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涛
- 作品数:95 被引量:686H指数:13
-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醒脑解郁胶囊对PSD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6年
- 为阐明醒脑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机理。通过实验研究,探讨醒脑解郁胶囊对PSD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能明显升高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因此,醒脑解郁胶囊治疗PSD是通过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来改善抑郁症状,恢复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治愈率。
- 闫咏梅刘力范文涛
- 地黄饮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SDF-1蛋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SDF-1蛋白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地黄饮子高剂量组、地黄饮子中剂量组、地黄饮子低剂量组、伪手术组,每组15只。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各组脑梗死面积、BrdU阳性细胞数量、SDF-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地黄饮子能有效减轻脑水肿,减少脑梗死面积,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疗效较好。对大鼠BrdU阳性细胞的数量比较,在CA1区和CA3区、DG区,地黄饮子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各组大鼠脑内SDF-1蛋白含量测定,地黄饮子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地黄饮子能促进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减轻脑水肿,减少脑梗死面积。促进SDF-1蛋白含量的升高,通过SDF-1/CXCR4信号通路进一步促进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并迁移至缺血损伤区域分化成神经元,修复缺血区损伤。
- 王倩范文涛贺又舜
- 关键词:地黄饮子局灶性脑缺血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癫痫大鼠神经炎症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基于NF-κB信号通路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癫痫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痫的内在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剂量组(4.5 g/kg)、中剂量组(9 g/kg)、高剂量组(18 g/kg)、丙戊酸钠对照组。造模结束后,各组均予以灌胃治疗4周,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10 ml/kg0.9%氯化钠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灌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各组给予中药灌胃。造模与治疗期间,进行行为学观察。治疗结束后,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p65、IκB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大鼠行为学变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高、中、低剂量组灌胃治疗2周后,各组大鼠癫痫发作的次数和级别都有所减少,体重也不断增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2)海马病理变化: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丙戊酸钠组颗粒细胞和锥体细胞数量较多,形态完整、边界清晰,分布较紧密。(3)ELISA法检测:与模型组相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高、中组和丙戊酸钠组的IL-6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Western blot蛋白检测: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与丙戊酸钠组IκB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丙戊酸钠组NF-κBp65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抑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可以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和频率,可以降低癫痫大鼠血清炎症IL-6、TNF-α的表达,可以降低NF-κBp65表达,升高IκBa蛋白表达,对海马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 王倩曾培袁莉莉张永玲白永利范文涛
- 关键词:癫痫海马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炎症NF-ΚB信号通路白介素-6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百合-熟地黄”药对治疗抑郁症机制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百合-熟地黄药对治疗抑郁症的作用靶点,明确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检索百合、熟地黄的所有化学成分并筛选作用靶点,构建成分靶点PPI网络。通过PharmGkb数据库检索与抑郁症相关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疾病靶点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合并,筛选核心网络,进一步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检索百合-熟地黄药对的所有化学成分,共检索出162个化学成分,根据OB、DL值筛选出9个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候选化合物。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共检索出109个靶点蛋白,构建成分靶点PPI网络和疾病靶点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及插件进行核心网络筛选。基因GO功能分析提示涉及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成三方面。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与细胞衰老负调控、组蛋白H2A单泛素化、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相关。结论百合-熟地黄药对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机制是调节细胞衰老负调控、组蛋白H2A单泛素化、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等机制。
