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莉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辖域
  • 1篇动词
  • 1篇形式语义学
  • 1篇义学
  • 1篇语法
  • 1篇语法系统
  • 1篇语义
  • 1篇语义系统
  • 1篇语义学
  • 1篇歧义
  • 1篇情态
  • 1篇情态动词
  • 1篇辖域歧义
  • 1篇量词
  • 1篇句式
  • 1篇汉语
  • 1篇汉语量词
  • 1篇儿童
  • 1篇否定句
  • 1篇否定句式

机构

  • 3篇北京语言大学

作者

  • 3篇范莉
  • 1篇方立

传媒

  • 1篇现代外语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应该”及其否定句式被引量:4
2005年
吕叔湘(1996)把“应该”定义为“情理上必须如此”和“估计情况必然如此”。本文从理论和语言调查两个方面论证了吕叔湘(1996)对“应该”的定义是不确切的,因为“应该”在“情理”上达不到“必须”的程度,在“估计”上也达不到“必然”的程度。因此“应该”的定义需要修改。另外,按照吕叔湘(1996)的定义,丸尾诚(1997)所观察到的“不应该”和“应该不”在意思上的差别很小,并且吕叔湘(1996)所指出的“不该不=该”也得不到自然的解释。本文的修改意见是:“应该”在情理上非常接近于“必须如此”;在估计上非常接近于“必然如此”。根据这个定义(公理),“不应该=应该不”和“不该不=该”都可以作为定理推出。
方立范莉
关键词:情态动词辖域必然性
汉语量词辖域歧义及其在HPSG的阐述
范莉
文献传递
儿童和成人语法中的否定和否定辖域
否定和否定辖域在语义系统和语法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两条脉络贯穿论文的理论研究和习得研究:在语法系统内部,体现为“否定-否定辖域”;从语言使用者角度,体现为“成人语法-儿童语法”。论文以否定辖域问题作为切入点,在成人语法...
范莉
关键词:否定辖域语义系统语法系统形式语义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