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惠芬

作品数:19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支气管
  • 8篇支气管炎
  • 8篇气管炎
  • 8篇细胞
  • 8篇细支气管
  • 8篇细支气管炎
  • 8篇弥漫性泛细支...
  • 8篇泛细支气管炎
  • 6篇抗原
  • 5篇细胞抗原
  • 5篇慢性
  • 5篇肺炎
  • 5篇白细胞
  • 5篇白细胞抗原
  • 4篇社区获得性
  • 4篇社区获得性肺...
  • 4篇慢性鼻窦炎
  • 4篇获得性
  • 4篇获得性肺炎
  • 4篇鼻窦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北京市丰台区...

作者

  • 19篇翟惠芬
  • 8篇贺正一
  • 8篇徐波
  • 5篇王浩彦
  • 5篇谭春婷
  • 5篇赵然然
  • 4篇于刚刚
  • 3篇林芳
  • 3篇吴艳军
  • 2篇刘松
  • 2篇姚志刚
  • 2篇陈颖
  • 2篇李雪峰
  • 2篇辛德莉
  • 2篇刘建伟
  • 1篇陈英
  • 1篇何馨
  • 1篇姚春所
  • 1篇焦蕴敏
  • 1篇王维

传媒

  • 6篇临床和实验医...
  • 4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第三届北京协...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和耐药率的调查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成人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耐药情况及健康成人的MP携带率。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呼吸内科病房的CAP患者109例及同期同科室无呼吸道症状健康医护人员18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巢氏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记录CAP患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采样前是否应用喹诺酮或大环内酯类药物。结果 1住院CAP患者咽拭子标本MP阳性率为52.3%(57/109),耐药率为57.9%(33/57);无呼吸道症状健康医护人员MP阳性率为33.3%(6/18),耐药率为0;住院CAP患者与无呼吸道症状健康医护人员的MP阳性率无显著差异(χ~2=2.222,P=0.136),住院CAP患者MP耐药率明显高于无呼吸道症状健康医护人员(P=0.009)。2CAP患者MP阳性率春季高于其它季节(χ~2=15.576,P=0.001),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3是否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吸烟、饮酒,采样前是否应用喹诺酮类和/或大环内酯类药物对CAP患者MP阳性率和耐药率无显著影响(所有P〉0.05)。结论成人对MP普遍易感,北京地区成人住院CAP患者MP感染率和耐药率不容忽视,合理应用抗生素至关重要。健康成人MP携带率需进一步研究。
翟惠芬胡文娟郭东星王良玉蔚然徐波辛德莉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
北方汉族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抗原的特点被引量:7
2008年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DPB)是一种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发病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主要聚集于东亚国家,且84.8%的患者合并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的研究。日本口剖和韩国学者分别对本国的DPB患者进行HIA检测,
翟惠芬贺正一贾保祥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人类白细胞抗原支气管炎患者北方汉族呼吸性细支气管
人β-防御素和维生素D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呼吸道上皮通过呼吸过程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为了抵抗外界有害微生物入侵,人体逐渐进化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先天性免疫系统。除物理屏障外,上皮细胞分泌大量的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宿主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2],人β-防御素(humanβ-defensins,hBD)是AMPs家族中的重要一员[3]。
翟惠芬徐波王浩彦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维生素D先天性免疫系统上皮细胞分泌呼吸道上皮
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结缔组织病相关性机化性肺炎15例临床及胸部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结缔组织病相关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15例经病理证实的结缔组织病相关性机化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肺功能及胸部HRCT特征。结果 15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机化性肺炎病因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5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 4例,类风湿关节炎(RA) 4例,未分型2例。主要肺部症状为干咳及呼吸困难,分别占73.33%、66.67%,超过半数患者全身症状为发热和关节肿痛,其次为乏力和皮疹,分别占40.0%、46.67%,60%患者肺部可听到爆裂音。实验室检查见白细胞正常或稍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自身抗体多有异常,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率增加,CD4/CD8降低<1.0。肺CT检查最常见为双肺沿气管血管束分布多发斑片状影及磨玻璃影。结论结缔组织病相关性机化性肺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肺部HRCT、自身抗体、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检测均能提高其临床诊断率。
林芳吴晓华谭春婷翟惠芬赵然然于刚刚徐波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机化性肺炎胸部影像
