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江

作品数:30 被引量:793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天文地球
  • 8篇水利工程
  • 6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城市
  • 9篇长江口
  • 6篇絮凝
  • 6篇雨水
  • 6篇泥沙
  • 6篇绿地
  • 6篇城市化
  • 5篇调蓄
  • 5篇絮凝体
  • 4篇污染
  • 4篇粒径
  • 4篇径流
  • 4篇降雨径流
  • 4篇沉速
  • 3篇调蓄池
  • 3篇土地利用
  • 3篇细颗粒泥沙
  • 3篇环境评价
  • 3篇城市绿地
  • 2篇悬沙

机构

  • 30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上海市水务局
  • 1篇上海市城市化...

作者

  • 30篇程江
  • 13篇杨凯
  • 6篇何青
  • 5篇徐启新
  • 5篇吕永鹏
  • 5篇刘兰岚
  • 4篇王元叶
  • 3篇孟翊
  • 3篇李博
  • 3篇车越
  • 2篇黄小芳
  • 2篇夏小明
  • 2篇郭晟
  • 2篇张经
  • 2篇范群杰
  • 2篇黄民生
  • 2篇赵军
  • 2篇吴健平
  • 1篇王耘
  • 1篇陈荣华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泥沙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净水技术
  • 1篇上海建设科技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给水排水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内蒙古环境科...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雨水调蓄工程与城市绿地建设结合途径初探被引量:12
2006年
利用城市雨水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以及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有渗透、蓄积、利用及削减污染的四重效用。在总结分析国家现行绿化规范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城市绿地建设工作中可以与雨径流调蓄相结合的途径,并通过计算分析下凹式绿地和景观水体调蓄径流的可行性,为今后制定或完善绿地建设相关规范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刘兰岚杨凯程江范群杰
关键词:城市绿地雨水利用
城市绿地削减降雨地表径流污染效应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针对城市降雨地表径流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城市收纳水体水质恶化和生态退化的主要因素这一现状,利用室内土壤柱模拟城市绿地对典型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土地覆被、径流污染物浓度、土层厚度以及水力负荷与停留时间对污染削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中和高3种典型降雨地表径流污染浓度水平(COD为44.5、144.3、487.2 mg·L^-1;NH4+-N为4.27、11.44、36.61mg·L^-1;TP为0.98、2.85、9.66 mg·L^-1),8.15、7.13和6.12 cm.h-1的进水负荷持续1 h条件下,城市绿地的污染削减能力良好、稳定,对照组对COD、NH4+-N和TP的平均削减率分别达到33.41%~37.14%、58.74%~61.49%和63.65%~67.08%;受复氧能力和水力停留时间的限制,绿地覆被植物对污染物削减率的影响不明显;随着降雨地表径流污染浓度水平的增加,绿地的污染综合削减率保持在50%~60%左右,略有增大趋势;绿地对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的削减主要发生在深度50~70 cm的土层之上.
程江杨凯吕永鹏李博吕淑华
关键词:城市绿地地表径流污染物
长江口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底质环境评价被引量:76
2003年
通过对长江口区32个表层沉积样品中Cu、Cr、Zn、Pb等重金属元素及Al等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进行定量研究,揭示水动力和沉积作用是研究区元素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而采用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沉积地球化学分区。此外,本次研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以Cu、Cr、Zn、Pb重金属元素作为评价因子对长江口区进行底质环境的多因子评价,结果发现研究区的底质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为探讨研究区沉积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孟翊刘苍字程江
关键词:重金属元素元素地球化学环境评价长江口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上海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评价被引量:31
2009年
基于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单价和我国国情,评估了上海中心城区1947-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60年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下降了87.96%,可分为缓慢减少、剧烈减少、趋缓减少和缓慢上升4个阶段,各阶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均变化分别为-278.90×10^4,-2451.60×10^4,-88.89×10^4,36.66×10^4元/a.17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土壤侵蚀控制、栖息地、文化功能和扰动调节功能呈正增长,其中20年来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持续增加是侵蚀控制功能和栖息地功能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60年来水域面积大量减少使得水分调节和水供应功能的降幅巨大,两者对中心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少的贡献率为63.74%和24.33%.水域、耕地、绿地、城市住宅和公共建筑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对中心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少的贡献率为99.57%,5.09%,-4.09%,-0.34%,-0.22%.除水域和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下降外,其余均有上升,其中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幅最大,年增长率为19.45%.
