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杰鸿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室
  • 2篇心室重构
  • 2篇血清
  • 2篇预后
  • 2篇左心
  • 2篇左心室
  • 2篇左心室重构
  • 2篇梗死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内
  • 1篇心病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血清超敏C反...

机构

  • 6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惠州市中医医...

作者

  • 6篇罗杰鸿
  • 2篇刘锦光
  • 1篇何丽珍
  • 1篇罗耀光
  • 1篇农盛雄
  • 1篇刘燕群
  • 1篇申源生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云南医药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预防性应用临时起搏器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究预防性应用临时起搏器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急诊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预后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接受急诊PCI治疗的10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以未应用临时起搏器的79例患者为对照组,行临时起搏的22例患者为试验组,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再灌注前后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并探究心血管事件发生状况。结果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5.45%vs.56.9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低血压发生率(40.90%vs.46.8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低血压者用药率(40.90%vs.46.84%)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再灌注后SBP[(93.94±27.48)mm Hg vs.(104.66±26.11)mm Hg]、DBP[(59.87±17.96)mm Hg vs.(61.58±16.20)mm Hg]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时起搏对再灌注反应无显著性保护作用,对再灌注低血压恢复及药物应用时间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罗杰鸿刘锦光农盛雄
关键词:起搏器心肌梗死PCI预后
冠心病患者三维斑点追踪参数与左心室重构过程中血清指标变化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三维斑点追踪参数与左心室重构过程中血清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5月期间诊断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的CHD组,另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三维斑点追踪参数、外周血信号分子表达量、血清中细胞因子及胶原代谢指标含量。结果:CHD组患者的GLS、AGS水平均较对照组志愿者显著降低(P<0.05),GCS、GRS水平与对照组志愿者比较无显著变化,外周血中Notch1、Hes1、NF-κB、PKC的表达强度以及血清中sTWEAK、FGF23、TGF-β1、GDF15、sSema4D、CaN、MMP14、PINP、ICTP的含量和对照组比均显著升高(P<0.05);CHD组患者GLS、AGS的水平与外周血中Notch1、Hes1、NF-κB、PKC的表达强度以及血清中sTWEAK、FGF23、TGF-β1、GDF15、sSema4D、CaN、MMP14、PINP、ICTP的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三维斑点追踪参数GLS、AGS的变化与左心室重构过程中信号通路功能、细胞因子分泌及胶原代谢的改变密切相关。
罗杰鸿何丽珍
关键词:冠心病左心室重构细胞因子胶原代谢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及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20年
心律失常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针对这一疾病多可使用心电图结合病史及体征来诊断[1]。一般而言,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起病快慢、持续时间同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很大的联系,主要上若早搏症状每分钟小于5次,起病缓慢、持续时间短提示症状较轻;若早搏每分钟大于5次,起病迅速且持续时间长则提示病情比较严重[2]。针对心律失常,临床中常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常规治疗药物包括普罗帕酮与胺碘酮,然而不同的药物在用药效果上尚存争议。本研究中,就探讨使用胺碘酮对症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钟海洋罗杰鸿林杰忠
关键词:胺碘酮心律失常疗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的方式,观察组实施急诊PCI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及左心室指标(LVEF、LVEDD、LVESD)指标。结果:治疗后1 d、3 d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后各时间段观察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 d两组LVESD、LVE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水平较治疗前提高,但观察组指标降低或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急诊PCI治疗AMI可显著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促进左心室重构,值得推广。
钟海洋罗杰鸿林杰忠
关键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
青年人颈椎病发病相关因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分析
2011年
目的进一步认识青年人颈椎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就诊的颈椎病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详细调查,完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并进行随访,年龄在15-30岁患者为观察对象(青年组),随机选取同龄情况近似的非颈椎病者例作对照组(对照组A),比较两组的异同,其疗效则与中老年组(对照组B)比较。结果青年人颈椎病占颈椎病19.8%(42/212例),生活不良习惯比对照组(对照组A)显著增多;内科保守治疗比中老年组效果好。结论青年人患颈椎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生活不良习惯是发病主要危险因素。
罗杰鸿刘燕群罗耀光
关键词:颈椎病青年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及对近期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及探讨临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的108例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分为血小板减少组(74例)及非血小板减少组(34例),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血小板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74例患者(68.5%,74/108)发生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程度随球囊反搏时间延长而加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小板计数是本研究中唯一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P<0.01),两组的死亡率及30 d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症的程度与球囊反搏应用时间相关,较低的基线血小板计数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减少症不影响疾病的近期预后。
罗杰鸿刘锦光申源生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血小板减少症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