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月珍 作品数:21 被引量:69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更多>> 发文基金: 青年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肺黏膜相关B淋巴细胞淋巴瘤中BCL10蛋白表达和染色体易位的关系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检测肺黏膜相关B淋巴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中BCL10蛋白表达及目前报道的染色体易位的发生率,包括t(11;18)/API2-MALT1、t(1;14)/BCL10-IgH及t(14;18)/MALT1-IgH,探讨BCL10异常表达和染色体易位的关联程度。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00--2007年诊断的23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组织蜡块,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27—84岁,平均55.8岁。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CL10蛋白的表达,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分别检测AP12-MALT1、BCL10、MALT1和IgH基因的异常,并对可联络到的10例病例进行随访。结果23例中19例BCL10蛋白表达阳性,其中细胞质阳性9例,细胞核阳性者10例;用FISH方法检测了全部病例,其中9例可检测到AP12-MALT1融合基因,1例可能为BCL10-IgH融合,未发现IgH-MALT1基因异常。细胞核BCL10蛋白表达阳性的10例中,仅5例同时伴有基因异常;BCL10异常核表达与染色体易位无明显相关性(X2=0.306,P=0.685)。有随访资料的10例患者全部生存(随访时间7~35个月),但治疗方式各异(单纯化疗、手术或手术加化疗)。结论肺MALT淋巴瘤患者组织内BCLIO在细胞核中表达率较高,t(11;18)/AP12-MALT1融合基因是肺MALT淋巴瘤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而t(1;14)/BCL10-IgH和t(14;18)/MALT1-IgH在肺MALT淋巴瘤中不常见;核表达BCL10与发生染色体异常是互相独立的因素,但这些特点对肺MALT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特别是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小标本组织的诊断更有帮助。 李百周 杨文涛 陆洪芬 范月珍 周晓燕 施达仁关键词:淋巴瘤 易位 p53、c-erbB-2、视网膜母细胞瘤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和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03年 贾晓枫 甄戈华 乐竹琴 施达仁 陆洪芬 范月珍关键词:P53 视网膜母细胞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胃癌 胃镜活检组织P53和C-erbB-2同步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分析P53和C-erbB-2在胃癌和肠化生组织中表达的差异,以期有助于筛检胃癌高危人群及临床早期诊断。方法 以免疫组化ABC法对15例正常黏膜、16例轻度肠化生、15例中度肠化生、13例重度肠化生和14例胃癌组织进行同步检测。结果 P53和C-erbB-2免疫组化阳性在胃癌组织中分别是8/14(57.1%)和7/14(50%)。胃癌组中P53和C-erbB-2双重表达免疫组化阳性的敏感性是28.6%,特异性是100%;P53和(或)C-erbB-2(合并表达)表达免疫组化阳性的敏感性是84,6%,特异性是88.1%。结论 C-erbB-2特异性高,临床上可用作胃癌肿瘤诊断的标记物。P53和C-erbB-2双重表达在胃癌早期诊断中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合并表达能在临床活检筛检高危人群中起作用。 贾晓枫 施达仁 乐竹琴 陆洪芬 范月珍关键词:胃镜检查 P53 C-ERBB-2 同步检测 癌组织 bcl-10蛋白异常表达对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 bcl-10蛋白表达对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MALT 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40例不同部位的 MALT 淋巴瘤,包括胃38例、眼眶35例、肠16例、皮肤15例、涎腺15例、肺14例、甲状腺3例、其他部位4例。