渗出性胸腔积液6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常用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住院的69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39例)和恶性组(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以ROC曲线、Logistic回归判断相关指标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结果 2组在性别、胸痛、咯血、消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胸水LDH、血清LDH,胸水/血清LDH、血清CA12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组在年龄、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良性组血沉、胸水ADA显著高于恶性组,恶性组胸水CEA、血清CEA、胸水/血清CEA,胸水CA25,胸水/血清CA125,胸水CA199,血清CA199,胸水/血清CA199,血NSE、血Cyfra21-1均显著高于良性组。血Cyfra21-1,胸水CA125,胸水CEA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71,0.858,0.8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热、胸水ADA升高,胸水/血清CEA≤1倾向良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结论血Cy-fra21-1,胸水CA125,胸水CEA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较好的指标,发热、胸水ADA升高,胸水/血清CEA≤1倾向良性胸腔积液的诊断。
翟惠芬徐波王维林芳姚志刚王浩彦
关键词:胸腔积液癌胚抗原癌抗原125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和慢性鼻窦炎相关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中的发病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1例DPB患者,根据鼻窦CT扫描结果及鼻部症状病史明确慢性鼻窦炎在DPB中的发病率,根据慢性鼻窦炎诊断于DPB的前后分为鼻窦炎前组和鼻窦炎后组,比较两组在呼吸困难评分、PaO2、肺通气功能、胸部CT评分、痰培养、慢性鼻窦炎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持续时间评分及鼻窦CT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①21例DPB患者中有18例(85.7%)合并或既往有慢性鼻窦炎,受累部位依次为上颌窦(85.7%)、筛窦(47.6%)、额窦(23.8%)及蝶窦(14.3%),双侧多见。②鼻窦炎前组(8例)和鼻窦炎后组(10例)在VC%pred、FEV1%pred、慢性鼻窦炎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持续时间评分及鼻窦CT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呼吸困难评分、PaO2、FEV1/FVC及胸部CT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鼻窦炎前组痰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鼻窦炎后组。结论DPB患者中有85.7%合并或既往有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发病时间越长,肺功能损害越重,且更易发生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或定植,推测DPB病情更重。
翟惠芬贺正一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鼻窦炎发病机制
12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被引量:4
2007年
报告了12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1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给予口服红霉素及对症治疗,并采取以下护理措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指导;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排痰;纠正低氧血症,防治呼吸衰竭;积极治疗慢性鼻窦炎;出院后定期随访。12例患者病情控制良好,部分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陈英翟惠芬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护理
急性狼疮性肺炎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多见,尤其是20-40岁的育龄女性[1]。肺是最容易受累的器官,可表现为胸膜炎、狼疮性肺炎、弥漫性肺泡出血、肺动脉高压、肺血栓栓塞和肺间质病变等[2]。其中急性狼疮性肺炎(acute lupus pneumonitis,ALP)是SLE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翟惠芬陈乐天
关键词:ERYTHEMATOSUS肺血栓栓塞弥漫性肺泡出血育龄女性肺间质病变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和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制定我国DPB的诊断标准提供依据;分析中国DPB患者经典Ⅰ类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特点;研究DPB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 方法:入选诊断为弥漫性...
翟惠芬
关键词:支气管炎鼻窦炎白细胞抗原冷凝集试验
文献传递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我国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23例DP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日本DPB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男女比例为1:1.3,发病平均年龄46岁,73.9%无吸烟史。初诊常见为慢性支气管炎8例(34.8%),支气管扩张5例(21.7%),肺间质纤维化5例(21.7%),肺部感染4例(17.4%),恶性肿瘤1例(4.34%)。无一例初诊确诊。②86.9%合并或既往有慢性鼻窦炎。③全部病例均有咳嗽症状,95.7%咳痰,78.3%活动后呼吸困难。肺部听诊82.6%可闻及湿哆音。④82.6%冷凝集试验阴性,86.9%Pa02〈80mMHg,部分患者ESR、CRP、IgG、IgA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13例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抗原检测,B54阳性2例,B7阳性5例,A11阳性5例。⑤肺功能检查,65.2%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69.6%弥散功能减低。⑥痰培养阳性率为65.2%,多为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为铜绿假单胞菌。⑦60.8%X线胸片可见弥漫性小结节影,全部病例胸部高分辨cT可见弥漫性小叶中心性小结节。⑧经支气管镜肺活检阳性率20%。结论DPB发病与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无明显关系,慢性鼻窦炎是诊断DPB的重要线索,目前我国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初诊确诊率极低;我国DPB患者有自身的特点,肺通气功能检查多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减低,可能与病史长、治疗不及时、病情进展有关;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低,这一指标可能不适于日本人之外的其他人种。
翟惠芬贺正一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冷凝集试验人类白细胞抗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