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素玉

作品数:18 被引量:5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8篇苎麻
  • 9篇育种
  • 4篇苎麻新品种
  • 4篇高产
  • 3篇诱变
  • 2篇多倍体
  • 2篇多倍体诱导
  • 2篇选育
  • 2篇选择育种
  • 2篇优质高产
  • 2篇诱变育种
  • 2篇品系
  • 2篇种根
  • 2篇辐射诱变
  • 2篇辐射育种
  • 2篇高产优质
  • 2篇倍体
  • 1篇单纤维
  • 1篇低谷期
  • 1篇新品系

机构

  • 18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8篇罗素玉
  • 10篇唐守伟
  • 7篇臧巩固
  • 6篇严文淦
  • 5篇蒋冬秀
  • 5篇赵立宁
  • 4篇潘昌立
  • 3篇熊和平
  • 2篇张正湘
  • 2篇蒋金根
  • 2篇张韪
  • 2篇叶普钦
  • 2篇林华如
  • 2篇王国栋
  • 1篇羿国香
  • 1篇郭运玲
  • 1篇喻春明
  • 1篇黄志辉
  • 1篇陈祥雨
  • 1篇张波

传媒

  • 14篇中国麻作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麻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8
  • 1篇1986
  • 2篇1985
  • 1篇1984
  • 1篇1983
  • 1篇198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苎麻核诱变育种技术及效果分析被引量:4
1998年
用60Coγ射线50~100Gy辐照,成功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和区域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为一体的苎麻新品种圆叶青和7469。苎麻不同器官的辐射敏感性不同,辐照苎麻种子的适宜剂量为50~300Gy,辐照地下茎的适宜剂量为20~90Gy。辐照苎麻种子M1能发生明显的变异分离,其诱变率可提高1270%~5283%。因此,在M1即可进行严格的选择,并采用无性系繁殖技术,固定其优良性状,扩大其群体,供育种和生产应用。辐照苎麻种子比辐照地下茎的诱变、选择效果好,并获得预期效果,而辐照地下茎的技术条件要求高,存活率低,有益突变出现的几率更低,目前尚未在育种中取得实质性成效。
罗素玉唐守伟
关键词:苎麻育种
苎麻新品种74—69选育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74—69是通过Co^(60)—γ射线辐照湘苎一号自交种子,从其后代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经过多年培育而成的新品种。1987~1989年连续三年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比对照芦竹青增产39.2%,三季麻平均纤维支数为1900支左右,比对照芦竹青高出100支以上,达到纺织高档产品的要求。该品种属深根丛生型,在长江流域麻区表现为中熟,三季麻工艺生长天数平均为65天。且具有较强的抗旱、抗苎麻根腐线虫病、炭疽病特性。诱变生理生化研究表明,74—69与诱变亲本湘苎一号存在着过氧化物酶酶量和酶谱带多少的差异。
罗素玉严文淦赵立宁臧巩固潘昌立林华如蒋冬秀唐守伟
关键词:苎麻辐射育种
苎麻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被引量:10
1990年
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此较了不同浓度和时间对苎麻不同器官或部位进行处理的诱导效果。种子处理,由于胚根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生活力差,成活率低,有效诱导率仅0.65%。首次成功地进行了苎麻实生幼苗茎尖处理,平均诱导率达9.04%,为国内已报道最高诱导率的5倍。处理的直接效应多数形成嵌合体,采用嫩梢扦插等繁殖方法即可分离完全多倍体。根据苎麻多倍体主要特征特性,采取大田目测或结合成熟花粉粒镜检进行初选,最后以染色体计数为准的鉴定程序,既省时又可靠。
潘昌立赵立宁臧巩固罗素玉
关键词:苎麻多倍体
苎麻新品种“圆叶青”的优良特性与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2
1997年
罗素玉唐守伟
关键词:苎麻生物学特性
高产优质苎麻新品种的育成与推广应用
罗素玉熊和平唐守伟严文淦蒋金根臧巩固赵立宁喻春明郭运玲王朝云揭雨成王国栋张韪张正湘羿国香
所属科技领域:农业科学技术。主要内容: 研究利用Co60-γ射线辐射诱变技术,打破细胞内基因的连锁,通过优良基因的重组,使苎麻高产、优质等性状在遗传表达上集于一体。率先选育出高产、优质苎麻新品种"圆叶青"和"7469",...
关键词:
关键词:苎麻辐射诱变诱变育种
苎麻新品系“75—10”高产优质的生理基础被引量:2
1984年
苎麻新品系“75-10”系我所采用杂交育种和辐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来的。经品系、区试和生产示范,该品系在长江流域各主产麻区表现增产稳定,品质优良,比对照种“黄壳早”(对照1)增产35.2%,比各地生产品种(对照2)平均增产22.7%,且纤维品质优良,柔软、风伤、斑疵少,单纤维在1800支以上,半纤维素含量(13.95%)比对照种(14.7%以上)低,
严文淦罗素玉蒋冬秀唐守伟
关键词:新品系高产优质苎麻生理基础辐射育种区试
苎麻叶(带芽原基)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被引量:7
1986年
苎麻无性繁殖,是保持种性的有效方法。长期以来,国内外均以地下茎切段和切块直接栽植,或利用成熟地上茎切段扦插和水插等方法进行无性繁殖。但繁殖系数低,且影响老麻园生产收益。近十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又先后研究、推广了细切种根、离体压条、嫩枝、茎梢带叶水插、
严文淦李俊臧巩固唐守伟叶普钦罗素玉
关键词:扦插繁殖技术水插苎麻叶无性繁殖种根
^(60)Coγ射线在苎麻育种上的应用及其效果被引量:1
1985年
^60Coγ射线应用于苎麻育种实践,始于1973年。目前我们已从苎麻品种“湘苎一号”(“黄壳早”的天然杂交后代)的种子,经^60Co1γ万γ的辐照M。代中选育出苎麻新品种“75-10”,经多年品系比较,三年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的特性,颇受产区干部和群众的欢迎。
罗素玉
关键词:苎麻育种优质高产品系比较杂交后代辐照
苎麻体内过氧化物酶分析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被引量:1
1988年
采用聚丙烯酰凝胶盘状电泳方法,对不同芝麻品种、两种主要繁殖方法、苎麻的不同收获季节作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苎麻品种、不同繁殖方法、不同的收获季节都存在着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以不同苎麻品种间的过氧化物酶迁移率、酶谱差异为大,并且随着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大小的不同。亲缘关系愈远,差异愈大,不同的收获季节,不同的繁殖方法存在着差异,这说明过氧化物酶在生物体内的表达存在着时间性。因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测定苎麻体内过氧化物酶的变化,对于指导苎麻育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唐守伟罗素玉
关键词:苎麻过氧化物酶育种同工酶繁殖方法
苎麻不同品种栽植密度对纤维产量、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1985年
我国是世界上苎麻生产历史最久的国家,但长期来多以稀植为主。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有湖北农科所、四川达县地区农科所,贵州独山麻科所和华中农学院等,先后进行了密植试验.结果表明,以亩栽1600—2000蔸为宜,湖北农科所则提出了亩栽3000蔸的指标.1982年何嵩山研究了栽植密度与纤维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严文淦罗素玉蒋冬秀
关键词:栽植密度纤维产量农科所苎麻稀植同品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