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宝凤

作品数:20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澳门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3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文学
  • 5篇台湾文学
  • 5篇民族
  • 3篇主义
  • 3篇民族主义
  • 2篇叙事
  • 2篇少数民族
  • 2篇社会
  • 2篇史书
  • 2篇台湾少数民族
  • 2篇题材
  • 2篇女性
  • 2篇朱天心
  • 2篇小说
  • 2篇历史书写
  • 2篇漫游
  • 2篇漫游者
  • 2篇后殖民
  • 1篇导演
  • 1篇电影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
  • 8篇澳门科技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 1篇浙江旅游职业...

作者

  • 19篇肖宝凤
  • 1篇李琳
  • 1篇陈祖君
  • 1篇陈祖群

传媒

  • 5篇台湾研究集刊
  • 2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当代文坛
  • 1篇理论界
  • 1篇华文文学
  • 1篇株洲师范高等...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浙江艺术职业...
  • 1篇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族认同:东方历史与民族主义被引量:1
2009年
周宪赵稀方刘俊肖宝凤陈祖君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认同历史系人文社会科学
消解历史的秩序:20世纪末台湾文学中的后现代历史叙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台湾在1987年"解严"前后进入了一个文化转型期,彼时威权时代的意识形态统一体已然松动,新的本土主义论述正在集结但尚未占据主导地位。本文以这个时期的台湾后现代思潮及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尤为关注那些以历史书写为主题的小说文本,这些文本以语言反省与形式解构为起点,反叛写实主义的美学观,质疑本质主义的历史真实观,不仅挑战前行代的美学主张,也解构逐渐凝聚为新威权话语的本土论述。通过对文本的审美形态及其意识形态表征的分析,本文试图指出,出现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台湾后现代历史叙事文本是一种对意识形态统一体的松动非常敏感且及时作出反应的话语,是意识形态统一体松动后文化危机和思想危机的表征,这些文本以瓦解历史的方式传达出特定的历史意识。
肖宝凤
关键词:台湾文学后现代主义历史叙事
漫游者的权力:朱天心小说研究
台湾文坛上文学典律的生成、重建与台湾多重殖民经验和政治文化生态的活跃相关,其对现代民族国家认同话语的涉入也时时遭遇文化身份认同的危机与对文学、历史、语言等领域不断重新建构、阐释的悬浮困境。在当代台湾本土化论述浪潮中,认同...
肖宝凤
关键词:朱天心台湾文学小说创作
文献传递
近20年来台湾少数民族题材文学中的历史叙事研究
2013年
本文在探讨近20年来台湾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创作风貌的基础上,发掘从台湾少数民族主体这一相对边缘视角言说历史的再现与批判潜能,并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考察相关文学创作与诠释所折射出的台湾政治文化变迁。台湾少数民族与非台湾少数民族作家在处理台湾少数民族题材时的切入视角与美学策略有显著差异:台湾少数民族作家致力于追溯被汉文化入侵、改造和收编的历史,反思部落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溃败命运,并通过召唤部落文化传统来重建族群认同;非台湾少数民族作家侧重于以历史事件为扭结呈现创伤记忆,一方面流露出某种赎罪心理,另一方面也有淡化历史上台湾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冲突的倾向,以共构入史的策略将台湾少数民族的悲情转化为"台湾人"的悲情。本文认为,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分析应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论的兴起与本土化论述策略转型的社会背景的考察相结合,才能还原台湾少数民族议题在当代台湾的兴起与质变过程,进而把握近20年来文学领域对台湾少数民族题材的关注所呈现的历史眼光与意识形态心理变迁轨迹。
肖宝凤
关键词:台湾文学台湾少数民族历史书写民族志
自传与“她传”的双重悖论--从《自传の小说》与《漂流之旅》看李昂的阴性书写策略
文章从李昂的作品《自传の小说》与《漂流之旅》入手,通过对颓废之镜:身体解放与囚禁的悖论、自传/她传:女性放逐的飞扬与坠落以及寓言困境:阴性主体的空白与悬置三个部分进行了详尽阐述,探索其阴性书写风格的形成,得到了其自传与“...
肖宝凤
关键词:台湾小说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作家的女性历史书写
2012年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文学中几部女性作家书写历史的小说为论述对象,分析当代台湾女性历史书写的美学策略、思想内涵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脉络。前三节分别从身体书写、历史话语中的沉默女性以及空间寓言等三个角度解读这些文本以多重主体策略融合女性意识与历史元素的美学张力,第四节则将其置入台湾社会独特的"后殖民"历史语境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化思潮的互动关系中,分析女性历史文本对"女性"、"历史"与"国族"三者关系的呈现,从"女性意识"与"历史眼光"两方面检视女性历史书写的意义。
肖宝凤李琳
关键词:后殖民
历史、空间与叙述策略:论香港女性导演的离散美学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以三位香港导演许鞍华、张婉婷与罗卓瑶的电影为分析重心,探讨她们如何通过家与国的辩证、离与返的往复及情爱故事的演绎等叙事策略诠释对九七症候的复杂情结。主体部分从后殖民/后革命氛围的理论界说、香港历史想象及离散情境中身份认同的追寻等三个面向展开。本文认为三位导演的"漂泊离散"影像话语相对集中地展示了生动的历史现场感与多重阐释可能性,对探讨香港回归前后的文化生态图景具有重要意义。
肖宝凤
关键词:许鞍华
当代中国剧场研究:论域、方法与展望
2024年
剧场作为建筑设施、运营机构、文化实体等面向的存在,使得当代中国剧场研究的学术探索集中在剧场建设、剧场管理、剧场文化这三大论域。出于对研究对象基本特征的尊重,比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和空间研究方法成为当代中国剧场研究的主要方法。尽管当代中国剧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需通过拓展史学研究、深化地方性知识研究、加强问题意识等方面的努力,走向更加坚实宏阔的未来。
李琳肖宝凤
关键词:剧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少数民族族群意识的觉醒和高涨是一股引人注目的社会文化现象.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原运"展开的一环.本文将分别讨论少数民族作家的少数民族题材创作,非少数民族...
肖宝凤
关键词:文学作品少数民族题材文化多元论本土化进程
后殖民论述在台湾: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考察
2016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后殖民理论进入台湾文学论述场域,开始了其在台湾的在地化过程。与后殖民相关的几次重要论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后现代与后殖民的理论交锋、"再殖民"与"新殖民"的辩难以及另类的"破"国族策略的提出等几个方面。论争所反映的理论的"对立性分歧"见证了台湾本土主义文学史与历史叙述的建构过程,也映射出台湾民族主义论述的历史盲点与理论困境。台湾的后殖民论述因与台湾民族主义论述过于紧密关联而拘限了理论阐释的视野与张力,而理论资源的博杂与对话亦内蕴了自省与更新的潜能。
肖宝凤
关键词:知识社会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