。结论:本方法对青木香及其发酵品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指认有很大帮助,提示青木香通过灵芝菌发酵,可大大降低其中导致肾毒性问题的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含量。
刘学湘吴晓峰潘扬蒋亚平
关键词:青木香固体发酵灵芝菌马兜铃酸
一种以药用真菌实现对马钱子降毒存效的固体发酵方法
一种以药用真菌实现对马钱子降毒存效的固体发酵方法,其步骤如下,对发酵所用的裂褶菌、竹黄菌、单色云芝菌、鸡油菌、白僵菌或蝉花菌进行活化和扩增培养,对作为药性基质的马钱子进行烘干、粉碎、加水浸润、蒸汽高压灭菌等处理,将上述六...
潘扬蔡宝昌陈龙刘学湘张弦蒋亚平
文献传递
不同发酵天数对“栓钱菌质”急性毒性及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小鼠扭体试验和耳廓肿胀试验,比较7个不同发酵天数(0、7、20、41、48、62、69 d)的"栓钱菌质"的急性毒性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了不同发酵天数对其毒性效应和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发酵天数"栓钱菌质"毒性下降率(%)大小如下:0 d≈7 d<20 d≈41 d<48 d<62 d<69 d。扭体反应次数大小如下:69 d≈62 d>48 d>41 d≈20 d>0 d>7 d;与空白对照相比,0、7、20、41、48 d者与马钱子生品一样,均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表明发酵48 d内基本保留了生品原有的镇痛作用;而62 d和69 d者则此活性消失,且与阳性对照(吲哚美辛)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耳廓肿胀下降率(%)大小如下:7 d≈20 d>41 d>48 d>0 d>>62 d>69 d;与空白对照相比,0、7 d、20、41、48 d者与生品相同,皆可显著抑制致炎后小鼠的耳廓肿胀率(P<0.05或0.01),表明发酵48 d内抗炎作用没有明显变化。综合分析不同发酵天数"栓钱菌质"毒性和药效的结果,确定其发酵终点应选择在第41~48 d较适宜。
彭薇孙钰潘扬张弦蒋亚平
关键词:发酵时间马钱子急性毒性镇痛抗炎
红栓菌液体发酵条件下马钱子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质量分数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在单因素实验条件优化的基础上,采用L16(45)正交试验,以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质量分数为主要考察指标,结合菌体生物量,研究不同碳源、氮源、装液量、中药量、菌球数量以及发酵时间对红栓菌发酵马钱子的影响,优化红栓菌液体发酵马钱子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工艺为:以麦芽糖为碳源,豆饼粉为氮源,装液量为100mL(250mL的三角瓶),加入0.25g马钱子细粉,接入3个大小均一的红栓菌菌球,28℃摇床培养5d。与发酵空白比较,红栓菌-马钱子发酵液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质量分数总和降低了8.74%,菌体生物量达10.6g/L,增加37.7%,同时马钱子碱氮氧化物和士的宁氮氧化物的质量分数增加。马钱子能促进红栓菌菌体的生长,液体发酵培养可达到降低马钱子中毒性成分质量分数的目的。
刘学湘潘扬蒋亚平韦庆芳
关键词:马钱子液体发酵马钱子碱
抗癌新药槐耳颗粒剂的研制被引量:3
1999年
槐耳颗粒原名槐耳冲剂。它和其原料药材槐耳菌质,均于1992年被卫生部批准为中药一类新药,并进行试生产,1996年又转正式生产,目前用于原发性肝癌等,现将其研制情况简介如下: 槐耳就是槐栓菌槐耳(槐蛾)是我国民间重要药用真菌,用于治疗癌症等。
庄毅蒋亚平郑泉
关键词:槐耳冲剂抗癌新药槐耳颗粒药用真菌治疗癌症试生产
我国药用菌多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目的:加快药用菌多糖产品的开发利用。方法:综述了我国药用菌的多糖的开发应用。结果:我国药用菌所含多糖具有多方面的药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资源。
陈建伟严松柏蒋亚平
关键词:药用菌多糖
文献传递
双向发酵对白芍HPLC指纹图谱及芍药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研究白芍双向发酵后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含量的变化及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将白芍作为"药性基质",运用双向发酵技术,产生白芍的"药性菌质",以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为指标,采用RP-HPLC法测定,比较其含量的变化及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发酵之后的白芍中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含量与生药材比较都有明显的降低。同时,经发酵的菌株有新的成分出现。结论双向发酵后白芍"药性菌质"中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含量都明显降低了,且有未知的成分出现。
王身艳陈建伟张蔚学蒋亚平
关键词:白芍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生物转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