- 王倩范文涛
- 关键词:百合熟地黄网络药理学抑郁症
- 黄竹定痫胶囊对癫痫模型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研究黄竹定痫胶囊对戊四唑(PTZ)点燃型癫痫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探讨黄竹定痫胶囊抗癫痫作用机理。方法 :大剂量组灌服黄竹定痫胶囊6 mL,3次/d;小剂量组灌服黄竹定痫胶囊2 mL,3次/d;持续28 d。丙戊酸钠组灌服丙戊酸钠400 mg/kg,3次/d,连续28 d。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连续28 d灌服生理盐水,3次/d,1mL/次,持续28 d。观察癫痫大鼠体重、惊厥发作级别及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 :PTZ点燃癫痫大鼠体重增加,惊厥发作级别降低,发作持续时间缩短。表明黄竹定痫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癫痫作用;而中药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黄竹定痫胶囊抗癫痫的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结论 :黄竹定痫胶囊能显著抑制大鼠戊四唑点燃发作。
- 王倩范文涛
- 关键词:癫痫发作
- 中药药对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癫痫又称'痫病',中医认为,痫病主要由于风、火、痰、瘀相互搏结上犯脑窍所引起的一种神志疾病。经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癫痫的治疗过程,中药药对配伍的应用十分广泛,常见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升降相因、散收结合等配伍,其配伍特色在于扬长避短,利于药效的充分发挥。研究药对之间的配伍对于总结和探究癫痫治疗过程中的用药特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曾培范文涛王倩
- 关键词:中药药对癫痫配伍规律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选穴配伍规律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选穴规律进行探索。方法:以“针刺”“卒中后抑郁”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网、读秀网、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1年11月5日所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自建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腧穴进行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关联规则及挖掘新处方。结果: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得文献126篇,涉及穴位95个,累计使用频次947次,频次≥15次的腧穴有百会、内关、太冲、三阴交、水沟、合谷等12个,主要归经督脉,以头面部腧穴使用为主,特定穴占比达85.86%,以五输穴最多。在支持度为42时挖掘出核心腧穴有百会、内关、太冲。通过聚类组合获得4组新腧穴组合。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以督脉、头面部、下肢取穴为主,符合上下配穴方法,特定穴中五输穴使用频率最高,挖掘新处方以补益固本、疏通气血为主要治疗原则,既恢复患肢功能,又缓解抑郁症状,标本兼治。
- 颜克华任润雪范文涛王倩
-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针刺配伍规律
- 醒脑解郁胶囊对卒中后抑郁症大鼠糖水消耗、自发行为、大脑额叶及海马区神经元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醒脑解郁胶囊对卒中后抑郁症大鼠糖水消耗、自发行为、大脑额叶及海马区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方法经单侧颈总动脉不全结扎,并孤养法结合小剂量利血平皮下注射建立卒中后抑郁症模型大鼠,采用醒脑解郁胶囊大、中、小剂量灌胃治疗。观察对糖水消耗、自发行为及大脑额叶、海马区神经元生长的影响。结果醒脑解郁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和百忧解组均能增加大鼠糖水消耗量及自发行为(P<0.05或P<0.01),但醒脑解郁胶囊大、中剂量组与百忧解组无显著差异(P>0.05)。醒脑解郁胶囊大、中剂量组和百忧解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0.05)。醒脑解郁胶囊大、中剂量组和百忧解组较小剂量组对大脑额叶、海马区神经细胞改善明显。结论醒脑解郁胶囊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症大鼠糖水消耗、自发行为,改善大脑额叶及海马区神经元生长,进一步改善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
- 王倩范文涛闫咏梅
- 关键词:醒脑解郁胶囊卒中后抑郁症
- 硝菔通结颗粒对便秘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颗粒对便秘型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其治疗便秘的机理。方法:将50只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麻子仁丸组、硝菔通结颗粒大、小剂量组。经过造模、治疗,观察小鼠排便粒数,检测小肠碳末推进率。结果:硝菔通结颗粒大、小剂量组排出第1粒粪便的时间缩短,碳末推进百分率高,碳末移动距离延长,与模型组及麻子仁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硝菔通结颗粒通过提高小肠碳末推进率,促进肠蠕动,增加排便治疗便秘。
- 王倩范文涛
- 关键词:硝菔通结颗粒排便小肠推进率小鼠
- 中西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难治性癫痫临床观察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难治性癫痫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癫痫发作次数、治疗前后脑电图异常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脑电图异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癫痫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 范文涛王倩
-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