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
- 作品数:30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垂体脓肿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垂体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源于邻近的蝶窦炎症1例,感染源不明确4例。内科治疗1例,3个月后MRI示病灶消失。手术治疗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脓肿;术后复发1例,行二次手术和抗感染治疗。治疗后5例病人均有垂体功能下降,出现尿崩症3例。随访6~12个月,垂体功能恢复,尿崩症消失,5例均治愈。结论垂体脓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经合理抗感染及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 朱浩杨坤邹元杰刘宏毅耿良元罗正祥刘翔张岩松陈永严
- 关键词:垂体脓肿
- 3D ASL显示手运动功能区与附近病变关系的研究
- 2019年
- 目的 基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与术中皮层直接电刺激(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CS)技术,探索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评估脑部疾病患者脑皮层手运动功能区与附近病变关系的价值。方法 给46例大脑皮层手运动功能区附近病变患者行ASL的运动态与静息态fMRI扫描,计算得到能够显示手运动功能区与附近病变关系的图像,并与术中DCS及fMRI结果相比较;评估3D ASL显示手运动功能区与附近病变关系的准确性。结果 本组46例患者的3D ASL减影图像上手运动功能区均能显示,表现为手运动功能区受累、分散、变小、信号强度降低、变形、移位或无改变等;并且与DCS和fMRI结果一致。结论 3D ASL显示的脑部疾病患者脑皮层手运动功能区与附近病变关系与DCS和fMRI的结果一致,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献伟邓玲珑胡君李成林沈柏曹平钱春发耿良元
- 关键词: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皮层电刺激
-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Chiari畸形Ⅰ型疗效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 耿良元刘翔邹元杰刘宏毅
- 血清VEGF、ATⅡ及NE与垂体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预测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去甲肾上腺素(NE)与垂体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病理诊断确诊为具有侵袭性的20例恶性垂体瘤患者分为恶性组,将其余60例良性垂体瘤患者分为良性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受检者血清VEGF、ATⅡ及NE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VEGF、ATⅡ及NE与垂体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随后对80例垂体瘤患者进行3年随访,发生新的转移灶、复发灶及死亡可认定为预后不良,并依照预后情况将80例垂体瘤患者分为两个亚组,即预后不良组(n=23)及预后良好组(n=57),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垂体瘤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三组受检者血清VEGF、ATⅡ及NE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恶性组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GF、ATⅡ及NE与垂体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合并囊变、压迫视神经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侵袭性肿瘤、合并瘤卒中及血清VEGF、ATⅡ、NE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侵袭性肿瘤、血清VEGF、ATⅡ、NE水平升高为垂体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VEGF、ATⅡ及NE与垂体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且侵袭性肿瘤、血清VEGF、ATⅡ、NE水平升高为垂体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 刘亮肖勇王栋王冉耿良元邹元杰刘宏毅
- 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垂体瘤
- 侧方入路切除椎旁神经鞘瘤
- 刘翔耿良元
- 基因KRTAP20-1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基因KRTAP20‑1的应用。人KRTAP20‑1基因在制备或筛选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抑制KRTAP20‑1基因表达的小发卡RNA,所述的小发卡RNA的设计靶点选自SEQ ID NO.1、SEQ ID NO...
- 刘宏毅肖红钱春发邹元杰张岩松胡新华耿良元刘文肖朝勇胡晓赵梦洁孙文博
- 文献传递
- 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80例脑胶质瘤患者,将其作为胶质瘤组,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80例非胶质瘤颅内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GFAP表达水平,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肿瘤组织MeCP2表达水平。比较脑胶质瘤患者与对照组的GFAP、MeCP2表达水平,并建立ROC曲线分析GFAP、MeCP2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病理特征脑胶质瘤患者GFAP、MeCP2表达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GFAP、MeCP2与脑胶质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胶质瘤组患者GFAP、MeCP2表达水平分别为(81.74±7.47)ng/L、2.31±0.31,均高于对照组[(5.35±1.32)ng/L、0.72±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GFAP、MeCP2、两者联合诊断脑胶质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1、0.698、0.897。GFAP、MeCP2两者联合对脑胶质瘤的诊断AUC高于两者单一诊断。病理分级Ⅳ级、远处转移患者GFAP水平均高于其他分级、未远处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Ⅳ级、肿瘤大小≥3 cm、远处转移患者MeCP2水平均高于其他分级、肿瘤大小<3 cm、未远处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GFAP与脑胶质瘤不同病理分级、远处转移均呈正相关(r=0.579、0.378,P<0.05);MeCP2与脑胶质瘤不同病理分级、远处转移、脑胶质瘤肿瘤大小均呈正相关(r=0.657、0.457、0.384,P<0.05)。结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对于脑胶质瘤均具有重要诊断参考价值,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更高,且两者与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 刘亮肖勇王栋王冉耿良元邹元杰刘宏毅
- 关键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脑胶质瘤病理特征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附48例报告)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与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8例腹腔镜胃癌根治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3例中转开腹,45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远端胃切除、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手术时间平均(170.5±15.2)min、(220.3±20.1)min、(180.8±53.7)min。术中出血量:(125.6±19.5)ml、(320.2±31.7)ml、(178.4±24.8)ml。淋巴结清扫数量:(23.8±8.2)、(25.7±4.6)、(22.5±9.1)。术后住院时间:(7.5±2.1)d、(8.9±6.4)d、(7.2±3.7)d。术后随访3~24个月,7例复发转移(包括中转开腹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且近期疗效良好的手术方法。随着腹腔镜器械的改进,术者手术经验的积累、操作技术的熟练及对胃癌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认识,合理地将腹腔镜同其他内窥镜技术联合起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会得到更好地开展与推广,适应证将不断扩展。
- 陈春树耿良元白剑峰
-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高风险因素分析和手术策略
- 邹元杰刘永胡新华耿良元刘宏毅
- 3.0 T磁共振联合伪彩色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3D-TOF-MRA、3D-SPACE联合伪彩色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单侧面肌痉挛患者行3D-TOF-MRA及3D-SPACE检查,并对图像进行伪彩色处理。所有患者均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对所获得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对伪彩色处理后的图像结果分析显示,患侧神经受血管压迫者的比率为91.5%,明显高于健侧神经受血管压迫者的1.7%。与手术结果对比,伪彩色处理后的图像显示患侧责任血管的敏感度为94.9%,准确度为98.2%。结论 3D-TOF-MRA及3D-SPACE联合伪彩色技术能清晰地显示面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的关系,可作为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前评估的辅助手段。
- 项崇邹元杰肖勇刘宏毅刘翔刘永胡新华赵金兵耿良元罗正祥
-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