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藩
- 作品数:67 被引量:168H指数:5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肠吻合皮下空肠窦道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价值
- 2001年
- 对 30例术后肝内胆管残留结石或复发结石的再手术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胆肠吻合皮下 (腹壁下 )空肠窦道 ,可反复利用窦道进行引流取石 ,治愈率达 90 .0 0 % ,合并症少 ,疗效满意 。
- 罗云藩廖锦歧李胜新练涛峰黄华容冯秋实
- 关键词:胆道外科手术肝内胆管结石
- 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处理经验(附58例报告)
- 1997年
- 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处理经验(附58例报告)广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516001)李胜新罗云藩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是一种严重的腹内伤,由于其生理及解剖的特殊性,往往给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病死率可达13%~28%[1]。本院1986年1月~1996年10...
- 李胜新罗云藩
- 关键词:十二指肠破裂外伤性外科手术
- 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残余结石265例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胆道结石术后带T管引流的患者拔除T管后,经窦道常规行电子胆道镜检查、取石。结果265例患者肝内胆管结石取净率97.7%。结论术后经T管窦道治疗胆道残余结石安全、可靠、效果好,是胆道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 邓予罗云藩张升敏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胆道镜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术治疗胆石症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术(EST)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对54例胆囊结石同时合并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在LC之前或之后行EST治疗。结果45例LC前行EST取石,其中39例LC联合EST治疗成功;9例LC后行EST取石,7例EST取石成功,2例EST取石失败而中转施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全组病人LC联合EST治疗成功共46例,总成功率为85.19%,无重大并发症。结论LC联合EST能成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使这些患者能得到内镜外科和腔镜外科相结合的微创治疗。
- 罗云藩邓予景英朝黄华容曹辉
- 关键词:十二指肠镜检查胆结石
- 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经肝切除并联合术中及术后电子胆道镜治疗的186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结果:186例患者均行相应的肝叶(段)切除和术中胆道镜取石,59例(31.7%)术后有残留结石,术后胆道镜残余结石总取净率为88.1%(52/59),186例患者总治愈率为96.2%(179/186),总残石率为3.8%(7/186)。结论: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有效方法,电子胆道镜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邓予黄华容罗云藩
- 关键词:肝切除胆道镜肝内胆管结石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症(FNH)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FN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FNH的临床表现多无症状或偶有上腹部隐痛;肝脏影像学表现多为结节性病灶,CT平扫多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动脉期明显强化。15例FNH患者,经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者5例,手术后病理诊断10例;手术切除10例(7例采用不规则性部分肝切除术,1例行肝S7段切除,2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行经皮肝穿刺病灶化学消融术2例,观察3例;随访未见复发或进展、恶变等。结论FNH是一种肝脏良性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部分未行手术切除者需密切随访。
- 程玉罗小平罗云藩廖锦岐黄华容
- 关键词:肝肿瘤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 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胆管炎性狭窄的临床应用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胆管炎性狭窄的效果。方法对经气囊扩张治疗的26例胆管炎性狭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共33处狭窄,其中管状狭窄13处,膜状狭窄20处。经气囊扩张后,胆道镜均可顺利通过狭窄部位。多数狭窄仅需一次性扩张,5处狭窄经多次扩张,最多扩张次数为4次。结论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胆管炎性狭窄是一种直观、微创、简便易行、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 邓予罗云藩张升敏
- 关键词:胆管炎内窥镜气囊扩张术
- 不同治疗方法对肝癌术后复发的评价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防治肝癌术后复发的评价。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肝癌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诊断并经术后病理确诊。将12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A组)42例;术中肝动脉置泵组(B组)40例;术后介入置泵组(C组)38例。结果 A组生存率低于B组和C组,A组的复发率高于B组和C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术后经肝动脉置泵组和术后介入置泵组灌注化疗可以进一步降低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 廖锦岐袁波程玉罗云藩黄华容罗小平王革
- 关键词:肝肿瘤药物灌注肿瘤复发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疾病的疗效比较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复杂性胆囊疾病患者采用腹腔镜与开腹行困难型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复杂性胆囊疾病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视其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给予分组,分为对照组(开腹行困难型胆囊切除术,60例)与观察组(腹腔镜行困难型胆囊切除术,120例)。观察两组入选者围术期一般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较少,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行困难型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疾病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止痛药物用量,缩短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 黄运涛罗云藩邓予
- 关键词:胆囊疾病腹腔镜开腹胆囊切除术
- 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评价
- 2020年
- 目的探究使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创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肝功能指标及免疫系统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07.2±1.1)min、(10.4±2.2)h、(6.4±1.2)d,均短于对照组的(121.5±2.8)min、(23.4±1.5)h、(11.5±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5 d,观察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癌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治疗所需时间,并降低手术对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以及肝功能的损害,有利于肝癌患者的预后。
- 黄运涛罗云藩邓予
- 关键词: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