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彬彬
- 作品数:24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通市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在宫颈癌放疗中两种不同计划方法的剂量学比较
- 葛彬彬储开岳
- 鼻咽癌放疗中应用图像配准技术对误差影响的探讨
- [目的]比较鼻咽癌精确放疗中应用KV级锥形束CT(KV-CBCT)不同配准方法对治疗中摆位误差的影响,为鼻咽癌图像引导下放疗选择最佳的配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lekta SynergyIGRT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
- 储开岳葛彬彬李明刘海涛
- 关键词:鼻咽肿瘤图像引导放疗锥形束CT图像配准
- 文献传递
- 不同剂量分割放疗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比较
- 2016年
-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剂量分割放疗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后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40例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大剂量分割组20例(PTR组)和常规剂量分割组20例(CRT组),每次治疗前行CBCT扫描验证计划,所有患者均完成处方剂量。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后近期疗效及放疗结束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TR组胸部病灶达CR或PR占40% (8/20),SD患者占35% (7/20),PD的患者占25% (5/20)。CRT组胸部病灶达CR或PR占30% (6/20),SD患者占35% (7/20),PD的患者占35% (7/2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适形放疗中,宜采用大分割放疗,从而提高局控率,缩短疗程,节省时间和资源。
- 葛琴蔡晶谢国栋杨百霞金建华储开岳赵季忠俞岑明葛彬彬曹飞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 不同射野方式在左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3种不同射野方式在术后左乳腺癌放射治疗计划中对剂量学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5例左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年龄28~76岁,中位年龄48岁。利用Monaco计划系统Auto Flash Margin技术,分别设计7野调强放射治疗(7FIMRT)、9野调强放射治疗(9FIMRT)、部分双弧的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F,设计均满足临床要求。评估分析3组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即靶区剂量、靶区适形度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剂量体积比,以及机器出束跳数和机器出束时间等。结果部分双弧VMAT靶区D_(mean)[(52.74±73.00)Gy]高于7FIMRT[(51.65±28.00)Gy]和9FIMRT[(51.18±41.00)Gy](P均<0.05),9FIMRT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均优于7FIMRT和部分双弧VMAT(P<0.05);对危及器官,部分双弧VMAT在全肺、患侧肺及健侧肺的V_(5)[(23.27±4.37)%、(51.60±5.16)%、(2.16±1.34)%],全肺和健侧肺的D_(mean)明显降低[(6.61±0.73)Gy、(1.22±0.11)Gy](P<0.05)、9FIMRT患侧肺的V20有降低[(22.23±1.38)%](P<0.05);部分双弧VMAT的心脏D_(mean)[(5.09±0.52)Gy]均分别低于7FIMRT[(6.14±0.27)Gy]和9FIMRT[(6.71±0.31)Gy](P<0.05);部分双弧VMAT的机器出束跳数和机器出束时间均分别明显小于7FIMRT和9FIMRT[(288±21)s vs(399±17)s、(453±13)s](P<0.05)。结论3种计划设计均能满足左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需求,其中9FIMRT在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略优,但部分双弧VMAT在保护危及器官、计划治疗跳数和治疗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议选择部分双弧VMAT技术,能够在保证患者计划质量的同时节省医疗资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君辉刘福友葛彬彬曹顾飞金建华储开岳刘海涛
- 关键词: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
- 宫颈癌放射治疗中膀胱充盈差异对剂量的影响研究
- 2021年
- 目的研究膀胱充盈差异对宫颈癌放射治疗中计划靶区(PTV)、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影响,并定量分析给出适宜的膀胱充盈容量。方法选择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0例,年龄34~69岁,中位年龄56岁。分别获取膀胱充盈与空虚状态下的CT图像,并勾画靶区、危及器官,相同优化参数设计计划,分别记录靶区、危及器官的相关剂量学参数。根据膀胱充盈程度的不同,分为A组(尿急尿量<250 mL或空虚尿量大于尿急尿量1/3)和B组(膀胱尿量> 250 mL或空虚尿量小于尿急尿量1/3),并进行分析,得出最优的临床膀胱充盈量。结果 A组患者膀胱充盈与空虚状态下,靶区和危及器官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在膀胱排空状态下较充盈状态,膀胱体积减小、PTV体积增大,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80.0±29.1) cm^(3)vs (486.3±149.6) cm^(3)、(1 564.0±281.0) cm^(3)vs (1 490.7±269.5) cm^(3);P=0.000、0.000]。B组膀胱充盈较空虚状态膀胱及小肠的V_(30)、V_(35)、V_(40)都有减小,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直肠、乙状结肠、股骨头、盆骨等其他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变化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计划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膀胱及小肠的V_(30)、V_(35)、V_(40)在膀胱排空状态下增加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B组患者膀胱体积与靶区体积及膀胱、小肠受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小肠受量V_(30)、V_(35)、V_(40)与膀胱体积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0.7(r=-0.802、-0.791、-0.761,P=0.000)。膀胱体积与膀胱受量之间的相关性,除了V_(40)有低度负相关外(r=-0.406,P <0.05),其他无相关性。结论充盈的膀胱容量建议至少为250 m L,在此范围内较多的尿量能够改变靶区、危及器官的形状、位置,缩小靶区体积,降低膀胱、小肠受量,在危及器官保护上更具优势。
- 葛彬彬王君辉吴建亭刘海涛翟小刚储开岳
- 关键词:宫颈癌膀胱容量剂量学危及器官器官保护
- 一种胸腹放疗科用的放疗防护服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腹放疗科用的放疗防护服,包括头部防护罩、上衣第一部分、裤子和上衣第二部分,所述头部防护罩的前表面安置有透气网,所述上衣第一部分连接于头部防护罩的下方,且上衣第一部分的袖口末端安装有手套,所述裤子连接...