对照:10例扁桃体反应性滤泡增生(RFH)、5例眼眶的淋巴组织增生和143例非 MALT 淋巴瘤、不同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包括20例 NK/T 细胞淋巴瘤、20例滤泡性淋巴瘤(FL)、20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20例淋巴结内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10例原发胃 DLBCL、13例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12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1例脾脏边缘区淋巴瘤(SMZL)、6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 T 细胞淋巴瘤(AITL)、6例外周 T 细胞淋巴瘤(PTCL)、3例 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B-SLL)、1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和1例浆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 法检测 bcl-1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检测CD20与 bcl-10的共表达。结果在扁桃体 RFH 中,bcl-10蛋白呈中等强度表达于生发中心 B 细胞质中,套细胞不表达,边缘区细胞和副皮质区 T 细胞呈弱表达。在眼眶淋巴组织增生中,2例 bcl-10阴性,3例主要呈淋巴滤泡生发中心 B 细胞质阳性,与扁桃体 RFH 的表达类似。在非 MALT 淋巴瘤的其他类型 NHL 中,除3例(3/10)原发胃 DLBCL 呈胞核阳性外,其余均未见胞核表达;在不同 NHL中的胞质阳性分别为:结内(12/20)和胃(7/10)DLBCL、FL 和 ALCL(16/20)、PTCL(5/6)、AILT(6/6)、NMZL(13/13)、SMZL(11/11)、B-SLL(3/3)和浆细胞瘤(1/1),11例 MCL 呈胞质可疑阳性,20例 NK/T 细胞淋巴瘤和1例 LPL 阴性;在部分淋巴瘤中可见肿瘤性细胞表达而反应性小淋巴细胞不表达:MALT 淋巴瘤之 bcl-10的总表达率为92.1%(129/140),其中54.3%(76/140)胞质阳性,37.9%(53/140)胞核阳性;但不同部位之胞核阳性率有所不同。在 MALT 淋巴瘤中,bcl-10蛋白核强表达最常见于眼眶(25.7%,9/35); 李百周 周晓燕 叶洪涛 杨文涛 范月珍 陆洪芬 施达仁关键词: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p53、c-erbB-2、Rb和PCNA的表达在胃癌起源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检测针对胃癌基因蛋白产物(p53、c-erbB-2和Rb)和核增殖抗原(PCNA)的抗体,以间接了解不同基因蛋白产物的变化在胃癌起源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方法:对15例正常黏膜、16例轻度肠化生、15例中度肠化生、13例重度肠化生和14例胃癌组织标本连续切片同步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4种蛋白产物过度表达均主要见于胃癌组织。p53基因蛋白产物的阳性率除重度肠化生组外非胃癌各组与胃癌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基因蛋白产物的阳性率在非胃癌各组与胃癌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别(P<0.01)。PCNA免疫组化标记指数值在非胃癌各组与胃癌组之间差别显著(P<0.05)。Rb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在非胃癌各组和胃癌组织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p53蛋白可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起作用,其改变在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居于肠化生阶段的癌前变化过程中。c-erbB-2蛋白可用作胃癌肿瘤诊断的标记物,其改变在胃癌的起源过程中属一晚期变化,居于癌前变化的肠化生阶段之后。PCNA的变化在胃癌的起源过程中属一晚期改变,发生在胃癌前变化的肠化生阶段以后。Rb基因在胃癌起源中作用有限。 贾晓枫 甄戈华 施达仁 乐竹琴 陆洪芬 范月珍关键词:P53 C-ERBB-2 RB PCNA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MALT淋巴瘤中bcl-10与NF-κB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 of 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中bcl-10核表达和NF-κB/p65活化的关系,探讨bcl-10核表达对MALT淋巴瘤发生的价值。方法收集不同部位MALT淋巴瘤74例(包括29例胃、16例肠、15例眼眶、8例肺、2例唾液腺、1例甲状腺、1例唇、1例胸腺和1例附睾),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bcl-10和NF-κB/p65的表达。结果在74例MALT淋巴瘤中,bcl-10的阳性率为94.6%(70/74),其中胞质阳性率为52.7%(39/74),胞核阳性率为41.9%(31/74);NF-κB/p65的阳性率为100%(74/74),其中细胞质阳性率47.3%(35/74),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阳性率占52.7%(39/74)。