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芳
- 作品数:82 被引量:314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社会调查活动在化学专业中的实施探索被引量:1
- 2008年
- 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并不断深入认识事物本质的社会调查活动,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社会调查活动在化学专业教育中的作用,介绍了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过程、评价方式及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 苏秀芳
- 关键词:社会调查自我教育评价量规
- 细叶黄皮各器官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分析研究细叶黄皮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细叶黄皮各器官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细叶黄皮茎、根、叶、果实及花挥发油的共有化合物为4-甲氧基-6-(2-丙烯基)-1,3-苯并二恶茂,质量分数分别为32.89%,38.09%,28.97%,58.40%,100.00%。化合物的主要类型为芳香类、烯类、烷烃类及酸类。结论:研究了细叶黄皮各器官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细叶黄皮资源提供了依据。
- 苏秀芳梁振益
- 关键词: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铅对水稻幼苗生理效应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概述了铅对水稻幼苗生理效应的影响。阐述了铅污染会抑制水稻的芽长和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刺激地下节间伸长、减少叶片表面积、抑制茎的蔗糖酶活性、降低生物量、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和影响稻米的品质等。
- 韦友欢黄秋婵苏秀芳
- 关键词:铅水稻幼苗生理效应
- 综合理科专业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
- 2003年
- 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化学上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出解决的办法,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及综合能力。
- 苏秀芳
-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 超声辅助法提取剑叶龙血树根总黄酮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确定剑叶龙血树根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剑叶龙血树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考察超声波提取条件对剑叶龙血树根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60℃,超声功率60 W,乙醇体积分数9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0 min。结论:此条件下剑叶龙血树根总黄酮提取率为2.13%。
- 苏秀芳秦健梅
- 关键词: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正交试验
- 正交试验法优选蝴蝶果茎挥发油提取工艺
- 2008年
- [目的]利用正交设计法提取蝴蝶果茎挥发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以得油率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结果表明,蝴蝶果茎浸泡0 h,加水量为15倍,提取4 h时得油率最高。[结论]该工艺为蝴蝶果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
- 苏秀芳唐隆群黄锡山
- 关键词:正交设计挥发油
- 山黄皮果仁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研究山黄皮果仁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得油量为考察指标,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提取时间对挥发油的提取影响最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4h,加水20倍,提取6h。研究山黄皮果仁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提供了依据。
- 苏秀芳
- 关键词:山黄皮挥发油正交试验
- 木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了木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该植物含有挥发性成分、三萜类及黄酮类等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炎、抗肿瘤及肝损伤保护等药理作用。
- 苏秀芳
- 关键词:木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挥发性物质
- 文献传递
- 人面子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分析研究人面子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人面子根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根中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100%,主要成分为正十六烷酸(28.41%)、(Z,Z)-9,12-十八碳二烯酸(15.50%)、1,2-苯二羧基丁基2-乙基已基酯(14.06%)、(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1-醇(6.65%)。结论首次研究了人面子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提供了依据。
- 苏秀芳张一献黄锡山
- 关键词: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红蓝草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被引量:10
- 2023年
- 为探究红蓝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以红蓝草为原料,探究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红蓝草多糖得率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红蓝草多糖提取工艺,通过测定红蓝草多糖对DPPH·、·OH、ABTS^(+)·等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探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31 g/mL、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118 min、提取3次的条件下,红蓝草多糖得率最高,可达11.05%。在一定范围内,红蓝草多糖清除自由基能力与多糖的浓度呈量效关系,红蓝草多糖溶液清除DPPH·、·OH和ABTS^(+)·等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0.18、0.73、0.64 mg/mL,说明红蓝草粗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探究红蓝草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及抗氧化活性,为今后红蓝草多糖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 陈永宋真萍吴晖苏秀芳
- 关键词:多糖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