- 冯进进储开岳金建华葛彬彬李明赵志刚
- 不同剂量分割放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比较
- 葛琴蔡晶谢国栋杨百霞金建华储开岳赵季忠俞岑明葛彬彬曹飞
- 红外定位系统(OPS)辅助摆位新技术在肝癌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红外定位系统(optical positioning system,OPS)辅助摆位新技术在肝癌放射治疗中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及其在肝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30例肝癌患者,均应用OPS技术辅助摆位。将CBCT扫描作为标准,比较OPS技术和室内激光系统(十字线)在X(左右)、Y(头脚)、Z(面背)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并根据摆位误差折线图分别计算出OPS和十字线的临床摆位一致性百分比。结果:通过OPS摆位在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74±1.27)mm、(3.45±1.17)mm、(2.85±1.11)mm;通过十字线摆位在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4.37±1.45)mm、(5.79±1.52)mm、(4.27±1.55)mm,各方向对应的P均<0.001。以±5 mm为标准,OPS在三个方向上的临床一致性分别为96.7%、90.0%、98.7%;十字线在三个方向上的临床一致性分别为68.0%、32.7%、72.7%。结论:OPS在肝癌放射治疗定位摆位方面非常有效。作为一种无辐射、低成本、简便快捷的定摆位新技术,OPS比室内激光系统更能提高整体的摆位精度。
- 刘于储开岳葛彬彬葛云蔡晶
- 关键词:摆位误差肝癌
- 宫颈癌精确放疗中改良仰卧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观察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观察宫颈癌精确放疗中改良仰卧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并分析膀胱充盈偏差(CT图像膀胱容量值及CBCT图像膀胱容量值的差值)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常规组,改良组采用改良仰卧位固定技术,常规组采用常规仰卧位固定技术。每周一次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取40例宫颈癌患者共200组CBCT数据(改良组125组、常规组75组),比较两组放疗摆位误差。再根据宫颈癌患者治疗时相对于定位时的膀胱充盈偏差±20%为界,分为偏差小组(膀胱充盈绝对偏差<20%),偏差大组(膀胱充盈绝对偏差≥20%),比较两组的放疗摆位误差。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放疗摆位误差中,线性误差TY(头脚)由(0.48±0.27)cm减少至(0.32±0.21)cm(P<0.05);旋转误差RY(滚动)由(0.59±0.46)deg减少至(0.40±0.28)deg(P<0.05)。改良组中,与偏差大组患者比较,偏差小组患者放疗摆位误差中,线性误差TY(头脚)及TZ(腹背)方向均小(P均<0.05)。结论改良仰卧位固定技术能够有效减小宫颈癌放疗的摆位误差,包括TY(头脚)方向线性误差以及RY(滚动)方向旋转误差;在保证宫颈癌患者治疗时膀胱充盈偏差不大(<20%)的前提下,改良仰卧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小。
- 葛彬彬刘于冯进进赵永亮郝其洁储开岳
- 关键词:体位固定技术宫颈癌
- 改良型体膜固定板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改良型体膜固定板与传统型体膜固定板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对宫颈癌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128例,年龄33~77岁,中位年龄49岁;临床肿瘤分期(TNM)ⅡA~ⅡB期34例,ⅢA~ⅢC期94例;BMI 18~29 kg/m^(2),中位BMI 24.5 kg/m^(2)。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改良型体膜固定板)60例和B组(传统型体膜固定板)68例。两组患者在进行放射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采用自动灰度线性+旋转匹配(Grey+Tine),得出三维方向线性摆位误差及旋转误差。比较不同体膜固定板之间的摆位误差。以BMI 24 kg/m^(2)为分界点,将BMI<24 kg/m^(2)为1(非肥胖)组,≥24 kg/m^(2)为2(肥胖)组。分析BMI对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影响。结果A组患者在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18±0.14)cm、(0.25±0.18)cm、(0.17±0.13)cm,旋转误差R_(X)(绕X轴角度)、R_(Y)(绕Y轴角度)、R_(Z)(绕Z轴角度)分别为(0.50±0.50)°、(0.61±0.57)°、(0.93±0.80)°;B组分别为(0.22±0.15)cm、(0.37±0.28)cm、(0.20±0.14)cm和(1.30±0.76)°、(1.08±0.58)°、(1.08±0.68)°。结果可见A组患者在Y方向、R_(X)方向、R_(Y)方向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BMI分组:A1组患者在X、Y、Z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15±0.13)cm、(0.25±0.13)cm、(0.14±0.11)cm,旋转误差R_(X)、R_(Y)、R_(Z)分别为(0.53±0.45)°、(0.59±0.48)°、(1.10±0.76)°;A2组患者分别为(0.25±0.16)cm、(0.24±0.25)cm、(0.17±0.14)cm和(0.46±0.52)°、(0.64±0.66)°、(0.85±0.84)°;B1组患者分别为(0.16±0.14)cm、(0.24±0.14)cm、(0.16±0.12)cm和(0.91±0.55)°、(0.86±0.40)°、(0.83±0.52)°;B2组分别为(0.23±0.21)cm、(0.47±0.33)cm、(0.24±0.14)cm和(1.75±0.72)°、(1.32±0.65)°、(1.33±0.73)°。从结果中可见,A1组在X方向上小于A2组,在R_(X)、R_(Y)方向上小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与B
- 商在春葛彬彬李明储开岳金建华
- 关键词:宫颈癌摆位误差身体质量指数调强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