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明
- 作品数:96 被引量:488H指数:12
- 供职机构:深圳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腰椎反角度CT扫描技术对椎弓崩裂并滑脱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评价腰椎反角度CT扫描技术对椎弓崩裂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220例腰椎椎弓崩裂患者,病人行反角度椎弓CT检查。结果:腰椎椎弓峡部崩裂均可见椎弓宽窄不一的低密度裂隙,边缘不规则,椎管骨性面表现环状骨质不连续,椎管横径变小,前后径变长。结论:反角度椎弓CT扫描是椎弓峡部崩裂诊断的一个可靠手段,可以将椎弓峡部崩裂与椎小关节同时清晰地展示于一个层面,对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 罗博元李春生胡元明
-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X线计算机断层
- 碘造影剂推注速度对肝脏CT增强扫描强化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适宜的碘造影剂推注速度,提高肝脏CT增强扫描强化程度,提高肝脏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将90例肝脏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2mL/s组、3mL/s组、5mL/s组各30例,分别以2mL/s、3mL/s、5mL/s速度静脉推注碘造影剂,使用多层CT行肝脏扫描测量并对比肝实质、主动脉CT值。结果三组肝实质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L/s组与3mL/s组、5mL/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主动脉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行肝脏CT增强扫描时,3mL/s注射流速可使肝脏达到较好的强化效果;5mL/s注射流速可使CT血管造影达到较好的强化效果。
- 王小珍肖春玲吴涓魏晴胡元明童光东
- 关键词:肝脏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注射速度护理
-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影像诊断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对椎弓峡部裂在横断图像上的特征进行影像分析与鉴别,为临床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本院腰腿痛病人637例,行X线与CT检查。必要时可做椎弓头倾角扫描。结果X线腰椎双斜位对于不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裂的阳性率约为0.62%,对于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崩裂阳性率约为2.66%。CT反角度扫描对于不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裂阳性率为10%,而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峡部裂阳性率为100%。结论CT扫描是椎弓峡部裂诊断的一个可靠手段,它可以将峡部裂与椎小关节同时清晰地展示于一个层面,诊断及鉴别诊断更加明确。
- 魏玮刘鹏飞陈树平胡元明李春生王立振王小珍
- 关键词:X线计算机断层
- 双能量CT对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对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临床拟诊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162个膝关节的DECT图像。将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分为韧带组、肌腱组、半月板/软骨组、关节囊/髌上囊组,对尿酸盐结晶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22例患者162个膝关节均完成了DECT检查。其中109例病人147个膝关节DECT检查有尿酸盐沉积,13例病人15个膝关节DECT检查未见尿酸盐沉积。DECT显示膝关节的韧带、肌腱、半月板、软骨、关节囊、髌上囊可见尿酸盐结晶沉积。共有299条韧带、215条肌腱、137处半月板或软骨、84处膝关节囊或髌上囊可见尿酸盐结晶沉积。尿酸盐结晶在韧带组中常见沉积部位是后交叉韧带(51.27%)和前交叉韧带(35.21%),肌腱组中常见沉积部位是腘肌腱(61.07%)和股四头肌腱(31.49%),半月板及软骨组中常见沉积部位是外侧半月板(35.84%)和内侧半月板(29.67%),关节囊及髌上囊组沉积情况是膝关节囊(29.04%)和髌上囊(22.87%)。结论:DECT能够清晰的显示痛风性膝关节炎尿酸盐结晶的分布特点,能为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蒲学佳胡元明吕涵青廖炯段柯林建真
- 关键词:双能量CT膝关节痛风尿酸盐结晶
- 螺旋CT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被引量:20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小肝癌(SHCC)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检出率,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 12例患者以2.5~3.0 ml/s注射100ml对比剂,分别于注射后25s、70s及5min后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的检出率。 结果 共发现15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0%、60%和73%。动脉期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联合检出率明显增加达到93%。 结论 SHCC的增强表现形式多样,螺旋CT增强扫描可充分显示SHCC各期的增强表现,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 胡元明王立振魏玮李春生梁长虹
- 关键词:动脉期门脉小肝癌螺旋CT增强扫描三期扫描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PCNSL患者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例术前误诊为脑膜瘤,2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幕下,1例同时生长于幕上及幕下。4例肿瘤边缘均可见明显分叶或浅分叶。所有病灶实质内均未见钙化。T1WI以等、稍低信号为主,T2WI序列以等或稍高信号,3例周围水肿较轻、1例水肿明显。3例病灶信号均匀、1例信号不均。增强扫描后所有病灶均匀明显强化,3例呈明显团块状或斑片状均匀强化,1例出现"脑膜尾"征。结论 PCNSL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当脑内肿瘤明显分叶,周围水肿较轻,信号较均匀,并明显均匀团块状或斑片状强化时,结合临床可以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作出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李春生胡元明李新文佘响云
-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血管造影与CT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痉挛的对照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血管痉挛(CV)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0例,出血停止后5~10 d行MRA检查,CTA在MRA后24 h内进行。每例CV检查5个脑动脉位置:颈内动脉鞍上段(ICA),大脑中动脉(MCA)M1、M2段及大脑前动脉(ACA)A1、A2段。CV根据管腔直径分为:无痉挛、轻度痉挛(管腔缩小<30%)、中度痉挛(管腔缩小30%~50%)、重度痉挛(管腔缩小>50%)。结果MRA与CTA对全部5个位置CV程度检出的一致性达到82%,相关因子为0.76,对近端血管相关性好过远端血管。MRA对无痉挛(89%)及重度痉挛(100%)的检出与CTA的相关程度高(r=0.85~0.91),对轻度痉挛(56%)及中度痉挛(67%)相关程度稍差(r=0.21~0.51)。结论MRA对近端血管无痉挛或者严重痉挛的检出率高,对远端轻度及中度痉挛患者的检出稍差。
- 胡元明李春生俞冰王成林王立振吕涵青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
- MRI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急性ACL撕裂的膝关节进行MR回顾性分析,对ACL的形态特征、走行、信号强度以及ACL撕裂的伴随征象作了观察与分析,判断ACL撕裂程度并与关节镜作对照研究。结果 24例ACL撕裂病人中,MRI诊断ACL部分撕裂14例,与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者11例,MRI诊断ACL部分性撕裂的准确率为78.5%;MRI诊断ACL完全撕裂10例,与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者9例,MRI诊断ACL完全性撕裂的准确率为90.0%。结论 MRI诊断急性完全性ACL撕裂的准确性较高,对ACL部分撕裂诊断率相对较低。
- 吕涵青胡元明陈健湘
-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磁共振成像
- 3.0MRI与钼靶对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比较3.0MRI与钼靶两种方法对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疾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分别采用3.0MRI和钼靶进行诊断。对比分析患者的钼靶和MRI的影像特点,根据病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总结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在每组病理诊断确诊的35例患者中,MRI组诊断出阳性32例,诊断准确率为91.43%;钼靶组诊断出阳性30例,诊断准确率为85.71%。MRI组的准确率稍高于后者,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3.0MRI和钼靶对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均有重要意义,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两者结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疾病的检出率,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
- 赵波沣关岚佘响云胡元明
- 关键词:MRI钼靶乳腺疾病
- 钼靶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乳腺隐匿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钼靶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乳腺隐匿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触诊阴性而钼靶显示结节或微钙化的乳腺病灶行粗针穿刺活检。结果 32例病灶中,恶性病变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乳腺腺病12例,腺病伴非典型增生3例,纤维腺瘤9例。结论钼靶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是诊断乳腺隐匿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 杨晓燕胡元明魏玮李春生胡琳琳周夏丽
- 关键词: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