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湖沼型疫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现况调查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湖沼型疫区成年居民和中小学生血防健康教育现状。方法采用现场随机问卷方式调查荆州区疫区居民和中小学学生,计算问卷应答正确率,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结果 369名成年居民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8.10%和95.12%,男女之间、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盲知晓率和正确率分别为86.21%和82.76%,低于小学至高中文化程度者。262名学生血防知识和血防行为问卷应答正确率分别为93.98%和99.39%;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9.62%和97.33%。结论成年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均达到现行目标要求,成年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与受教育程度有关。
- 苏文何亮才杨华凤黄巍赵耀升
- 关键词: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湖沼型
- 4种剂型杀螺胺乙醇胺盐现场应用效果与成本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4种剂型杀螺胺乙醇胺盐在湖沼地区垸内环境的现场灭螺效果,并计算其单位面积的灭螺成本,为流行区制定灭螺药物使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荆州市江陵县同区域内1条有螺大型排水渠和1条无水渠作为试验现场。将排水渠分为9段,1段设为空白对照组,仅观察钉螺自然死亡率;其余8段为观察组,分别施用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25%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无水沟渠分为4段,1段设为空白对照组,仅观察钉螺自然死亡率;其余3段作为观察组,分别施用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施药前及施药后7、15 d均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以观察灭螺药物效果。采用单位成本法,计算灭螺药单位面积(1 m^2)成本。结果在有水沟渠灭螺现场,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50 g/m^2、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40 g/m^2、25%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2 g/m^2与4 g/m^2,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为79.52%~97.87%,施药后15 d钉螺死亡率为71.00%~96.30%,与灭螺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一剂型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剂量2 g/m^2与4 g/m^2比较,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无水沟渠灭螺现场,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为97.14%~100%,15 d为94.32%~100%,与灭螺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上述灭螺药物每1 m^2的单位成本在0.280~0.416元之间。结论粉剂与颗粒剂适用于湖沼地区垸内无水或水位不稳定环境灭螺,悬浮剂与可湿性粉剂适用于有水环境灭螺。粉剂单位成本最低,但施药时粉雾飘移严重。
- 何亮才王加松荣先兵袁梅枝李天艳廖强谭先玉胡合华田克卿刘雄张瑕苏文崔彩霞田荣
- 关键词:钉螺灭螺药物剂型死亡率湖沼地区
- 吡喹酮治疗脑型血吸虫病2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5年
- 何亮才胡国才苏文胡国秀
- 关键词:脑型血吸虫病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防治医院应用
- 慢性血吸虫病并慢性胃炎吡喹酮治疗探讨
- 2006年
- 苏文
- 关键词: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胃炎吡喹酮
- 湖沼型疫区感染性钉螺分布调查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了解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为制定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荆州市2006~2010年9个县市区上报的阳性螺点资料,采用秩相关分析对感染性钉螺分布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感染性螺点处数逐年减少,年间比较下降率为1.37%~37.35%。感染性螺点分布以沟渠为主,处数构成比87.89%~90.85%,沟渠和河滩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高于其他环境。感染性螺点主要分布在居民点500 m范围内,距居民点100~400 m范围内感染螺平均密度最高,经秩相关分析,感染螺平均密度与居民距离呈负相关。结论感染性螺点分布以沟渠为主,居民点500 m范围内有螺环境为高危易感地带。
- 苏文何亮才袁梅枝彭孝武赵耀升
- 关键词:感染性钉螺湖沼型疫区
-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合并慢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
- 2004年
- 何亮才苏文胡国秀
- 关键词:吡喹酮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胃炎
- 湖沼型疫区沟渠反复药物灭钉螺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观察湖沼型疫区沟渠反复药物灭钉螺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灌渠1条,采用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2g/m2喷洒法反复实施药物灭螺,每次药物灭螺后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近期(14d)和远期(30~90d)效果现场考核,观察钉螺死亡率、螺口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变化情况。结果 4次药物灭螺,近期效果考核钉螺死亡率在87.35%~90.48%之间,校正死亡率分别87.29%、84.69%、88.74%、88.47%,与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14、430.00、241.83、61.07,P均<0.01);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4.35%、85.48%、91.94%、94.35%;未发现感染性钉螺。3次远期效果考核钉螺死亡率在4.76%~23.33%之间,与灭前比较无差异;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35.48%、29.84%、50.87%;后2次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反复药物灭螺对控制感染性钉螺作用明显,但对年度钉螺螺口消长作用有限。
- 苏文苏尚洋任晓晴蒋世福张道颖何亮才
- 关键词:钉螺药物灭螺沟渠湖沼型疫区
- 2017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掌握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年版)》和《荆州市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2017年在荆州市7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居民、流动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以及螺情和野粪监测。结果 2017年荆州市7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共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本地居民44 118人,发现血检阳性1 925人,总体血检阳性率为4.36%,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开展流动人群监测2 175人,发现IHA血检阳性93人,血检阳性率为4.28%,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共对1 937头耕牛进行了粪检,未发现血吸虫感染耕牛。在69个监测点查出有螺环境1 302处,有螺面积1 923.64 hm^2;共调查钉螺348 756框,有螺框出现率为17.19%;捕获活螺142 494只,活螺平均密度为0.41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23个监测点的41处有螺环境检获各类野粪596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野粪。结论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较低水平,但仍存在疫情回升的潜在因素,需继续加强监测工作,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
- 何亮才王加松袁梅枝彭新福卢显辉吴克利苏文
-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
- 改良压碎逸蚴法现场检测感染性钉螺效果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评价改良压碎逸蚴法(压逸法)现场检测感染性钉螺效果。方法 2011年4-5月,在湖北省荆州市进行查螺,以村为单位随机分组,比较压逸法和压碎法现场检测感染性钉螺的符合率、检出率及人力投入。结果检测14个有螺环境,压逸法和压碎法感染性螺点检出符合率为100%。春季查螺,压逸法检测539个有螺村、3536个螺点,压碎法检测671个有螺村、11375个螺点,两法对感染性螺点村的检出率分别为25.79%和2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95,P>0.05);对感染性螺点的检出率分别为5.57%和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641,P<0.01)。压逸法比压碎法减少人力投入87.86%,平均每乡(镇)节省人力12.95人·d。结论压逸法快速确定感染性螺点效果明显,定性准确,节省人力投入,适用于疫区批量检测感染性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环境(段)。
- 何亮才王加松李华忠荣先兵袁梅枝彭孝武朱少良王璐贺正文杨志强洪敏苏文李俊
- 关键词:钉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