程江杨凯赵军吴健平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中心城区
长江口徐六泾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特性被引量:16
2007年
2003年6月14日—22日,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不扰动颗粒物的情况下,于长江口徐六泾定点连续观测了洪季大、小潮表层粘性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实有粒径、体积浓度,配合OBS-3A现场测量的悬沙浓度计算了现场絮凝体的有效密度和静水沉速。观测结果显示,徐六泾大、小潮表层絮凝体体积浓度、粒径、有效密度和静水沉速的平均值分别为98.0μl/L、39.8μm、1173kg/m3、1.14mm/s和70.8μl/L、64.4μm、919kg/m3、2.32mm/s。研究表明:①长江口徐六泾表层絮凝体体积浓度主要受水流流速影响,再悬浮现象明显,体积浓度过程线滞后流速过程线,落潮期间滞后10—30min,涨潮则滞后30—50min;②小于一定流速时絮凝体平均粒径随流速增大而增大,大于一定流速时絮凝体平均粒径则随流速增大而减小,徐六泾大、小潮表层絮凝体在50cm/s的垂线平均流速时出现平均粒径与垂线平均流速关系的转折;③徐六泾大、小潮表层絮凝体平均粒径在体积浓度75μl/L时出现平均粒径与体积浓度关系的转折,体积浓度小于75μl/L时粒径随体积浓度增加而增大,超过75μl/L时粒径随体积浓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④絮凝体有效密度由粒径大小控制,粒径大,有效密度小,反之亦然,粒径和有效密度共同决定絮凝体静水沉速,有效密度和沉速与平均粒径之间均存在良好的幂指数关系。
程江何青夏小明
关键词:絮凝体粒径沉速长江口
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水文效应研究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快速城市化导致城市规模不断地扩张,高强度人类活动剧烈改变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形成不同于自然地表的“城市第二自然格局”,对城市地表水文过程产...
程江
关键词:土地利用城市化水文学
上海城区中小河道黑臭水体修复关键技术初探被引量:47
2006年
目前在上海城区中小河道黑臭水体修复过程中,应用生物修复特别是生态工程的方法是修复技术的主体。根据对其黑臭的背景分析,发现水体有机污染较严重,河道富营养化趋势较为明显。有鉴于此,在中小河道经先期治理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效生物膜、生态浮床和水生植被重建三项关键技术。指出上海中小河道黑臭的现状决定了采用这些关键技术是比较合适的。
王耘程江黄民生
关键词:中小河道黑臭水体生物修复生态浮床水生植被重建
利用LISST观测絮凝体粒径、有效密度和沉速的垂线分布被引量:60
2005年
2003年6月,利用B型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_100在长江口徐六泾站定点连续观测了洪季大潮垂线细颗粒悬浮泥沙的实有粒径、体积浓度,利用OBS-3A测量现场悬沙浓度。计算了现场絮凝体有效密度和沉速。观测结果显示现场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平均粒径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大,表层为30~60μm,中层为50~80μm,底层超过90μm。絮凝体有效密度受水动力条件控制,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减小,有效密度在532~1456kgm3之间;絮凝体的现场沉速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加大,沉速变化范围在070~562cms之间。
程江何青王元叶
关键词:絮凝粒径沉速
基于光谱特征的长江口细颗粒泥沙絮凝体投影表面积和沉速分析
2011年
2009年5月23日-6月2日在长江口南槽九段沙水域,利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和现场激光粒度仪分别测量了水体光谱反射率和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现场特性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测量时同步采集了水样测量悬沙浓度(ssc)。研究显示:①水体光谱反射率随絮凝体投影表面积(PSA)的增加而增大,光谱曲线在350-950nm波段间存在两个明显反射峰,分别以690~720nm和810nm波长为中心;②絮凝过程改变细颗粒泥沙的水体反射光谱特征,导致SSC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低于PSA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PSA与波长〉715nm波段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r〉0.7,p〈0.01;⑧可选择常用卫星遥感可见光、近红外通道范围,且PSA与光谱反射率相关性较高的波段,建立PSA与单波段光谱反射率和多波段光谱反射率组合比值的拟合关系式,其中单波段860nm(r=-0.9227,p〈0.001)和860/670多波段组合(r=0.9373,p〈0.001)的指数方程预测效果均最优;④构建了光谱反射率与絮凝体沉速间的幂函数拟合关系式(r=0.8337,p〈0.001),为监测长江口大尺度区域絮凝体PSA和阢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程江蒋雪中
关键词:光谱反射率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速长江口
长江河口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粒径的谱分析被引量:14
2005年
2003年6月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不扰动的情况下,获取了长江口徐六泾处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现场粒径系列资料,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絮凝体粒径在大小潮、表底层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长江口徐六泾处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粒径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周期:大潮表层存在7.86h,3.93h和2.95h的变化周期;小潮表层存在8.38h和3.14h的变化周期;大潮底层存在3.33h和1.19h的变化周期。研究认为长江口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对徐六泾的絮凝体粒径有影响。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流速的周期性变化,流速的周期性变化引起水流紊动剪切力的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的水流紊动剪切力作用于絮凝体,从而导致絮凝体粒径的变化周期和涨落潮流历时的周期相近。
程江何青王元叶刘红夏小明
关键词:细颗粒泥沙絮凝体谱分析水流紊动激光粒度仪长江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