统计结果显示bcl-10核阳性与NF-κB核表达间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在MALT淋巴瘤中,bcl-10核表达对NF-κB活化有显著影响,可能是促进细胞增生、导致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 李百周 周晓燕 陆洪芬 范月珍 施达仁关键词:淋巴瘤 BCL-10 四种胃癌标志物同步检测的意义 2003年 贾晓枫 甄戈华 施达仁 乐竹琴 陆洪芬 范月珍关键词:同步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 P53 C-ERBB-2 PCNA RB BCL-2蛋白、NM23基因/NDPK、CEA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998年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bcl-2蛋白、nm23基因/NDPK、CEA的表达及其在NSCLC发生、转移、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免疫酶标法检测65例NSCLC、42例癌旁正常肺组织bcl-2蛋白、nm23基因/NDPK、CEA的表达情况.结果NSCLC中bcl-2蛋白、nm23基因/NDPK、CEA阳性率分别为33.8%、70.8%、61.5%,腺癌、腺鳞癌CEA阳性率(90%、60%)明显高于鳞癌(20%,P 沈磊 陆洪芬 施达仁 王懿龄 郑爱华 傅晓龙 范月珍关键词:非小细胞性 BCL-2基因 NM23基因 NDPK CEA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pleuro_pulmonaryblastoma,PPB)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和早期诊治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X线片呈肺野巨大圆形软组织肿块的患儿行肺叶切除术、病理学常规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明确诊断为PPB,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岁女孩肺内病变抗炎治疗无效,无呼吸困难、贫血、消瘦等表现,手术见左上肺尖后段囊实性孤立性、境界清楚肿块,组织结构见分化较差的小圆细胞、梭形细胞,间质成分含横纹肌母细胞、成熟和/或不成熟软骨小岛,腺管分化良好。免疫组化标记检查确诊为PPB。结论小儿肺部肿瘤病理学检查出现间胚叶组织和疑似上皮细胞且免疫组化标记呈阳性表达时,可诊断为胸膜肺母细胞瘤。 庞芸 陆洪芬 罗冰清 施达仁 丁爱莉 邬伟义 范月珍关键词:胸膜肺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学 小儿 不同部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中染色体的异常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中t(11;18)/API2-MALT1、t(1;14)/IgH-bcl-10、t(14;18)/IgH-MALT1和其他遗传学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96例不同部位的MALT淋巴瘤,包括胃53例[其中9例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分]、眼眶50例、涎腺20例、肺20例、肠17例、皮肤17例、肝脏8例、甲状腺5例和其他部位6例(包括舌根2例,胰腺、喉、声带和肾脏各1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别检测API2-MALT1、bcl-10、MALT1和IgH基因的异常。结果在196例MALT淋巴瘤中,API2-MALT1融合基因共检出25例(12.8%)。但是在不同部位,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从高到低依次为肺(45.0%,9/20)、不伴DLBCL成分的胃MALT淋巴瘤(22.7%,10/44)、涎腺(15.0%,3/20)、肠2/17、眼眶2.0%(1/50)。而在伴DLBCL成分的胃MALT淋巴瘤、皮肤、甲状腺、肝脏和其他散发部位均未发现API2-MALT1融合基因。在196例中,1例肺MALT淋巴瘤同时显示IgH基因和MALT1基因异常,可能是t(14;18)/IgH-MALT1异常。3例(2例不伴DLBCL成分的胃和1例肺)同时显示IgH基因和bcl-10基因异常,可能是t(1;14)/IgH-bcl-10异常。此外,用MALT1基因探针检测中,6例(2例涎腺、2例肝脏、1例伴DLBCL成分的胃和1例甲状腺)可能为18号染色体3体;3例(2例胃和1例肠)为MALT1基因扩增。结论在MALT淋巴瘤中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低,但在不同部位,这些异常发生率存在差异。该现象提示发生在不同部位的MALT淋巴瘤,尽管组织形态学特点类似,但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李百周 陆洪芬 周晓燕 杨文涛 孔蕴毅 范月珍 施达仁关键词:染色体畸变 凋亡调节蛋白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