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被引量:2
- 2011年
- 在现代性合理化地建构秩序的境遇下,知识分子经历了从立法者到阐释与批判者、从"异乡人"到"定居者"的转向;大学在现代工具理性的压力之下也相应地走出"象牙塔",踏进"服务站"而蜕变成"多元化巨型大学"并晋升为社会的"轴心机构"。随着学科知识的日益专门化、学术生活的日趋秩序化,知识分子获得来自"多元化巨型大学"的承认越多,其对抗正统与教条,不轻易被政府或集团收编,对权势阐释真相的独立本性与批判潜能则越少。此一现代性悖论,是高教研究直接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道玻璃墙。
- 秦国柱罗勇
- 关键词:知识分子社会责任现代性悖论
- 理性与启蒙的困惑:知识分子、大学与现代性的悖论
- 柏拉图在《理想国》描述的“洞穴隐喻”是现代性启蒙叙事的滥觞,当中的主角苏格拉底,毕生致力于以理性追问真理及正义却因“不敬神”、“腐蚀青年人的心灵”获罪而被处以极刑。越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管辖着理性的“黑暗时代”,直至欧洲大...
- 罗勇
- 关键词:启蒙知识分子
- 文献传递
- 梁漱溟与中国讲学传统
- 2011年
- 在国人尊西学若圣经,弃中学如毒液的"五四时期",梁漱溟"逆历史潮流而动",致力于"纵向接续"中国古已有之的讲学传统以"匡冀夫学校之不逮",复活彷徨、颓废的青年,拯救凋敝、衰败的中国。乃源自其对"旁采泰西"的教育模式由于"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水土不服而融合了东西方知识与情意教育各执一失之弊端的批判意识、深刻的精神炼狱式的生命体验及其对于东西文化路向的独特理解。梁漱溟一生的教育实践,其渊源都可以追溯到《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所倡导的"再创讲学之风"。因此,讲学是理解梁漱溟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关键所在。
- 罗勇秦国柱
- 关键词:生命体验文化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